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材料(一)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923604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材料(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复习材料(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复习材料(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复习材料(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复习材料(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材料(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材料(一)(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一、宗法制命题趋向宗法制:至今续写“家谱”、建立宗族“祠堂”、同姓“祭祖”等社会现象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要结合现实加深对宗法制的理解。“亲情观念”越来越热,一首常回家看看歌曲曾经唱红了大江南北;大陆与台湾以亲情为纽带促进了两地的和平发展;清明节、中秋节、春节都将亲情演绎到极致,这些都是围绕宗法制命题的最佳角度。1、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 ,而下无觊觎。”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制度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 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

2、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 解析:B。考察西周政治制度 从信息“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判断其为宗法制。(A)3、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5、(2009山东文综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 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 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

3、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析:B 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AC解析:C 从材料中信息可知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被贾母视为“外人“,贾 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 法观念浓厚。反映的是宗法观念。分封制:利用区域地名,例如山东(鲁)、山西(晋)等或 一些考古发现,例如:狮子山楚王陵的发现和挖掘、越王剑现身吴地等,都能反映 出当时分封制的状况和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很好的命题 切入点。最直观的命题材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形势图,不 但传递了周朝分封信息,而且揭示了王室衰微、分封制趋向 于瓦解这一

4、时代特征。其他像“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典故和一些古文字资料都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 史现象和本质。二、分封制命题趋向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井田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1(2009北京文综12)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 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C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 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 制。解析:A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

5、意思,因此 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命题趋向分析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 一、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二、从汉代到元中央机构的发展变化要抓好两条线: 相权的分解削弱过程; 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完善过程。 其次抓住几个关键时期: 秦朝中央集权皇帝制度的确立,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形成,相权 分立又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集权于皇帝。从此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形成了从中 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进行有效的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 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

6、、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 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宋代为制约宰相,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强化皇权。 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皇权进一步加强。清朝设立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给我们的认识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巧点妙拨:1.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一、二、三。即一个集中:所有 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二个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 方分权的矛盾;三个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 ,集中中央权力,形成中央集权;对

7、思想控制日益加强。2.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 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无法维持地主 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因而只得靠强权,靠皇权的绝对化、特务统治、 制造冤狱等极端措施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 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 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2、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

8、姓也。”他所反对 的是( ) A. 民主共和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考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进三省六部制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结合题干可知唐高宗以“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分割了相权,从而达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故选B项 【答案】B解析:C 这显然是明末清初的早期的民主思想,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倡人民主权。3、我国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的国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 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于这三种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地方长官都通过任命产生 D.都为历代

9、统治者的持久统治提供了制度保 障B四、地方行政制度的命题趋向分析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辖,实现了对地方 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汉初郡县、封国并存。隋唐时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军事上拥有强悍 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宋代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这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 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 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

10、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三省六部解析: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A项与统 一不符;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解析: 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 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应选C项。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材料 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

11、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4(2011福建文综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 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 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 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 ,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 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

12、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 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答案:(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 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 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五、科举制的命题趋向分析科举制有选择题、问答题,还有材料型大题。有的利用地名巧妙命题考查古 代的科举制,例如:状元桥、解元坊等。但无论是大题还是选择题无一例外 考查了

13、科举制的形成、发展及影响。科举制形成于隋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 了科举制。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 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 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1、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 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2、(2011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 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

14、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C 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参与国 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 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所以“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所以C符合题意。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文明考点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命题趋向分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在近几年 的高考中本部分内容出现的高考题较多,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型大题,主要考 查了三个方面: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民以食为天,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能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治虫杀害 。生产力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汉朝以后,铁犁 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的改进:西汉出现耦犁和犁 壁,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垄作法。西汉时期出现代田法。魏 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