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800字.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92377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80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飞越老人院观后感精选 800800 字字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但在飞越老人院里却不以为然,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张杨导演的这部飞越老人院 ,在题材上和许鞍华导演的桃姐撞车,两者遭遇,比较也就难免。有趣的是这两部关注老人的作品在人物设定上似乎有意区分,张杨的作品中虽然有老葛、老周两位主人翁,故事的主题更像是一出老人群戏,老葛、老周只是拎出来单独表现家庭关系的;许鞍华的作品是可以说是桃姐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许鞍华的镜头里以女性角度居多,而张杨导演选择了以男性老人角度为主,这或许是导演本身的性别差异的缘故。两者不变的都是对老人充满

2、关爱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年老的思考。相比于桃姐的细腻情感和隐忍克制,张杨导演的飞越老人院动静则要大得多,情感表达也更为“张杨” 。片头字幕时的一通老人院中老人群像画面,就直勾勾的把年老景象塞到观众的意识中,年迈体老,形容枯槁,导演对于老年的生理展示毫不避讳。然后不无恐吓意味的将一句“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标语既隐约又大大咧咧的亮出来。在未讲故事之前就已经给观众来了个下马威,以此来“强制”观众入戏。与“年老”这一主题摆脱不掉的家庭伦理关系也直接登场,结婚买房、子女不赡养、觊觎老人财产等等,各种社会问题轮番登场,只要能挂的上边的都拿来批判,不过这些批判通过人物对话而非真实的戏剧冲突来展现,那批判的力度

3、以及对观众的影响都会弱化很多。虽然故事主打“飞跃”跳出老人院的束缚,追寻老年的梦想。看似“动作”戏,语言说教却占了很大篇幅。院长找到河边的老人们,导演也无法用行动来感化院长,转而求助于老人的眼泪,语言表达只有“麻雀的故事”能说动观众,其余语言不配上眼泪都略显枯燥。老葛的祖孙三代冲突本是件可以大加利用的设定,父子仇恨铺叙时埋的太深,总不至于电视上老人泪流满面就立马怨恨消散了。导演对有些转变处理的太粗糙,就像老人在超级变变变上三面镜子的创意表演,并不能看得出有多么的精彩。故事的本意是老人热情参与,重点不在节目质量如何,而在精神可嘉。但是对于导演来说对影片每一个细节进行打磨将理由说充分才更能服众。也

4、许是想更为直观的表现夕阳无限好的主题,影片的画面风格充满美感。金黄草原群马奔腾的场景和大海边太阳初升的画面,都像油画般充满质感。相比于老人院水泥建筑的枯燥单调、四周杂物的乱糟糟,这些室外美景无疑也成为老人们飞跃老人院的一个理由。老人在草原上开车的一幕确实唯美,也确实似曾相识。翻开张杨导演的履历,不难发现本山大叔曾经也行走在张杨导演规划的公路上。对于公路电影,在落叶归根中张扬导演已经玩的很熟练了,依靠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遭遇,或批判或赞扬,可以把若干不相干的事情以公路为线搭配到一起,顾及到的面积会很大。而这个故事公路并非重点,导演把有限的遭遇都服务于对老人的尊敬的主题上了。老人们开着公交飞驰在

5、田郊野外的公路上,与越野车廖凡斗车,与拉草老农挥手,这些公路奇遇配上一路美景用来表现“飞跃”的过程也再好不过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无论是贫穷还是失败,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在我们印象里的老人应该是在夕阳下坐着聊天,或者是坐在屋子里看着新闻联播,每天无所事事的呆着,或者,操着没有用的心,每天说着一些没有用的话。没有所求,也没有什么欲望,甚至于没有爱好。有一点点无悲无喜的味道。但是,他们真的是这样的么?他们没有需求了么?难道老人老了就仅仅什么都不需要了么?只需要吃饱穿暖就足够了么?这个世界难道真的就仅仅是如此吗?颇有一丝老人就是等死的,孩子是需要教育和抚育的,成年人是需要奋斗的

6、味道。穿越老人院讲述了这样的一个事情,告诉各位其实并不是这样,老年人也有梦想,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但是,可笑的是,当儿女将不愿意奉养的老人送到了老人院以后,老年人心心念念的还是儿女,连梦想都和儿女有关系。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老葛与 20 多年不联系的儿子最后终于和好了,另一条是大家帮助老周在临死之前实现了他的梦想。老周心心念念的想去超级变变变,只不过是为了如果可以是前三名可以去日本,这样就可以看到了 7、8 年不和他联系的女儿。哪怕他已经是膀胱癌晚期,哪怕他是硬撑着也要实现这一个梦想。老葛的儿子 20 多年不和他说话,只不过是因为在儿子为了结婚将他赶出家门以后,向他借钱没

7、有借给他。在最后儿子终于经过感化而相互谅解。这个世界,只会有儿女憎恨父母,却没有父母憎恨儿女。哪怕 20 多年不谅解,也会在孙子结婚的时候拿出 20万给孙子;哪怕女儿和他 7、 。8 年没有联系,再送到养老院以后,也不怕疼痛的去排练节目,只是为了在临死之前见一面女儿。这个世界,到底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恨在亲情面前,又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关心,在冷漠的面前。我们认为老人就应该是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那是我们的以为,又有谁问过老人;我们认为只要给老人足够的金钱送到养老院就可以了,那么在我们年幼的时候,父母也没有说只要让我们有吃有喝就足够了。是不是我们的以为都是对的呢?是不是我们老了,儿女也会这么对我呢?我们

8、会逐渐长大,父母只不过会慢慢变小。我们只需要想一想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模样,或者想一下如果我们老了,我们的儿女这样对我,那么也许就会改变了吧。我记得老葛和孙子的对话,一个年迈的父亲反复的问儿子同一个问题,儿子不耐烦了以后,父亲说小的时候我告诉了你几十遍,每一遍都是和颜悦色的。老葛说,他很羡慕这个父亲,因为儿子还愿意和他讲话。我才明白,原来冷漠比语言更要恐怖。我们用我们的心去关心一下父母。只为了父母的恩。自私一点说,用我们的爱去关心父母,只不过是为了我们的老年更加幸福。因为我们都会老去,也都将会变的什么都迷茫。我们不要为了摆脱责任而将老人抛弃,如果那样,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被抛弃。这是一个生活的写照

9、,一个被我们年轻人所忽略的画面,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影片中更是将这样的无奈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相互

10、说着自己的儿女,说是相互劝慰,到不如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年迈的父亲一个劲儿的问中年儿子树上是什么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眼睛有些模糊了。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孩子们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逢年过节常回家团聚团聚,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孩子再想想自己的父母,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

11、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时间很长,爱很短,善待家人,因为他们才是你生命中一直的存在。最后,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飞越老人院 ,我愿意推荐给所有做子女的人。一、关于泪点首先,我给电影五星表明对它的喜爱,这是今年唯一一部让我几度落泪的电影,如果光从煽情指数来评判电影好坏与否的话,它显然是成功了,导演很会埋设泪点,知道什么时候你该鼻酸了,什么时候该含泪了,什么时候该忍不住爆发了。片中泪点基本上都埋设在后半段:从一群年龄加起来超过 500 岁的老人,飞越老人院,驾着破旧不堪的公交

12、车披星戴月,奔驰在日落黄昏的草原公路上开始,后面会详细剧透。二、关于故事脉络电影前半段以围绕养老院的一群老人日常讲述,他们或是被子女遗弃,社会遗忘的老葛,或是顽疾晚期,无牵无挂的老周,在养老院的高墙内上演着无数老人的悲剧-等待死亡,每天的乐趣就是排演超级变变变(很多 85 后小学时候都看过的日本一个真人秀模仿节目)至于为什么要排练故事最后才揭露。养老院里的戏份除了几个老戏骨时不时的滑稽逗乐桥段就少有亮点,其中穿插了老葛和家人的纠葛戏,我个人认为老葛其实就一部分空巢老人的缩影,导演以老周的故事线展开对中国式亲子关系,养老等社会问题的反思,那么另一条故事线是由老周负责,他可以说是另外一类老人,一生

13、敬忠职守,老年不得善终,隐忍却倔强,内心总有一些念头在攒动,如果说老葛是逃避性人格,那么老周则是改变性人格,他渴望打破和改变,与其在养老院自怨自艾最终变成同屋那样的疯老头,倒不如遵从自己的内心,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有了后半段的离院出走,这里导演很聪明的加了一个情感转折,安排老葛得知室友老周癌扩散的消息,然后立马从上一秒还拿着沾满屎尿的床单准备上吊的可怜老头化身为老伙计奋不顾身的“中国好室友” ,故事自此又增添了一份类似老友记和阳光姐妹淘的友情元素,ps 导演这是要全方位埋泪点啊!三、三次流泪说说逃离老人院后的故事,可以说逃离+在路上的部分是全片的高潮+泪点担当,第一次哭是看到廖凡他们和“花样爷

14、爷”们飙车后准备干架,结果被长发爷爷一个喷嚏逗乐握手言和,一个长镜头定格,夕阳的余晖撒在两拨人的侧脸,一方是血气方刚,一方是风烛残年,却说不出的和谐,我们都说人老了是可耻的事情,我们厌弃和自己一同挤公交的老人们,你只知道他们如今的不堪。却不曾看到他们当年的花样。第二次哭跨度比较大,从院长找到爷爷们劝他们回去到草原上的演出(哭点居然是白龙马蹄朝西)到老葛和孙子的促膝长谈,配合老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直戳痛处的台词,以及煽情的 bgm,泪腺可以说是反复被击溃。第三次哭是最后,老周说出想参加比赛并且拿名次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能让身在日本的女儿看到自己。最后老周没能去日本,却在一群老伙计的身边,迎着日出和海风

15、安静的迎接死亡。故事没有结束,讨厌的导演抱着不哭死人不偿命的心理在 ending 之前又投了一枚催泪弹,养老院的所有人集体为去世的老周排演了一场节目,正是海边的那一幕,所有的一切随着潮起潮落,日出日落,日月星辰的交替中,迎来转机和希望。四、关于电影的价值前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其实没有提到重点,有人说这是一部抨击空巢老人社会问题的题材电影,对此不以为然,电影虽然来源生活但立意远高于生活,至少我不会被一部两小时加长版的焦点访谈感动再三。老人和子女问题是外壳,内在探究的却是作为社会人,我们应当如何自处以及与家人相处,如何优雅的面对老去和死亡,如何停下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如何分配物质和情感的比重,如何有尊严有血性的活着。本来以为这将是一部高分作品,结果发现豆瓣影帝们把高分电影的门槛牢牢死守,甚至苛求到演员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就好像每一部 8 分以上电影都要有一个宏伟而高尚的立意,要充斥各种隐喻各种看不懂,这就是好电影的标准。在我心中,好电影可以如熔炉让人愤怒让人绝望,也可以如这部飞越老人院让人哭过笑过,然后淡淡的记着,让记忆里,除了奢侈的商业大片,矫情的文艺烂片,也能给这种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也没有什么豪情壮志的主题,只不过能让你双脚落地,回望生活的“清流”电影留一席之地。最后,致敬张洋导演,吴天明导演(老周扮演者)以及所有卖力出演的老戏骨,中国电影因为有你们而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