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道闭锁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931784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天性胆道闭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先天性胆道闭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先天性胆道闭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先天性胆道闭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先天性胆道闭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天性胆道闭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天性胆道闭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先天性胆道闭锁 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 肖义峰 儿科 2010-12-10简介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并可导致 淤胆性肝硬化 而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疾患,是小 儿外科领域中最重要的消化外科疾病之一,也是小儿 肝移植中最常见的适应征。其发生率在东南亚国家 为1 -9000,病因 病因不明。 一般认为与宫内病毒感染,肝内肝小管炎 症继发梗阻及先天性胆道发育畸形有关。分型 一般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型。 肝内型者可见到小肝管排列不整齐、狭窄或闭锁。 肝外型者为任何部位肝管或胆总管狭窄闭锁或完全缺 如。胆囊纤维化呈皱缩花生状物,内有少许无色或白 色粘液胆囊可缺

2、如,偶尔也有正常胆囊存在。 分为六 型.临床表现 1.常在生后13周出现黄疸,持续不退,并进行性加 重。 2.胎粪可呈墨绿色,但生后不久即排灰白色便。严重 病例由于肠粘膜上皮细胞可渗出胆红素,而使灰白 色粪便外表染成浅黄色。临床表现 3.肝脏进行性肿大,逐渐变硬。多数有脾肿大,晚期 发生腹水。 4.早期病儿食欲尚可,营养状况大都尚好;晚期由于 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体质逐渐虚弱,可 发维生素A、D、K缺乏而引起干眼病、佝偻病及出 血倾向。检查 1.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升高,特别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 清胆红素可达80-350umol/L,血清胆红素多进行性 缓慢升高。 2.酶的异常谷丙

3、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多增高,碱性磷酸酶全部 病例均增高,并且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高。 3.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X(LP-X)测定 5000mg/L则胆道闭锁可能性大 检查 4.超声显象检查 可探知肝脏增大,见不到正常的左右肝管及胆总管 。往往探不到胆囊或仅为萎小的胆囊,但如探得胆 囊也不能完全除外胆道闭锁。因术中探查胆囊内往 往为灰白色透明的液体而非胆汁。检查 5. I131同位素ECT显影检查 可见同位素标记物聚集在肝脏内,而不能排入肠 管中,表现为胆道的完全性梗阻。 6.ERCP(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造影) 在日本该项检查手段已用于新生儿,可清楚地了解 肝外胆道的形态及胰胆管合流的情况。检查7.

4、MRCP(磁共振胆道系统水成像) 此法分辨率高。婴儿肝炎可见到肝内胆管、左右肝 管、总肝管、胆总管通畅,90%患儿可显示胆囊在 正常大小范围,上述结构在MRCP上表现为高信号 。相反,胆道闭锁患儿肝外胆管甚至胆囊也不显示 检查8.肝穿刺病理组织检查 婴儿肝炎、肝脏以细胞病变为主,小叶结构紊乱,有细胞坏死,巨细胞变和门脉炎症。胆道闭锁主要为胆小管明显增生和胆栓形成,门脉区纤维化,有少数标本亦可见到巨细胞。检查 9.十二指肠引流液中胆红素测定 本方法原理是胆道闭锁病儿胆汁不能进入消化道,十 二指肠液中不含胆色素。此法可获90%确诊率,有助 于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 新生儿肝炎 黄疸程度有波

5、动性改变,早期胆红素呈双相增高, 间接胆红素更高。动态观察时可见胆红素波动大, 并且有时胆红素会下降。 碱性磷酸酶测定很少超过40U 血清甲胎蛋白(-FP)检测常呈阳性鉴别诊断 新生儿胆汁粘稠综合征 因本症小胆管内有大量淤滞的胆汁,所以与胆道闭 锁极为相似, 但经补液、抗炎等治疗可治愈。如 不好转, 应手术探查,证实本症后,可行胆囊造 瘘,肝内外胆管冲洗的办法治疗。鉴别诊断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本病少数患儿在新生儿期出现黄疸并持续存在,大 便可呈灰白色,尿色深黄。但黄疸与大便的颜色可 有时好转。部分患儿右上腹可触及囊性肿块。行B 超检查,可发现扩张的胆总管呈囊性,可较容易地 区分两者。 治疗手术(葛西氏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方式.假如不手术, 大多数病人将在一年内因为肝衰竭而死。肝移植 适用于肝内胆道完全闭锁、已发生肝硬化 和施行Kasai手术后无效的病人 预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者预后较好,有报道存活14-23年 。 凡超过1213周,则预后恶劣。 2001年Peeters PM等报道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肝移植1 年存活率84%,5年存活率为70%,故胆道闭锁前景很 光明谢谢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