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风湿病---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927873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 风湿病---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3 风湿病---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3 风湿病---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3 风湿病---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3 风湿病---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 风湿病---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 风湿病---幻灯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风湿病张加力一、风湿病概述 w一词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全集有 关人体解剖一文中认为:人体的体液由于湿冷而下注于四肢 、内脏引起疾病,即为风湿。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 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 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医学的发 展,人类对风湿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其实风湿病是一种 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大多数病人有关节、肌肉 的病变,与机体的免疫学异常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包含了许多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特别是红斑狼疮,是这类疾病中发 病率高、病变范围大、危害重的一

2、种疾病。经过数代医学专 家的努力,用于治疗风湿病的手段越来越多,对于风湿病的 研究也已深人到分子生物学领域,但是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 待着揭示 w风湿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湿病泛指影响 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的 一组疾病。按美国风湿病联合会命名与分类委员会 1983年修订的风湿性疾病分类体系,将风湿病分为 10大类,包括100多种疾病。已被各国医学界广泛 接受和采用。由此可以看出风湿病是包括很多疾病 的临床分支。 w 狭义的风湿病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上呼 吸道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 性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以心脏和关节受累最为 显著,常遗留显著的心

3、瓣膜病变,形成慢性风湿性 心瓣膜病。过去,我国的教材和出版的著作统称本 病为风湿病,现在多称为风湿热。属于广义风湿病 中的一种。风湿病(rheumatism)w二、概念在骨骼肌、心肌、关节囊中的胶原结缔 组织发生纤维蛋白变性而出现经常反复发作的急性 或慢性非化脓性炎症。w三、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A型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首先在咽喉扁桃体等处引起非 化脓性炎症,产生抗体而致敏-在风、寒、湿、过 劳等诱因下致抗力下降而再感染-菌体抗原(包括 蛋白、粘肽、多糖等)与胶原结缔组织发生变态反 应-产生氨基乙糖,使纤维蛋白变性溶解出现空洞- 肉芽组织填充出现风湿小体-进一步瘢痕化而使之 弹性降低

4、,功能下降。目前一般认为风湿病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在链球菌感染后,其毒素和代 谢产物成为抗原,机体对此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和 抗体在结缔组织中结合,使之发生了无菌性炎症。 许多人提出了自身免疫学说,证据是在大多数风 湿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出对心内膜和平滑肌(如血管壁 )等起反应的自身抗体。链球菌与组织成分之间存在 交叉反应,即M-蛋白与心肌抗原之间(抗M-蛋白抗体 可与心肌内膜起反应导致风湿性心肌炎)、链球菌多 糖与心肌糖蛋白之间、链球菌透明质酸酶与软骨的蛋 白多糖复合物之间,均存在交叉免疫反应,因此风湿 病又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

5、。 风湿病(rheumatism)w发生发展w1、变性渗出期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变性坏死,并 伴有炎性浸润;可持续1-2月。w2、增殖期受害部出现风湿性肉芽肿即风湿小体( Aschoff body-中央纤维素样坏死,边缘有淋巴细 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出现风湿细胞)临床表现红肿 热痛和机能障碍。可持续3-4月。w3、硬化期坏死组织溶解吸收,纤维增生而瘢痕化 。w三期逐步发展或交错进行,历时4-6月。风湿病(rheumatism)w四、分类w按发生组织分为风湿性肌炎、关节炎、皮炎、心肌炎 等。 w按发生部位分为颈风湿、背腰风湿、四肢风湿和全身 风湿。按病程分为急性风湿和慢性风湿。 w临床上常用综合命名

6、,如颈部急性风湿性肌炎。 w五、症状共同症状1、急性风湿表现突然发作,无 外伤史,局部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同时三征升高( 体温上升1-2度),精神、食欲、反刍降低;血沉及 WBC上升。2、慢性风湿则表现局部增生肿胀,热痛 不明显而机能障碍明显。3、具有游走性且反复发作 。4、机能障碍随活动增加而降低或消失,常伴有心 杂音。风湿病(rheumatism)不同部位的症状1、风湿性肌炎患部皮肤紧张 ,触诊肌肉变硬弹性降低且不平整,有时可触及风 湿结节,表现疼痛或呻吟。 颈部肌风湿-双侧性为 低头难;单侧性为斜颈。背腰部肌风湿-弓背缩腹、 腰硬、凹腰反射消失,两后肢外展(亮裆)。四肢 肌风湿-渐减性跛

7、行。注意与其它四肢病鉴别。 全 身肌风湿-全身肌僵硬,木马状。注意与破伤风鉴别 。2、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大关节,急性时为渗出 性肿胀,渐减性跛行;慢性时为运动不灵,屈度变 小,运步僵直。3、风湿性蹄炎急性时为剧痛,肿 胀不明显,趾动脉亢进,典型支跛;慢性时为芜蹄 。4、风湿性心肌炎心音增强,期外杂音。风湿病(rheumatism)w七、诊断 w1、病史-是否有咽喉扁桃体炎症史和风寒过劳史, 尤其是厩舍贼风。 w2、临床症状-据此可初步判断。 w3、水杨酸钠皮内试验-适应于从未用过水杨酸制剂 的初发者;用0.1%水杨酸钠10ml分数点作颈部皮 内注射,注后WBC总数比注前减少为阳性,急性者 检出

8、率达65%。 w4、纸上电泳法-白蛋白显著下降、白蛋白与球蛋白 比值降低。 w5、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增多,血沉加快,单核白 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减少。 w6、其它实验室诊断风湿病与其它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气候病程病因全身症状局部触诊诊其它急性全身风风湿多在气候突变变 时发时发作急性发发生不详详,但与A 型溶血性链链球 菌感染有关严严重,三征升 高,跛行全身敏感炎性 反应应不动动喜卧急性局部风风湿急性发发生且转转 移不明显显局部敏感红肿红肿 热热痛跛行且游走慢性风风湿气侯突变时变时加 重较长较长,转转移不明显显硬而肿肿有结节结节强拘步破伤风伤风无关有一定潜伏期本菌感染且有 外伤伤

9、史全身强直呈木 马马状反射亢进进一触 即惊瞬膜外翻牙关 紧闭紧闭 腰背扭伤伤无关急性发发生有外伤伤史后驱驱不灵匍地 不起后躯感觉觉减弱 或消失腰部不灵后肢 跟不上 脊髓挫伤伤无关急性发发生有外伤伤史大小便失禁后躯知觉丧觉丧失严严重者截瘫瘫骨软软症阴雨天加重较长较长矿矿物质质代谢谢紊 乱轻轻者跛行重者 症重不敏感长长期跛行骨关 节变节变形 马马腰痿病多发发于秋夏渐进渐进性病程长长线线虫寄生少数发热发热腰背感觉迟钝觉迟钝 或消失与吸血昆虫传传 播有关 关节节捩伤伤无关急性发发生有外伤伤史无,仅仅在关节节被动动运动时动时敏 感常感染关节节炎阴雨天加重急性发发生有外伤伤史多数仅仅跛行关节节增大滑液 增

10、多遗遗留关节节畸形肌炎无关急性发发生有外伤伤史无敏感肿热时肿热时 久 萎缩缩局限局部氟中毒无关较长较长过过食含氟物运动动起卧难难牙骨变变形跛群体发发生八、诊断要点w1.晨僵、游走性、多发性及对称性大关节酸 痛或疼痛、疼痛和机能障碍随运动而减轻 。w2.伴局部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w3.关节外表现为发热,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心脏炎,舞蹈症等。4.抗链球菌抗体(ASO)增高,血沉增快, 黏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 发作时肌肉出现不自 主、不协调、无目的 性的运动,常见于女 孩,为风湿病的脑部 症状。 九、风湿病治疗(rheumatism)w(一)原则-除去病因,消除炎症,止痛解热,去风除

11、湿,行筋活络,改善管理,提高抵抗力。 w(二)治疗方法 w1、水杨酸钠加葡萄糖酸钙静注; w 2、水杨酸钠加乌洛托品静注; w3、氢化可的松加葡萄糖水静注;以上方剂可单独或配 合使用,1次/日、连用7d为一疗程。 w4、强的松龙或醋酸可的松作穴位注射; w5、局部使用物理疗法,如电疗、光疗、针炙、冷热敷 等,民间常用醋泥或麸子醋热敷,尚有温针、姜炙、 火烧战船等 w。6、自家血疗法从患畜静脉采血后作肌肉注射,隔 天一次连用数天。 w7、中药疗法方剂很多,此介绍独活寄生汤风湿病(rheumatism)w独活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 )芎(当)归(熟)地(白)芍桂(肉)( 茯)苓均,杜仲

12、牛膝党(参)甘草,冷风玩 痹屈能伸,若去寄生加(黄)芪续,汤名三 痹古方珍。各药用于牛50-100g马30-50g猪 狗10-15g细辛少用约26g煎服,每日一剂, 连用七天。w风湿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方剂不下千种,但 无论用何种方法,都应结合青霉素等抗菌, 防止溶血性链球菌反复反复感染。w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常见 病,患者占全国人口的 10,严重患者会有生 命危险。由于风湿病多 不能根治,所以预防尤 为重要。 人类如何预防风湿病w1.为了防止风湿病,对经常有扁桃体炎、咽 峡炎、中耳炎者应及时治疗。w2.平时注意保暖,冬天外出时应戴口罩,夏 天不要贪凉,不要坐卧湿地,不要当风露宿 。w3.涉水游泳后要马上揩干皮肤,淋雨后要马 上更衣,或立刻喝一碗红糖姜茶。w4.平时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 拳、保健操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 本章要点w风湿病的概念、病因病理、分类及命名、症 状与诊断、常用治疗方法。w思考题w简述风湿病的概念及发生发展过程,并列举 五种以上的治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