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课《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版).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92984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课《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必修课《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必修课《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必修课《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必修课《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课《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课《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必修课高中必修课说木叶说木叶教案设计(人教教案设计(人教 版)版)如何让学生通过说木叶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说木叶教案 ,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说木叶教案一: 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难点: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

2、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教学方式 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 ,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 “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

3、歌的殿堂吧。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 “落叶”及“黄叶” ,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问 1:从概念上讲, “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 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引 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引 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

4、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显示: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木”暗示了“

5、落叶”呢?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 “木料” “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 、“落叶” 、 “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 ,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

6、干燥,无飘零之意。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 。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

7、一言难尽的言说” ,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 ” ,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四、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师: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

8、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思考 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 “梅” “柳” “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显示一剪梅相见欢两首词及其画面)讨论,结论:望月怀远思考 2: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讨论,结论:高贵,圣洁,坚贞。师: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

9、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 ,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 ,就境界迥异。五、布置作业:古代诗歌中写“梅”的不胜枚举,所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除了前面列出的几首,请再找出一些,写一篇鉴赏性小论文。六、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

10、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说木叶教案二: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林庚2、积累古诗词名句并把握本文古诗词名句的意义。3、整体感知全文。教学难点:积累古诗词名句并把握本文古诗词名句的意义。教学重点:积累古诗词名句并把握本文古诗词名句的意义。教学过程:【导读】完成目标一 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省福州市),1910 年 2 月 22 日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

11、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33 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 、 冬眠曲及其他还出版过春野与窗 、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 、 中国文学简史等。 。XX 年 10 月 4 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 97 岁。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与“盛唐气象”紧相联接的

12、,是他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 ,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林庚教授的楚辞研究和他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导思】找出本文涉及到的诗句,并理解其意义。【导读】1、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 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波:微波泛动。

13、木叶:枯黄的树叶。即秋风微微吹拂,洞庭湖水微波泛动,湖畔枯黄的树叶随风摇落2、 “木叶下, 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以“木叶” 、 “江波” 、 “月浦” 、 “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 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如此秋景, 即令人联想到楚辞湘夫人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发出“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的凄凉意绪。这般“秋思不可裁” ,有如缕缕秋风袭上心来,更何 况秋露凝衣,更添几分悲凉!3、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 谢庄月赋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

14、渐脱落了。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 始:开始 微:渐渐、有一些4、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 王褒渡河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 “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5、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 屈原橘颂译文: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赞颂橘树之美。 “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 。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

15、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 ”6、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奇树:犹言美树。 华:同花。 滋:繁盛也。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7、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8、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 陶渊明拟古意思是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固然无比美好,但月盈必亏,

16、花开必落,今日虽是花好月圆,但不久之后又当如何呢?9、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南朝梁柳恽捣衣亭皋:水边平地。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捣衣料使之平软的工序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 “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木叶”即枯黄的落叶。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叹之情。10、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