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28110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运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把握规律说课人:程秀红说课人:程秀红一、教学理念一、教学理念n n1 1、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用新的课程观、教、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用新的课程观、教 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 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基本原理,使他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哲学的基本原理,使他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 人生的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的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价值观。n n2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

2、“ “教教材教教材” ”转变为转变为“ “用教材用教材 教教” ”。对比新、旧教材,适当补充知识。并根据学。对比新、旧教材,适当补充知识。并根据学 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视学生的头脑为可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视学生的头脑为可 以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装知识的容器。以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装知识的容器。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地位本节课在教材地位n n本框题分析论证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本框题分析论证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 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 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 认识世界和

3、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理理 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运 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 律办事的能力律办事的能力3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4、界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勇气和信心,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勇气和信心,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依据: 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 系,是理解“运动是物 质的根本属性”的关键 ,使学生树立马克思 主义科学的运动观, 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 。突破方法: 通过探究分析惠能 的观点和刻舟求剑 的错误之处,由学 生归纳解决。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依据:这个问题不仅 是本框题的中心内 容,而且也是按客 观规律办事的前提 ,是使学生树立马 克思主义科学规律 观的基础。

5、因此成 为本课的重点。突破方法: 通过让学生讨论 我们可以把神州 飞船准确地送上 太空等事例来完 成。2 2、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 的相对性的相对性依据: 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 维,但缺乏辩证思维 能力,对于事物是什 么,不是什么容易区 分。如运动就是运动 ,静止就是静止。对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 态就难以理解,所以 把它作为难点。突破方法:通过探究赫拉 克里特和克里底鲁 的观点以及芝诺的 “飞矢不动”等来突 破。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依据:学生抽象思维较弱 ,对规律是客观的,人 们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 ,但在遵循规律的同时 又可以利用规律不好理

6、解,因此成为本课的难 点。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举大量 的人们利用规律和不安 规律办事的事例来突破 。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n n1 1、情境导入教学法、情境导入教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小话剧的形式设问导入,通过形象 生动的情境设疑,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 跃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 n2 2、事例列举法、事例列举法让学生举身边的哲学以及收集来的富含哲理的典 故等,采用大量事例,进行具体、形象的分析,使学 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哲学的兴趣。六、学习方法六、学习方法n n1 1、自主探究,合作共进、自主探究,合作共进n n2 2、坚持从生活出发,注重展开思维、坚持从

7、生活出发,注重展开思维 过程过程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n n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模拟法庭 学生甲向学生乙借钱并立字据。一日,乙向甲要钱,甲振振有 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 没欠你的钱。乙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法庭,法官问甲:欠 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甲把他的理由又陈述 了一遍。法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乙,为什么要打人?乙说,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 他!法官只好不了了之。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节课,就 明白怎样断了。 n n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探究活动1】运动的含义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8、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探究活动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坛经记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 是错误的。【探究活动3】静止的含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婴幼儿时期青年时期成年老年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 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变化;二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 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 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

9、特殊 的运动。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探究活动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讨论: 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克里 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两位哲学家的观点谁对谁错?分析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 不动”为什么是错误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 论。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探究活动5】规律的含义举例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 转;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种豆得豆、

10、种瓜得瓜等。分组讨论:以上说法是规律吗?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探究活动6】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讨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 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 人们可以克服地球引力,把神州飞船准确地 送上太空;认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地 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这些是否说明人们可 以改变或创造规律?归纳出出: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探究活动7】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展示:归纳出: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 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

11、界,造福 于人类。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八、课堂小结和板书设计八、课堂小结和板书设计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 1.运动的含义运动的含义2.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3. 3.静止的含义静止的含义4.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二、运动是有规律的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 1.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含义2.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3.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结论: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九、

12、作业设计九、作业设计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 名状的名状的“ “旋风旋风” ”,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 ,主张对客观事物,主张对客观事物“ “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说” ”。他错误在于。他错误在于 ( )A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有人说,世界有人说,世界 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 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 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 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此话错在哪里?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无条件的、 永恒的永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