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4458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txt 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转帖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长安, 兴衰, 古都, 商业, 时期 薛平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401【作者简介】薛平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内容提要】与汉唐时期相比,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的市场格局、商业面貌等方面部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表观在:长安的市场逐渐由以前封闭型的市场而演变为开放型为市场。这一变化不论在经济史上还是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五代、宋、元时期,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唐末到北宋初,长安商业处于

2、严重萧条期;(二)宋真宗以后至北宋末,是长安商业显著恢复和发展期;(三)金朝至元初,长安商业陷入徘徊不前的状态;(四)元初到元末,长安商业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本文还对以上四个时期长安商业的兴衰状况及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关 键 词】五代/宋元/古都长安/商业/城市 五代以后,古都长安不再成为封建王朝的国都,政治经济地位显著下降。在此背景下,长安的商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五代、宋、元几近 5 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长安由全国的中心城市降落为地区性的中心城市,长安的商业也时兴时衰,前进的脚步艰难而又曲折,其间的兴衰耐人寻味,令人深思。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时期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趋势及其社会经济根源。需要

3、说明的是,五代以后,古都长安的名称屡有变易,为了论述方便,本文仍沿用长安这一旧称。一从封闭的坊市制到开放的市场:五代以后长安市场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可以最直接、最清楚地反映商业的盛衰变化。五代以后,长安商业经历了相当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首先就是从市场变化开始的。不仅市场的规模、位置与过去大不相同,而且市场制度也与昔日存在很大差别。这种差别集中地表现在:五代以前,长安的商业市场实行封闭的坊市制;而在五代以后,坊市界限完全被冲破,商业区(市)已经逐渐伸入居民区(坊)里,从而使这一时期长安的市场由以前封闭型市场演变为开放性的市场。另一变化则是,五代以后长安市场的规模大为缩小。谈到长安市场的变化,就不能不

4、谈长安城本身的兴衰变化。唐末五代时期,长安城屡遭战火摧残。天祐元年(904 年) ,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 “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 (注:资治通鉴卷 264,昭宗天祐元年。 ) 。隋唐两代苦心经营 300 多年的长安城从此变成焦土残垣,破败不堪。唐室东迁后,在长安设佑国军,由韩建任佑国军节度使。战乱后的长安城,由于百姓流散殆尽显得过于空廓廖落,为此韩建干脆废弃原来的外廓城和宫城,对皇城加以改造:南面封闭了朱雀门,保留安上门、含光门;东面封闭延禧门,保留景风门;西面封闭安福门,保留顺义门;北面新开玄武门。改建后的长安城,当时称为“新城” (注:长安

5、志图卷上城市制度 。 ) ,共有 5 座城门,其中东、西两座城门相对,南面的两座门却都不和北面的玄武门相对。既然新城是在唐长安皇城基础上改建的,则其规模应和皇城大小相等。据考古实测,唐长安城总面积达 84 平方公里;皇城东西长 2820.3 米,南北宽 1843.6 米(注: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 , 考古1963 年第 11 期。 ) ,面积只有 5.2 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五代、宋、元时期长安城的总面积约为 5.2 平方公里,可见韩建改筑后的长安城(新城)还不及唐长安城的 1/16。由于长安城区总面积大为缩小,城中商业市场的面积也就自然大为缩小。唐末五代以后,不仅长安的市场面积比以前大为缩小,

6、市场制度、市场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始于唐中后期。中唐以前的城市均实行坊市制,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严格区分开来,在坊内不得经商。不仅交易地点固定,交易时间也有严格限制,市门必须按时启闭,这种市场显然是一种封闭性的商业市场。这一点在中唐以前的长安城中表现得相当突出。早在中唐以后,这种坊市制就已开始废弛,长安城中夜市的出现就是证明;另外,商业活动也已逐步伸入居民区,甚至中央政府所在地皇城也出现了零星的商业活动(注:详参薛平拴:唐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 陕西师大学报1992 年第 2 期。 ) 。到五代、宋朝以后,封闭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北宋时,不仅坊门夜里不关闭,而且坊垣也已

7、经被打破,可以临街开门,坊中开设商店更趋普遍。这样一来,商业活动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市场之内。五代、宋以后,长安城中虽然始终都设有固定的市场,但这种市场已经与隋唐以前那种封闭性十足的坊市制下的市场存在着很大差别。关于坊市制的崩溃,以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和南宋首都杭州最为典型。北宋时,汴梁城中不再按过去的旧制设置东、西市,大街上到处都有商店,从宫城正门宣德楼起,以横跨汴梁河的州桥为中心,东到旧宋门,西到浚仪桥西开封府,南到旧城朱雀门一带,不仅有官衙、寺院、馆驿、达官贵人的住宅,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商店散布其间。很显然,以前那种森严的坊市界限已荡然无存,商业机构和商业活动已完全深入居民区,从而成为

8、城市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交易时间上看,交易可以从早到晚,甚至“通晓不绝” ,有所谓“夜市” 、 “早市”之称,商业交易也不再受时间限制。大约在北宋中期以后,城市之中已经“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 (注: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 ) 。北宋时,长安商业虽不及开封那样繁盛,但在市场制度方面却是一致的。总之,在宋代以后,过去长安那种以坊市严格分离为特征的坊市制已经彻底崩溃,而代之以新的开放性的市场格局。从此以后,长安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五代、宋、元时,长安的市场设置与过去颇不相同。五代时,新城(即长安)大约有 3个重要的商业市场。其一是北市。据类编长安志卷 11石刻载, “天祐

9、甲子,许公韩建始迁石经于府城北市” 。可知唐末韩建改筑长安城时,新城中就已经有北市。这个市场始建于何时,史无明文,也许是韩建改建新城时出现的。其位置大约在长安北门(玄武门)内西侧不远处。第二个市场是“菜市” 。后周广顺三年(953 年) , 广慈禅院残牒中提到长安城中有菜市(注:金石萃编卷 121广慈禅院残牒 。 ) ,大约位于城内东南隅,其具体位置是:“北至室街,东至草场,南至通城巷,西至太庙院。 ”至于上述市场的具体规模、管理、交易等详细情况,由于史籍缺漏,已难详知。不过可以肯定,这时商业活动已广泛深入居民区。北宋以后,古都长安在市场方面的变化更加显著。北宋时,长安(当时称永兴军或京兆府城

10、)的城市建置和布局,由于有关资料较少,详细情况尚不清楚。大体说来,连接几座城门的大街(如景风街、安上街、含光街)等一直是城中最主要的街道。此外还有草场街、九曜街、水池街、衙后街等,也都是市内交通干道。城内以安上门为界,把市区划分为东西各几个“厢” ,每厢又分为若干坊。和隋唐长安城相比较,北宋长安城中的官署、市廛、居民区呈现出交错分布的格局,坊市已经没有严格的区分了。地方最高行政衙署处于东西大街与安上街相交的地方。各种名目的寺观、祠、庙遍布于城中各个角落。元朝时,长安城初称安西府城,后改为奉元路城。它既是奉元路的治所,又是陕西行省、陕西行御史台衙署所在地,所以城内分布着省、路各级行政官署。其次,

11、城内还散布着各种宗教寺观和庙宇,府学、贡院等文化教育机构也散布其间。从事交易的商业市场和居民区更加混杂难分,而且在元代已形成几个有名的专业市场。这些商业市场往往按照交易商品的名称来命名,如专门出售牛羊的牛市和羊市,专门卖药的药市。牛市和羊市在玄武门(北门)内西侧,两个市场相距不远。药市则位于银巷街西的药市街附近。药市街的得名就是因为这里有许多经营药材生意的药市。其它专业市场如骡马市、菜市、粮市、油市、鸡鸭市等还有不少。总之,五代宋元时期,隋唐以前那种严格的坊市制已彻底崩溃。坊市制的破坏,既是长期以来城市商业冲击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从此以后,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古都长安的

12、商业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因此坊市制的破坏,不仅在中国商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古都长安商业的兴衰演变五代、宋、元时期历时近 5 个世纪。在此期间,长安有时饱经战火摧残,人口流散,商业萧条;有时则相对安定,商业渐次恢复,甚至呈现出繁荣之势。大致说来,这一时期长安商业的盛衰演变可分为以下 4 个阶段: 1.唐末到北宋初,是长安商业的严重萧条期唐末的几次战乱使繁华似锦的隋唐都城长安变成了一片废墟,从而使昔日繁荣的长安商业遭到毁灭性破坏。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城市、市场设施的破坏,例如长安城内的房屋、道路交通以及各种市(肆) 、

13、店铺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其二,人口大量死亡或流散,导致居民锐减;其三是长安及关中经济遭到破坏。这几个方面恰好是长安商业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唐末诗人韦庄秦妇吟说:“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 ”这首诗虽有夸张、不实之处,但大体反映了唐末长安城的萧条破败景象。当时长安居民或死于锋镝之下,或四处流散。由于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加之道路不通,粮食难以运入,长安及关中物价飞涨,正常的商品流通已不复存在。五代时期

14、,军阀混战,关中地区多次沦为战场,长安屡遭浩劫,社会经济长期处于一蹶不振的境地。当然在相对安定的时候,社会经济能够有所恢复,商业也稍见复苏。但这种复苏总是被频繁的战乱所打断,从而使商业陷入徘徊不前的状态。后汉时发生在长安的叛乱最能说明这一点。后汉乾祐元年(948 年)三月,原京兆尹赵赞的部将赵思绾在京兆府城(今西安市)发动叛乱,并联络河中镇节度使李守贞,不久,镇守关中西部的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也起兵响应。后汉政府调兵遣将,久无战功。久经围困的长安城粮食极为短缺,以至出现人食人的现象。赵思绾残暴至极, “杀人而食,每犒宴,杀人数百,庖宰一如羊豕。思绾取其胆以酒吞之,语其下曰:食胆至千,则勇无敌矣!”

15、 (注:新五代史卷 53赵思绾传。 ) 。949 年五月,他被迫开城投降,不久又叛,被斩于长安市。赵思绾临刑时, “市人争投瓦石,军吏不能禁” ,长安市民恨透了这个吃人恶魔。这次战乱历时一年有余,长安深受破坏,人口急剧减少。长安城内原有 10 余万人,经赵思绾之乱,人口锐减为一万人, “其饿毙之数可知矣” (注:旧五代史卷 109赵思绾传 。 ) 。可知此前长安人口仍有一定规模,此次战乱使长安又陷入极为萧条的状态,长安的商业也再次跌入历史低谷。五代时期,商税苛重,货币制度混乱不堪,专卖制度相当严酷,也是阻碍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后唐天成元年(926 年) , “诏省司及诸府,置税茶坊,自湖南至京

16、六七处纳税,以至商旅不通” (注:续通典卷 16食货典 。 ) 。后晋高祖石敬瑭时,对于食盐实行计户征税的办法,户分五等,每户纳税从 1000 文到 200 文不等,同时允许商人贩盐。至晋出帝时,又加收盐税。天福七年(942 年) ,晋出帝规定:“往来盐货悉税之,过税每斤七文,住税每斤十文。 ”(注:旧五代史卷 146食货志 。 )政府在关津要道向盐商征收过税(每斤 7 文) ,而城市里的盐商(坐贾)又要交纳住税(每斤 10 文) ,以前按户等所交盐税依旧照征。这样一来,百姓所吃的盐至少已经交纳了 3 道盐税,故“民甚苦之” 。后周初年,“青盐一石,抽税八百文,盐一斗;白盐一石,抽税五百文,盐五升” , “其后,青盐一石,抽钱一千,盐一斗” 。商税提高后, “不便商贩,蕃汉人户,求利艰难”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五代时各个王朝往往实行极为严酷的专卖制度,获利最丰厚、市场最广泛的盐、茶、酒、铁等商品皆实行专卖。当然有些商品有时也会放松管制,允许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