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免疫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943891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1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免疫(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 1、免疫:n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机能,是指 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n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n排除非己一、免疫与免疫系统免疫的作用n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3分钟钟后检查检查 ,有3000万 个细细菌, 60分钟钟以后只 有170万个, 120分钟钟以后 仅仅余下3000 个细细菌了。如果我们把一如果我们把一 种有毒的链球种有毒的链球 菌涂在健康人菌涂在健康人 的手上:的手上:2、免疫系统:由主宰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 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所组成的一个 系统。(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胸腺、骨髓 、脾、淋巴结、扁桃体(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

2、胞)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组成(T细胞、B细胞)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线 第二道防线线 第三道防线线 皮肤 粘膜 皮肤及粘 膜的分泌物吞噬细细胞 抗菌蛋白( 溶菌酶)淋巴细细胞 抗体气管壁粘膜上的纤毛气管壁粘膜上的纤毛体液中溶菌酶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过程n免疫防御抵御各种致病的微生物n免疫稳定指清除体内损伤、衰老 的细胞n免疫监视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 的突变细胞,阻止其发展为肿瘤3 3、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4、免疫系统的特点:(1)分布广泛:遍及全身 (

3、2)能从分子水平上精确识别自己和非己 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发挥特异性免 疫反应。 (3)能接受激素、神经递质及免疫分子的 调节,又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 作用。 (4)有免疫记忆的功能。n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获得n特异性免疫出生后接触感染获得 , 后天获得,不遗传5、实现的方式(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人人都有,不针对哪一 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 有防御作用。 (广泛性)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只能对某 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 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 (专一性)二、特异性免疫 (免疫应答)天花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4、吞噬细胞、等白细胞淋巴细胞。 T细胞和B细胞的起源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起源:骨髓造血干细胞(课本图) 类型及分布:类类型发发育部位分布B细细胞 骨髓(bone marrow) 淋巴结结等 T细细胞 胸腺 (thymus)淋巴结结、脾 P50BB B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 B细胞细胞 T 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 T细胞细胞全能性的大小:n受精卵卵细胞 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专能干细胞T淋巴细胞 (可分泌淋巴因子)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可分泌抗体)人体内三种主要的免疫细胞(白细胞)B细细胞略大,绒绒毛样样突起 略多,表面蛋白不同 白细胞数量:40001

5、0000/立方毫米红细胞数量:女性大约为45百万/立方毫米男性大约为56百万/立方毫米 白细胞可变形、移动白细胞吞噬细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 ) 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个体特异性:不同人有不同的 (同卵双生除外) 表达于白细胞,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原结合,并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消灭抗原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2、“入侵者”抗原(阅读P50)(1)概念: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 反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 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 质可称为抗原。(2 )抗原的性质: 异物性:n异种物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病原体

6、、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 异体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n同种异体物质:血型n自身抗原: 内源性抗原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 系统相隔绝。如脑组织、眼晶体、精 子 修饰的自身抗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细 胞 自身正常物质:识别异常自身免疫 病大分子性:n大小结构:越复杂,分子量愈大,抗原性越 强 n化学组成:大分子蛋白质:血清蛋白、细菌毒素多糖:微生物表面结构、血型抗原核酸: 脂类均没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特异性抗原决定簇(P51)n结构:化学基团(5-7个氨基酸、单 糖、核苷酸等)n数目n位置3、抗体(阅读P53)n1)概念:是指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7、球蛋白(Ig) 。 抗体抗原n2)化学本质:球蛋白n3)合成场所:效应B细胞(一种效应 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n4)种类:抗毒素(作用)、凝集素 (作用)、免疫球蛋白等n5)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 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抗体(P53):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蛋白质,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 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4、淋巴因子(P53)由T细胞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主要 蛋白质),能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免疫效 应 n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 调节活性的一类蛋白质n白细胞介素:能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 的一种

8、蛋白质n胸腺肽:一种蛋白质性质的内分泌物,由 胸腺细胞产生,使T细胞迅速成熟,参与 机体细胞免疫不论以何种途径注入的抗原,均 经淋巴管和血管迅速运行到全身,其 中绝大部分被吞噬细胞分解清除,只 有少部分存留于淋巴组织中诱导免疫 反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同时进 行)。抗原在体内的分布和定位免疫反应过程n感应阶段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摄取(吞噬)、处 理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呈递: T细胞识别和活化n反应阶段细胞增殖、分化n效应阶段处理抗原(病原体/非己成分)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细胞对抗原的 识别、摄取(吞噬)、处理识别、摄取(吞噬)、处理MHC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多型的细胞表面蛋白)吞噬细胞对抗原的

9、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呈递: T细胞识别和活化TCR是T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 抗原(细菌或病毒等) 进入血液 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呈递抗原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B细胞感应阶段刺激增殖分化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免疫反应反应阶段效应阶段5、体液免疫杀死抗原 抗原失去作 用,进一步被 吞噬细胞消灭种类:抗毒素(作用)、凝集素(作用)种类:抗毒素(作用)、凝集素(作用)体液免疫过程记忆细胞的作用:快速增值分化成效应B细胞 ,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抗原吞噬细胞 呈递抗原 T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被寄生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死亡or抗原释放)抗原暴露(体

10、液免疫继续完成免疫反应) (吞噬细胞也起一定作用)刺激激活溶酶体酶6、细胞免疫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细胞免疫过程初次记忆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分泌抗体分泌淋巴因子 破坏靶细胞吞噬、消灭部分抗原 呈递抗原记忆细胞:可长期存活并保持记忆, 受刺激后可快速增殖免疫细胞的作用具有识别能力的细胞种类n吞噬细胞nT细胞nB细胞n记忆T细胞n记忆B细胞n效应T细胞n(抗体)体液免疫细细胞免疫 作用 对对 象 抗原 靶细胞(即被抗原侵入的宿 主细细胞) 作用 方式效应应B细细胞产产生的抗 体与相应应的抗原特异 性结结合 效应应T细细胞与靶细细胞密切接触 ,效应应T细细胞释释放淋

11、巴因子, 促进进免疫作用 联联 系 两种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P21 1、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通 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而予以 彻底消灭 2、细胞免疫的作用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 (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暴露后,再 由抗体(or吞噬细胞)消灭7、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三、免疫学的应用应应用范围围 主要措施实实例 免疫预预防 接种由细细菌制成的菌苗 (疫苗);接种由病毒 、衣原体等制成的疫苗卡介苗、破伤风伤风 菌 苗;脊髓灰质质炎、 乙型肝炎 免疫治疗疗输输入抗体,提高抗感染 能力;注射淋巴因子, 增强T细细胞功能冰冻冻球蛋白、抗毒

12、 血清;艾滋病、红红 斑狼疮疮等的治疗疗器官移植 克服由白细细胞抗原( HLA)引起的对对植入器 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应/排 异反应应皮肤、骨髓、肾脏肾脏 、心脏脏、肝脏脏移植 等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输入抗原)(输入抗体)人工免疫自然免疫自然免疫 免疫免疫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n患过麻疹后不会再得麻疹(自然免疫)n注射乙肝疫苗(人工主动免疫)n注射球蛋白预防肝炎(人工被动免疫)n给狗注射狂犬病疫苗(人工主动免疫)n被狗咬伤注射狂犬病疫苗(人工主动免疫)n被狗咬伤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人工被动免疫)白百破联合疫苗水痘疫苗免疫预防n中央领导给儿童喂脊髓灰质炎糖丸、免疫治疗是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

13、药物等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 输入的抗体过去常称为抗毒素。例如:被狗咬伤的人要注射“狂犬疫苗”、 被铁钉等扎伤的人常注射的“破伤风抗毒素”等 都是从健康且遭受过相应抗原感染的动物血液 中提取出来的抗体。给被抗原感染或怀疑被感染的人输入淋巴 因子、干扰素等增强免疫效应的物质用于治疗 某些疾病也属免疫治疗的方法。免疫接种主动免疫:疫苗被动免疫:抗体(抗血清)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 2、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但是这些药物会 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感染 疾病,该如何解决? 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

14、所有问题吗?医学上用正常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 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 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移植的器官与病人的组 织相容性抗原不一致,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 ”出这是“非己”物质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器官 移植手术失败。免疫系统识别为“非己物质”移植他 人的正 常器官细胞 免疫 反应移植的器 官死亡, 手术失败“非己”3、器官移植:资料1: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 等,使器官移植的5年存活率明显提高: 肝移植达60%左右,心脏移植达80%左右, 肾移植可达90%以上。免疫抑制剂1954年12月23日,美国 波士顿医生约瑟夫梅里为一 对孪生兄弟实施肾脏移

15、植手 术,代表着人类器官移植手 术首次取得成功。 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功关键是: 移植的器官要与患者相” 匹配”.电影变脸在现实中能 实现吗?资料2:我国约有几百万白血病患者挣扎在死 亡线上,而骨髓库中仅有5万余份登记资料。红骨髓我国每年约有50万患者等候肾移植,而可供移 植的肾源仅有5000个左右。肾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n过敏原: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 、尘埃等颗粒物;鱼、虾、牛奶、蛋类等 食物;青霉素、磺胺、奎宁等药物。n特点:发作快、反应强烈、消退快,一般 不造成损伤n过敏反应:免疫过的机体,再次接受过敏 原刺激后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n发生机理:是由于免疫功能过高,而对进 入机

16、体的物质(过敏原、致敏物质、抗原 )的识别范围扩大引起的。 由于分泌的抗 体附着于不同位置,因此造成不同的反应 。 过敏反应:不同部位组织细胞过敏原抗体吸附再次刺激组织胺等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强释放过敏性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 荨麻疹、湿疹休克 支气管哮喘 胃肠炎 血管性水肿 病症引发免疫反应2、自身免疫病n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对自身细胞的抗原 识别扩大的结果。n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效应B细胞抗体酿脓链球菌心脏瓣膜攻击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红斑狼疮患者3、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David Vetter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艾滋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n 圆球形,直径100140nmn 外层包膜上镶嵌许多糖蛋白n 有2个相同的RNA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