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937819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9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上午探讨的主要内容l兴趣课堂l能力课堂l科学史课堂l人文课堂兴趣课堂n教学现状/n短信作业内容;重复的作业;一个知识点的训练 ;结果是什么?四川采访;逃学;撕书;奥赛冠 军的专业选择。n我的经历/n90年代后期生物教学;怎么办?探索;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激活课堂。n新课程四个基本理念之一:n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兴趣与新课程 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 ,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爱因斯坦 让学生真正“恋上”生物课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学科兴趣可以使学生走向社会后,愿意参与相关 社会问题的讨论,愿意参加有关社会决策的听证 会,关注相关的社会问题。这不就是我们常说

2、的“ 合格公民”特征吗?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理念 之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课例: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物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这样的课最难设计, 因为教科书上就是枯燥的分类知识、分布和功能 简介。 学生自己就可以看懂,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学,仅 止于了解和记忆; 如果老师絮絮叨叨地重复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就 不会有任何兴趣; 引导学生用表格或者分支法归纳总结,讲得再生 动也是灌输,总结的再详细也是记忆和背诵。兴 趣的培养在哪里?能力的培养在哪里?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 6个生活中的问题,一个调查: (1)什么糖最甜? (2)啤酒的“度数”; (3)乳糖不耐症; (4)排毒养颜的“第7营养素”

3、; (5)饿过头就不饿了; (6)秸秆变成葡萄糖。 调查自己家庭食用油和超市食用油品种及 深海鱼油什么糖最甜? 果糖 什么食品中果糖含量最高 ?蜂蜜。 花蜜中主要的糖分是蔗糖 ,而不是果糖。 思考: 名称 甜度 名称 甜度 蔗糖 100 果糖 175 麦芽糖 35 葡萄糖 70 乳糖 16 半乳糖 30 糖精50000 蛇菊苷 30000 见过啤酒瓶标签上注 明的“度数”吗?是酒 精含量吗? 啤酒肚 “干啤、超干啤”什么 意思? 学生:生啤? 学生:干红?啤酒的“度数 ”乳糖不耐症 有人喝了牛奶就拉 肚子,但却可以喝 发酵型的酸奶,这 是为什么? 学生奶事件 人体并不能消化和吸 收纤维素,为什

4、么某 些食品还要添加膳食 纤维?你知道纤维素 的作用吗? 排毒养颜的“第 7营养素”饿过头就不饿了 上完体育课后感觉很饿, 可是还要继续上课,忍一 忍吧!结果下课后又不感 觉到饿了,你有过这样的 体验吗?什么吗? 肝糖原与肌糖原区别? 现在农田秋收之 后,植物的秸秆 一般有哪些用途 ?你知道吗?秸秆变成葡萄糖 完成这些内容之后再总结归纳 ,学生们就会兴趣盎然。枯燥 的表格也变成了愉快的学习过 程,不信您试试!一个调查 提前让学生调查了家庭食用油、深海鱼油 ,并让他们查阅关于胆固醇和心脑血管疾 病的有关资料。 曹宇的调查表及分析。 补充: 花生油在低温条件最容易变稠,不透明, 为什么? 学生:我

5、们家用的色拉油还有调和油是什 么油?深海鱼油 学生介绍调查结果; 脑黄金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具有健脑的作 用 DHA、EPA 学生:脑白金 学生介绍调查结果; 血胆固醇高为什么会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补充:胆固醇一定是 有害的吗? 维生素D、性激素等的 前体高血脂症教师补充: 冬眠动物秋天就狠劲吃,吃的胖胖的 。为什么不 以糖类储存能量? 脂肪:39KJ/g,糖类和蛋白质:17KJ/g。 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想一想,人体内什么 组织或器官含有较多的磷脂? 保健品:大豆卵磷脂。 豆制品、蛋黄等。 有一个学生特意把家长的血脂化验单拿来。教师总结: 脂质分为脂肪、类脂、固醇三大类 表格总结: 因

6、为有了兴趣,有了接近生活的这些知识作为背 景,总结的这些内容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 是活生生的触手可及的可以立即用到生活中的知 识。课标:面向全体学生n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n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讲述了 这么一件事情:常常有老师很得意地说“某家 长说他孩子只听我一个人的,其他老师的话 都不爱听”;“我不再教那个班了,结果成绩 马上就下来了”;其实,这不值得骄傲,相反 ,应该为自己教学的失败而自责。n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深深地爱上他 所教的学科,而不仅仅是喜欢这个教师。让 学生一生都保持该学科的兴趣,有学习的激 情和终生学习的习惯。能力课堂 课程标准:四个基本理念之

7、一:倡导探究 性学习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 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的课怎么设计? 有一些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图片,教材文字信息 很少,属于概括性介绍的结论性文字。 如果让学生课前预习,一眼就看完了,仅仅是一 个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看了结论,失去了对相 关内容的神秘感觉,失去了探究的兴趣; 如果让学生查阅资料,相关资料很艰涩难懂,并 且也仅限于结论性知识点;仅仅是知识面的拓宽 ,无助于理解与思维的提升; 如果让学生合作探究,有什么可以探究

8、的呢? 常常听到老师们议论上述问题并发出感叹。 课例: 线粒体的功能,是按照课本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让学生思考旁边的问题?还是其他更好的方法?如何设计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就是以叙述性和结论性的语言以及图示 呈现出来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知识的同时得到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高呢? 仅仅告诉学生结论,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旁边 的思考题,这样做感觉很单薄,很显然是不能达 成教学目标的。 老师们的一般做法关于线粒体的功能:让学生分析和推断功能。 资料: (1)19世纪9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在光学显 微 镜下观察到动物细胞质中存在一种颗粒状结构,因 这种小体呈短线状或颗粒状,故根

9、据形态将其命名 为线粒体(mitochondrion),源于希腊字mito: 线、chondrion:颗粒) (2)后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 物细胞中。 (3)植物幼嫩组织和分生组织比衰老组织中多。 (4)肝细胞和心肌细胞较表皮细胞多(如每个肝细 胞可达2000个,而一般细胞只有200个左右)。 (5)在同一细胞中分布不均匀。(如常聚集在精子 尾基部,原生动物的纤毛基底部,小肠上皮细胞的 微绒毛基部等。)通过探究性问题,推断线粒体的功能 。 根据初中所学内容,生命活动所需能 量从哪里来? 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被称做细胞 的有氧呼吸,线粒体和能量供应有关 ,由此你能推出线粒体的功

10、能吗?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有机物氧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几十步 化学反应组成,有几十种中间产物,这些 中间产物是集合在一起反应效率高,还是 分散反应快?有个什么样的结构好?膜- -双层膜 内部膜面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嵴 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还需要什么条件 保证反应快速高效进行?酶、液态基质。思考分析整理原有知识使之系统化利用原有知识使之转化为推理能力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该教学过程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 识,经过思考、推理,建构了线粒体的 结构,没有硬性地灌输,没有死记硬背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 思考的状态,通过自己的探索主动获取 知识。老师们想一想,这个过程除

11、了知 识的学习、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升 外是否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促进学生形成生命科学的基本思想- “结构总是和功能相适应” 欢迎探讨: 相关内容在我的文章“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 学习的类型”,该文章发表在中学生物学 2006年第9期,欢迎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欢迎一起探讨,谢谢!课例: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测交实验 1.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定律,怎样的学习 次序更好? 2.到底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演绎推理 ,体验假说演绎的推理方法? 3.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测交实验,才能让 学生领悟其中的推理方法?怎样的学习次序更好? 大纲版教材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遗传 的细胞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

12、是遗 传物质的证据、DNA的结构 、复制、基因的表达) 孟德尔定律 课标版教材 遗传因子的发现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的结构、复制、基 因的表达)“测交实验”的学习目标测交实验的 目标体系教学目标科学方法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从而领悟假说演绎法及其在科学 研究中的应用。实验探究根据假设和演绎推理设计可行的实 验方案。科学过程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体验孟德尔 探索生物遗传奥秘的过程。科学史体验孟德尔过人的科学智慧及严谨 的科学态度。三个模块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不同n分子与细胞领悟观察、实验、比较、 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应

13、用。n遗传与进化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 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n稳态与环境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 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大纲版教材: 已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规律,设置探 究性问题时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向。 不符合课程标准的“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 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方 法”的教学建议。 在学生的印象中,这不是假说而是事实, 那么验证就无足轻重了,这是测交实验在 以往教学中不能深入学习的原因之一。大纲版教材: 知道分离定律的实质,只能按照“了解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为主线进行教学。在已 知结论的条件下,相关探究性问题无法设计,没 有了未知的神

14、秘感,破坏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导 致失去了科学过程的训练,这种缺憾是无法弥补 的。 这种教学程序忽视了当时的科学背景,淡化了孟 德尔实验设计的巧妙与智慧,不利于学生理解实 验的实质和科学价值,在能力培养方面有所欠缺 ,不利于领悟假说演绎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 应用。课标教材: 按照人类研究和认识遗传现象的科学史次 序进行编写。 遗传定律的发现是从性状的遗传规律来推 测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是早期对遗传现 象的研究与认识。 后来确定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位置,则是 从细胞观察的角度来直观地认识遗传物质 的传递规律。 课标教材: 学习了孟德尔的两个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 的过程,学生对二者的理解是相互孤立的 。

15、而“基因在染色体上”正是二者之间的桥 梁,学生能够通过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把抽象的遗传因子具体化,从减数分裂的 角度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 质。课标教材: 先学习遗传规律,再学习减数分裂,从宏 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同时 展示了科学结论的发展性和可修正性。 从科学方法教育方面,则更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演绎推理与分析能力,这是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新教材的编排体系 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测交实验的教学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n第一种:讲解测交实验过程,告诉学生 :“测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个显性个 体是否纯合体”。n第二种:把测交实验过程通过板书结合 图解介绍给学生。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 原理以及说明的问题:实验证明了F1的等位 基因D与d分离了“测交实验”的教学建议: 孟德尔经历了:发现问题(实践)建立 假说(理论)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实践 )建立学说(理论)。 假说的提出和对假说的验证是至关重要的 两个环节。 预设“测交”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演绎推 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兼顾科学探究能 力的培养。 关于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 殊性结论的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