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194433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 理提高效率 创造未来 铸就辉煌实验8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必考部分 电磁学/8-12章第九章 恒定电电流栏 目 导 航123抓知识点抓重难点课时跟踪检测抓知识点 用心研读读 领领悟细细微深处处1实验原理与操作 抓重难点 动动手演练练 掌握提分技巧2重难点 1电阻率的测量及实物连线 (2014年山东卷)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 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 8 m,再利用如图1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例 1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

2、约0.2 ;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9 k;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定值电阻:R0 3 ;电源:电动势6 V,内阻可不计;开关、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填 “R1”或 “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端 (填 “a”或 “b”)(2)在实物图2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1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3)调节调节 滑动变动变 阻器,当电电流表的读读数为为0.50 A时时,电压电压 表示数如图图1乙所示,读读数为为_V.(4)导线实际长导线实际长 度为为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因控制电电路是限流式接法,

3、而测测量电电路总电总电 阻在3.0 以上,为为使测测量电电路有较较大的调节调节 范围围,滑动变动变 阻器应选应选 用总总阻值较值较 大的R2.为为了保证证开关闭闭合时电时电 路的安全,应应使滑动变动变 阻器接入电电路中的阻值值最大,即开关闭闭合前滑片应应置于a端(2)见见答案图图(3)由于电压电压 表量程03 V,分度值为值为 0.1 V,故读读数为为2.30 V.【答案】 (1)R2 a(2)如图所示(3)2.30(2.29、 2.31均正确)(4)94(93、 95均正确)1仪器选择的一般步骤(1)首先选择唯一性的器材;(1)粗画电路图(暂不接电流表和电压表);(3)估算回路中电流和电压的

4、最大值,在电表的指针有较大幅度的偏转但不超过其量程的情况下,结合已知器材的规格,确定实验电路和实验器材2实物图连线的基本原则对限流式电路,一般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把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以及测量电路顺次连接起来即可对分压式电路,应先将电源、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上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中任选一个,依据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将测量电路部分连接起来即可提分秘笈要测量一段阻值大约为5 的均匀金属丝的电阻率,除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源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5 )、最大阻值为20 的滑动变阻器R、开关一只、导线若干外,还有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两只供选择:A1(量程1 A、

5、内阻约为1 )、A2(量程0.6 A、内阻约为2 )、 V1(量程3.0 V、内阻约为1 000 )、 V2(量程15 V、内阻约为3 000 )跟踪训练(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1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mm.(2)为了使测量有尽可能高的精度,电流表应选_,电压表应选_(3)实验电路已经画出了一部分,如图2所示,但尚未完整,请将该电路完整地连接好(Rx表示待测电阻)(4)若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d,电流表的读数为I,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表达式为_.(3)因为为金属丝丝的电电阻约为约为 5 ,与电电流表A2的内阻相差不多,因此

6、采用电电流表内接法误误差较较大,所以应应采用电电流表外接法,电电路图图如图图所示重难点 2实验的拓展与创新(电阻的测量方法) 方法1 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实验的基础,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难点它渗透在电学实验的各个环节中,如测未知电阻、测电阻率、测各种电表内阻等本质上都是伏安法测电阻在不同情景下的具体应用主要涉及电压表、电流表的选择以及实物连线等某同学测量阻值约25 k的电阻Rx,现备有下列器材:A电流表(量程100 A,内阻约2 k);B电流表(量程500 A,内阻约300 );C电压表(量程15 V,内阻约100 k);D电压表(量程50 V,内阻约500 k);E直流电源(20

7、 V,允许最大电流1 A);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k,额定功率1 W);G开关和导线若干(1)电流表应选_,电压表应选_ (填器材代号)例 2【答案】 (1)B C (2)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 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方法2 伏伏法测电阻(电压表的灵活选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做电流表使用,在缺少合适的电流表的情况下,常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使用,这是设计电路中的高频考点用以下器材可测量电阻Rx的阻值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600 ;电源E,电动势约为6.0 V,内阻可忽略不计;电压表V1,量程为0 500 mV,内阻r1 1 000 ;电压表V2,量程为0 6 V,内阻r2约为10 k;电流表A

8、,量程为0 0.6 A,内阻r3约为1 ;定值电阻R0, R0 60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50 ;单刀单掷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例 3(2)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x,则由已知量和测量物理量计算Rx的表达式为Rx 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所有物理量用题中代表符号表示)方法3 安安法测电阻(电流表的灵活选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可做电压表使用,在缺少合适的电压表的情况下,常用电流表代替电压表使用,这是电学设计电路的高频考点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Rx的阻值(阻值约为200 ),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电池组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电流表A1:量程0 15 mA,内阻约为100 ;电流表

9、A2:量程0 300 A,内阻约为1 000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 20 ,额定电流2 A;电阻箱R2:阻值范围0 9 999 ,额定电流1 A;开关S、导线若干要求实验中尽可能准确地测量Rx的阻值,请回答下列问题:例 4方法二:如图4所示,测量电压表的内阻,操作步骤如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最右端,电阻箱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S1、 S2,调节R0,使表示数指到满偏刻度断开S2,保持R0不变,调节R,使表指针指到满刻度的一半;由上可得RV R.(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10、:待测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为3 000 ),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 999.9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 ,额定电流2 A),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例 5(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设计设计 的电电路,写出实验实验 步骤骤:_.(3)将这这种方法测测出的电压电压 表内阻记为记为 RV,与电压电压 表内阻的真实值实值 RV相比,RV_RV(填“”“”或“RV.【答案】 (1)见见解析图图 (2)见见解析 (3) 理由见见解析方法5 等效替代法如图所示S接 1,调节R2,读出表示数为I;S接

11、 2, 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使表示数仍为I;由以上可得Rx R1.该方法的优点是消除了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缺点是电阻箱的电阻R1不能连续变化电流表A1的量程为0 200 A、内电阻约为500 ,现要测其内阻,除若干开关、导线之外还有器材如下:电流表A2:与A1规格相同滑动变阻器R1:阻值0 20 电阻箱R2:阻值0 9 999 保护电阻R3:阻值约为3 k电源:电动势E约 1.5 V、内电阻r约 2 (1)如上图所示,某同学想用替代法测量电流表内阻,他设计了部分测量电路,在此基础上请你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使实验可以完成例 6(2)电路补充完整后,请你完善以下测量电流表A1内电阻的实验

12、步骤a先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端移到使电路安全的位置,再把电阻箱R2的阻值调到_(填 “最大”或 “最小”)b闭合开关S1、 S,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两电流表的指针在满偏附近,记录电流表A2的示数I.c断开S1,保持S闭合、R1不变,再闭合S2,调节电阻箱R2,使电流表A2的示数_,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R2,则电流表A1内电阻r _.【解析】 (1)滑动变动变 阻器的阻值远值远 小于待测电测电 流表内阻,因此必须须采用分压压接法,电电路图图如图图所示(2)a.实验实验 前R2应该调节应该调节 到最大,以保证电证电 表安全;c.替代法最简单简单 的操作是让让A2示数不变变,则则可直接从R2的读读数得到电电流表的内阻值值【答案】 (1)图见解析 (2)a.最大C.再次为I(或仍为I) R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