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2960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1概述 1.1编制采油工程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油田开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 编制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油田开发工作 的指导性文件。 采油工程方案是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份和方 案实施的核心。1.2采油工程 任务:通过产油井和注入井采取一系列工程技 术措施,作用于油藏,使油气畅流入井,并举 升到地面进行分离和计量。 目标: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 率。 作用:实现油田开发指标和完成原油生产任务 的重要工程技术保证。 特点:(1)涉及的技术面广、综合性强而又复杂;(2)工作对象是生产条件随油藏动态而不断变化 的成百上千口采油井和注入井。(3)

2、与油藏工程和地面工程有着紧密的联系(4)工程方案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强、难度大的工 作。(5)方案本身将涉及油田开发的重要决策和经济 效益。1.3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1)方案编制基础地质勘探成果、试油资料、试采资料(2)方案构成油田地质研究、油藏工程方案、钻井工程方案、采油工程 方案、油气地面集输工程方案、总体方案经济评价。(3)功能和属性 认识和描述对象油藏地质研究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达到资源开发目标的技术方案油 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及油气地面集输工程能动作用效果评价经济评价图1 油田开发总体设计方案(4)各部分的任务和作用油藏地质研究:提供油藏地质模型油藏工程设计:开发方式,规模,层系组合

3、、 井网、开发指标及动态设计,保证实现油藏工 程方案规定的指标的工程技术措施地面油气工程设计:地面油气集输、计量及其 配套系统的建设(5)采油工程方案的地位方案依据:油藏地质研究成果和油藏工程方案;任务:对实现油藏工程方案的开发指标的可行性 进行评价,制定为实现油藏工程指标应采取的 一系列工程措施方案。地位:实现油田开发指标和原油生产计划的工程技术保证;评价油藏工程方案的适用性和可操 作性;地面工程建设的依据;在总体方案的实 施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1.4采油工程方案编制原则符合本油田开发的总体布署和技术政策;适合油藏地质和环境特点;采用先进而适用的工艺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体现少投入多产

4、出的经济原则。1.5采油工程方案编制要求充分应用油藏地质研究和油藏工程基本资料设计的主要依据;重点论证本油田(设计对象)开发的主要问题、基本工艺和关键技术;开展必要的室内和现场工艺试验,并充分借鉴同类油田的经验;采用先进的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和方案的优选;具有科学性、完整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1.6采油工程方案编制的前期准备早期介入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进行技术调研;拟订大纲,确定重点,提出试采要求和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或现场工艺试验,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1.7采油工程方案的基本构成2采油工程方案的基本内容 2.1 方案设计的油藏地质与油藏工程基础(1)油藏地质基础地

5、质构造与地应力分布特征;储层分布特征及油水关系;储层岩心分析(储层的孔、渗、包和岩石矿物组成)。(2)油藏工程基础油藏流体组成及性质;油藏压力及温度;储层岩石的渗流特征(润湿性及相对渗透率);储层岩石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油藏类型及驱动方式;油田开发层系与开发方式及其井网;油井产能分布及其变化;油田开发指标及开发动态预测结果。2.2开发全过程的系统保护油层要求与措施(1)系统保护油层主要包括:钻井、固井过程中的油层保护;射孔、修井作业中的油层保护;注水过程中的油层保护;增产措施中的油层保护。(2)基础:储层岩性特征分析、岩心分析、入井 流体的敏感性试验、可能造成油层伤害的主要因素分析。(3)关键:

6、优选入井流体(包括:钻井液、完井液、射孔液、修井液、压裂液、酸液、注入水质 及其添加剂或处理剂的筛选)和优化作业工艺 。(4)原则:适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2.3完井工程要求及投产措施内容:提出钻开油层方式及要求。生产套管尺寸选择及强度校核;确定井身结构、套管程序及固井工艺;选择完井工艺方案。出发点:建立油层与油井的良好通道;发挥油井最大潜力;提高油田开发整体效益。(1)完井方式选择原则符合油藏地质特点,满足油田开发的总体需要;有利于油层保护,尽可能减少对油层的伤害;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采油工艺(注水、防砂、修井、增产措施等)的需 要;工艺简单可行又能满足开发要求

7、;低成本、高效益。(2)钻开油层及固井要求 对完井液密度、失水量等的要求; 固井水浆返高和固井质量要求及检查方式。(3)生产套管设计 根据油管直径和可能采取的采油工艺措施确定生产套管尺寸; 提出对套管的材料、强度及密封要求。(4)射孔工艺方案设计射孔参数优化确定射孔工艺(5)投产措施投产方式投产前的井底处理方案2.4注水工艺设计(1)注水工艺方案的基础分析油藏工程方案对注水的要求;储层润湿性分析;储层敏感对注水的影响分析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水源条件分析。提出水质要求。(2)注水系统压力分析注水井吸水能力分析和预测;注水破裂压力预测;注水井井底压力与井口压力设计。(3)注水管柱设计管柱结构设计,

8、强度校核及井下配套工具选择;井筒及管柱防腐措施。(4)注水井增注与调剖分析注水井采取措施的必要性;选择增注措施;预测保证配注要求的可能性。分析未来采取调剖工作的必要性及调剖措施建议。(5)注水井投转注及管理1) 制定投注或转注的工艺技术方案。2) 按有关规程提出日常管理要求;提出维持井 及地面系统正常工作的特殊要求和措施。2.5举升方式优选及其工艺方案(1)确定举升方式选择的原则、依据及要求(2)油井产能预测及分析不同含水阶段的油井产液、产油指数;油井产能分布研究油井生产动态模拟。(3)举升方式综合评价2.6采油工程配套工艺(1)解堵工艺措施可能造成油层伤害的原因、伤害类型及程度分析;酸化解堵

9、的可行性及工艺要求;压裂解堵的可行性及工艺要求;其它解堵方法选择分析。(2)油、水井防砂工艺方案出砂的可能性及出砂规律分析;防砂方法选择;防砂工艺参数及配套技术。(3)防蜡工艺方案含蜡量、蜡性及结蜡规律分析;防蜡方法及工艺方案。(4)油井堵水工艺方案油井堵水时机选择;堵剂与堵水方案。(5)防垢及防腐工艺方案结垢和腐蚀性预测;防垢、清垢和防腐工艺建议。2.7油田动态监测主要内容:1) 制定油田动态监测总体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大小;2) 选择配套仪器和设备,推荐仪器、设备的型 号、规格和生产厂;3)油田动态监测费用的初步预算。2.8作业工作量预测及配套厂站和队伍建设(1)作业工作量

10、预测作业内容: 新井投产、注水井投(转)注; 压裂、酸化增产增注措施;油水井井下设备按 装及更换作业; 清、防砂及调剖堵水作业; 油、水井大修作业; 新工艺实验及其它特种作业。作业量:确定作业种类和估算作业次数;用统计法或折算标准工作量法预测工作量 。 (2)作业队伍建设(3)配套厂站建设原则:“因地制宜”、“避免重复”和“少投 入,多产出”2.9采油工程方案经济分析基本参数及分析评价指标的确定;不同举升方式举升费用对比;采油设备投资;生产操作费用及分析;采油工程费用汇总及原油生产成本分析。3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 3.1采油方式决策的意义和论证内容现代油田开发的重要标志: 由单项技术研究

11、和实施走向油田经营; 从经济角度考察技术和把握技术方向; 把油田开发过程作为一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 的众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工程来研究和管理。(2)“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性质:是解决石油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配置的技术经济问题。任务:是针对油藏和油井特点,确定用什么方法和设备从数百米到数千米的油井内将原油经济有效地举升到地面。适应性:油藏地质特点、油田开发动态、油井生产能力以及地面环境等。 意义:涉及到每口油井和油田开发全过程的基本生产技术;关系到油田建设的资本投资和生产费用;直接影响到原油产量和采收率。(3)采油方式选择时需要论证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不同开发阶段的油井产能分布模型,进行油井

12、分类;初步确定可供选用的各种采油方式;预测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油井以不同举升方式生产时的油井动态;从技术上评价不同采油方式对不同油藏工程方案的适应程度,以及提出对油藏工程方案的修正或选择建议;计算不同举升方式的举升费用和投入产出比;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并对不同含水阶段采用的举升方式作出选择和对油藏工程方案提出反馈建议。3.2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模式(1)油田开采和采油方式应用特点油田开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油、水(注、采)井生产系统是注水开发油田大 系统的中心环节; 自身有独特的规律; 要在高一级系统的大环境中考察和研究它对整 个开采系统的影响。油田开采是一个动态过程,采油方式的选

13、择,必须从时空观出发考虑油田动态变化及单井产能分布规律。机采设备和工程投资及其管理维护费用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后的主要投入, 不同采油方式的投入产出比不同; 需要在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采油方 式。(2)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的基本模式1) 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系统的概念框架系统目标: 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采油方式; 确定举升设备、操作参数和预测工况指标。系统范围:各类油井可能采种举升系统。系统环境(约束条件): 油藏地质特征和优藏工程设计的油田开发指标; 油井与地面条件和举升设备工作参数指标的许用 值。系统组成:2) 油井生产系统生产过程动态模拟 建立油井生产系统动态预测模型和确

14、定计算方法; 应用节点分析方法预测和分析不同举升方式的油 井生产动态指标。3) 综合评价与决策 建立包括经济、技术和管理等多因素多层次的综 合评价体系 建立应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决策模型 。3.3油井生产系统及其动态模拟(1)油井生产系统油井生产系统是由油藏、井筒和地面三个依次衔接、互 相影响、而又具有不同流动规律的子系统所组成。1) 油藏子系统:反映原油从油藏中向井底的流动过程。它提供油藏在不 同开发阶段向油井的供油(液)的能力,决定着油井产 能的大小。油井生产系统中油藏子系统的工作是由流 入动态关系(IPR)来描述。2) 油井子系统: 描述流入井底的原油被举升到井口(地面)的过程。

15、 自喷井是依靠流到井底时油气自身所具有的剩余 能量流到地面; 有杆泵井生产系统则是依靠地面提供的能量,通 过机杆泵将原油举升到地面。3) 地面子系统 描述被举升到地面的油气通过出油管线流向油气分 离器的过程,它遵循水平或倾斜多相管流规律。图4 抽油井生产系统简图(2)油井生产系统的动态模拟 模拟方案(条件)是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及油藏工程设计 的油田开发指标(主要是压力保持水平,不同含水段的 产能及产量等)进行选定。 利用模拟器得到采用不同采油方式时,油井在不同开发阶段可能获得的最大产量及相应的举升设备、操作 参数和工况指标。1) 油井生产系统动态模拟模型最大产量模型:优化数学模型:minf(X)

16、XD=Xgi(x)0;I=1,2,miXD X=XC约束条件的处理:(2)油井生产动态模拟系统的基本流程3.4采油方式综合评价因素及模型(1)综合评价因素采油方式综合评价是在油井生产动态模拟器确定出不同采油方式及含水阶段的生产技术指标的 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管理、生产条件等各 种因素后对不同的采油方式作出评价。由于评价过程中涉及到众多不同层次的模糊因素 ,因此,采用三级模糊评判法。(2)三级综和评判模型3.5决策分析步骤(1)需要的主要技资料1) 地面及地下流体性质;2) 试油试采产能资料;3) 油层及井身资料;4) 与原油生产费用有关的数据;5) 油藏工程方案确定的开发方式及预测的不同 开发阶段的动态指标。(2)决策分析工作步骤1) 根据掌握的油藏地质研究和油藏工程资料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