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193516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届宜中高三年级暑期月考试卷(附答案)试卷一、 (30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DA. 颠沛 (pi) 累赘 (li) 伉俪(kng) 悚然面对(sh)B. 老羸 (li) 戳刺 (chu) 慰藉 (ji) 溘然长逝(k)C. 挑剔 (tio) 干瘪 (bi) 伫立 (zh) 根深蒂固(d)D. 谲诈 (ju) 朝暾 (tn) 福祉 (zh) 手足无措(cu)2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C A菁华禁受令行禁止 襟怀坦荡身居津要B庇荫辟邪开天辟地 弊绝风清筚路蓝缕C挈眷切要切肤之痛 锲而不舍妾妇之道D矍铄诡谲绝处逢生 群雄角逐勾心

2、斗角C 项都读 qi,A 项, “菁”读 jng, “令行禁止”的“禁”读 jn,其余读 jn,B 项, “开天辟地”的“辟”读p,其余读 b;D 项, “勾心斗角”的“角”读 jio,其余读 ju。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 ) .B A氤氲 殷红 湮没不闻 姹紫嫣红B歼灭 信笺 间不容发 缄口不言C翘首 诀窍 春寒料峭 金蝉脱壳D枢纽 倏忽 殊途同归 自出机杼(A 项读音分别为 yn、yn、yn、yn;B 全读 jin;C 项读音分别为 qio、qio、qio、qi o;D 项读音分别为sh、 sh、sh、zh。)4.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改线 改弦易辙

3、 直言 仗义执言 B. 纠正 矫枉过正 卓见 真知灼见C. 菁华 取其精华 广大 发扬光大 D. 委屈 委屈求全 历行 例行公事.D ( 委曲求全 ) 历行:遍行,走遍。改线:改变公共交通、电话等的线路。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画分为四个等级来进行解释。B.道德行为并不单是遵寻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C.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祟高任务。D.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画分”应为“划分” 。“遵寻”应为“遵循” 。“祟高”应为“崇高”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 )A辐射 出奇致胜 计日程功 惶惶不可终日B厮打 声名鹊起 相辅相成 偷鸡不成蚀把米C赝品 优柔寡断 冒然行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斡旋 无耻谰言 消赃灭迹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B(A 项“出奇致胜”的“致”为“制” 。C 项“冒然行事”的“冒”为的“贸” 。D 项“消赃灭迹”中的“消”应写作“销”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谥号 吞噬 逝世 拾级而上 舔犊情深B凋敝 婢女 辅弼 惩前毖后 刚愎自用C清澈 覆辙 撤除 风驰电掣 天崩地坼D囹圄 膏腴 揶揄 向隅而泣 坚贞不逾B 全部读为 b。A、 “拾级而上”的“拾”读 sh,其余都读 sh, “舔”字改

5、为“舐”字;C、 “覆辙”的“辙”读 zh,其余都读 ch;D、 “囹圄”的“圄”读 y,其余都读 y, “坚贞不逾”的“逾”字改为“渝”字.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 。2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 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 他们的历史背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 !A. 统一 一概 考查 脆弱B. 同一 一体 考究 脆弱 C. 统一 一体 考查 虚弱D. 同一 一概 考究 虚弱8.B ( “ 同一 ”在句中的意思是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 “统一 ”的意思是部分联成整体,或分歧归于一致。“一体”的意思是全

6、体。“一 概”的意思是没有例外, 表示适用于全体,是一个副词。“考究”的意思是查考、研究。“考查”的意思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虚弱”的意思是软弱。“脆弱”的意思是禁不起挫折,不坚强)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9A 根深蒂固A由此可见,对往事的回忆,在人性中是多么盘根错节!。B不能牢牢地把握现时的每一分钟,就会在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C这位“天仙才子” ,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D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10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

7、,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B进入 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答案】D 【解析】题目要求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相对难度较小。 D 项的错误比较明显,只要压缩句子主干就可以发现“生物入侵就是指物种” ,主宾不搭配,应把“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 。 二、 (12 分,每小题

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14 题。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 ,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 ,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

9、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 、 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 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

10、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 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

11、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 ,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311.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 “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 , “互涵”指彼此促进, “互动”指彼此渗透。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 ,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

12、表达哲学思想。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漾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将两概念的内涵弄反了。将“互涵”与“互动”的内涵弄反了。“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 “借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均不符合文意) 12.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 ,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 )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只能说庄子的哲学著作有诗意,屈原的诗歌作品有哲理)13.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文

13、学呈现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B.文学自身含有史哲因素,产生了老子 。C.史著文学化,出现了“史传文学” 。D.哲学诗意化导致了“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一书不是文学著作)14.对这段文字论述的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C.庄子和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三项都有不妥之处)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15分)王政,辰州熊岳(辽宁盖县)人也。其先仕渤海及辽,皆有显者。政当辽季乱,浮沈州里。高永昌据辽东,知政才

14、略,欲用之。政度其无成,辞谢不就。永昌败,渤海人争缚永昌以为功,政独逡巡引退。吴王阇母(人名)闻而异之,言于太祖,授卢州渤海郡谋克。及金兵伐宋,滑州降,留政为安抚使。前此,数州既降,复杀守将复为宋守。及是,人以为政忧。政曰:“苟利国家,虽死何进。”宋王(完颜)宗望壮之,曰:“身没王事,利及子孙,汝言是也。”政从数骑入州。是时,民多以饥,为盗,坐系。政皆释之,发仓廪以赈贫乏,于是,州民皆悦,不复叛。傍郡闻之,亦多降者。宋王召政致辕门,抚其背曰:“吾以汝为死矣,乃复成功耶。”慰谕者久之。天会四年,为燕京都曲院同监。未几,除同知金胜军节度使事。改权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掌军资。是时,军旅始定,管库纪纲未立,掌吏皆因缘为奸。政独明会计,严扃鐍,金帛山积而出纳无锱铢之失。吴王阇母戏之曰:“汝为官久矣,而贫不加富何也?”对曰:“政以杨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贫。”吴王笑曰:“前言戏之耳。”以黄金百两,银五百两及所乘马遗之。 (金史循吏列传)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先仕渤海及辽,皆有显者 显:显达 B. 政当辽季乱,浮沈州里 季 :朝代C. 宋王(完颜)宗望壮之 壮 :赞叹,认为豪壮 D. 身没王事,利及子孙,汝言是也 没:死15.B(季:指一个朝代的末期,含有衰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