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92169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二阶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第11讲 碳族元素碳在16世纪间被欧洲人发现,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被称为 “绘画的铅”,直到1779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指出将石墨于硝酸钾 共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确定它是一种矿物木炭 172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了燃烧金刚石的实验,把金刚石 放置在玻璃钟罩内,用取火镜把日光聚焦在金刚石上,使金刚石 燃烧,得到无色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熟石灰中,得到白 色碳酸钙沉淀 一、碳单质的多样性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库利南一号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二、碳的化合物及其转化的多样性CO CO2 H2CO

2、3 Na2CO3 NaHCO3 CaCO3 Ca(HCO3 )2 有机物 1.写出实现Na2CO3 与NaHCO3 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鉴别Na2CO3 与NaHCO3 ?3.有一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 与NaHCO3中的一种或 两种 ,如何用实验证明其成分 4.比较H2CO3 Na2CO3 NaHCO3 的稳定性(鉴别、转化) Na2CO3 NaHCO3 的溶解性,如:向饱和碳酸钠 溶液中通入CO2,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转化)同浓度的Na2CO3 与NaHCO3 溶液的碱性的强弱, 分别举出Na2CO3 与NaHCO3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面碱,泡沫灭火器,洗涤油污,中和

3、胃酸过多的药物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同质量的Na2CO3 与NaH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哪个消耗盐酸多?哪个放出CO2多(当堂6)Na2CO3 与盐酸反应时,当n(HCl) n(Na CO )322时,盐酸往n(HCl) n(Na CO )32当 2时,盐酸往Na2CO3溶液里滴,与Na2CO3 溶液往盐酸里滴,哪个放出气体多?Na2CO3里滴,与Na2CO3 溶液往盐酸里滴,哪个放出气体多?写出NaHCO3 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简述石笋,石柱及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并写出相 关的方程式 如何用实验证明固体粉末是NaHCO3 ?有关猴式制

4、减法: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碳三角C CO2Na2CO3NaHCO3COCaCO3Ca(HCO3)2 问题:该反应为什么能发生?该实验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 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能否将顺序颠倒过来,为什么?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碳的循环:CO2植物 淀粉动物 糖原呼吸作用地壳碳酸盐煤、石油地下水体1.写出三个体现CO还原性的反应2.写出五个体现CO2酸性氧化物的反应3.写三个CO2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浓度的Na2CO3 与NaH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

5、应,哪个 消耗盐酸多?哪个放出CO2多?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第12讲 氮族元素氮的循 环大气中N2生物固氮植物蛋白自然固氮土 壤人工固氮地下水动物蛋白汽车尾气细菌分解1.什么是固氮?举例:N2做氧化剂 N2做还原剂 2.雷雨发庄稼发生了哪些反应,试写出所有的反应,哪个是氮 的固定? 写出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772年,英国的丹尼尔卢瑟福,从磷和空气作用后剩下的气 体中发现了氮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3.为什么可以用氮气作为焊接金属是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 ,粮食、蔬菜的防腐气?本节重点掌握铵盐

6、 氨气 N2 NO NO2 HNO3 1.铵盐的性质 白色或无色易溶于水的离子晶体铵盐溶液的酸碱性:一般PH7 铵盐的化学性质及作用分解与碱作用 用途:氮肥 制氨气 铵盐的检验:碱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2.氨气,极易溶于水,喷泉实验,形成溶液的浓度 氨的制法 实验室制法实验原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实验装置收集方法验 满除 尾 气加热浓氨水法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浓氨水+碱性物质法(以生石灰为例)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还原性(与O2 CuO Cl2等反应)碱性(与酸及酸性氧化物反应)氨的化学性质氮气 氮

7、气的分子结构特征,常温下惰性条件改变时:合成氨 放电时 与镁点燃氮氧化物 NO与NO2的化学性质充满一试管的NO与O2的混合气体倒插在水槽中,水进入试 管的体积占试管体积的7/8,求原混合气体中NO与O2的体积 比? 充满一试管的NO2与O2的混合气体倒插在水槽中,水进入试 管的体积占试管体积的7/8,求原混合气体中NO与O2的体积 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充满一试管的NO2与N2的混合气体倒插在水槽中,水进入试 管的体积占试管体积的1/2,求原混合气体中NO与N2的体积 比?向CO2与NO的混合气体加入足量的Na2O2,气体压强是原来 的一半,则原C

8、O2与NO的体积关系是:HNO3 浓硝酸通常呈黄色,为什么?怎样除去黄色?浓硝酸中滴入几滴石蕊,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常温下,浓硝酸中加入铁钉,没有现象?为什么?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硝酸:挥发性、不稳定、强氧化性、一元强酸写出体现硝酸氧化性的反应10个Cu(Fe) Fe2+ SO32- S2- I- C(S/P)a克Cu与一定量浓硝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况下为b升, 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mol,参加反应的硝酸为: _mol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第13讲 硫的转化一、硫:氧化性、还原性1.与Na Fe

9、Cu Hg H2 O2等反应 二、SO2、 H2SO3、SO32 1. SO2:酸性氧化物2.氧化性: SO2+H2S=; SO32 + S2 + H+=3.还原性:与氯、溴碘、水,酸性高锰酸钾,Fe3+, H2O2, HNO3问题1.SO2可以使品红,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有酚酞 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都体现其漂白性吗?问题2.如何区分SO2与CO2?问题3.如何除掉CO2中的SO2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问题4. SO2与Cl2 分别通入石蕊水溶液中,现象相同吗,为什么? 如将二者按物质的量1:1混合通入石蕊水溶液中呢?SO3 : 标况下,无色晶

10、体,硫酐三. H2SO4 :强氧化性,难挥发性,强吸水性、脱水性的二元强酸4.实验室制法:Na2SO3+H2SO4(浓)=2.强氧化性:与某些含低价态元素的酸、碱、盐及碱性氧化物, 与金属,与非金属1.酸性:与碱、盐、碱性氧化物等3.难挥发性:制得挥发性酸(HCl HNO3)4.吸水性:浓盐酸滴入浓硫酸得到氯化氢气体,气体干燥等5.脱水性:蔗糖、酒精中加入浓硫酸变成碳、乙烯。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四、 H2S:不稳定的二元弱酸6.硫酸的工业制法:1、不稳定性:2、弱酸性:分步电离;与碱分部反应;生成沉淀3、弱氧化性:与金属反应4、还原性:与氧化剂反应思考

11、1:如何区别浓硫酸与稀硫酸1.观察状态 2.密度 3.加水 4.铁片 5.纸上写字 6 胆矾法 7 铜 片加热 8.石蕊微热 思考2:酸雨的形成过程五、连续氧化,水化A B C DA=S, H2S, N2, NH3 , C, CH4, Na, O2O2H2O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第14讲 海水提溴1.写出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海水提溴原料、原理、步骤、提取方法 3.写出下列使溴水褪色的离子方程式H2S, S2,SO2, SO32, HI, Mg, FeCl2都能使溴水褪色NaOH等强碱溶液能使溴水褪色硝酸银溶液能使溴水褪色烯、炔能使溴

12、水褪色有机溶剂萃取后溴水颜色褪去 4.如何区分溴蒸汽与NO2AgNO3 H2O CCl41824年,法国一所药学专科学校的22岁青年学生巴拉尔,在研究 他家乡蒙彼利埃(Montpellier)的水提取结晶盐后的母液中通入 氯气时,母液变成红棕色,他认为是类似于氯化碘的一种新的元 素。1826年8月14日法国科学院组成委员会审查巴拉尔的报告, 肯定了他的实验结果, 正式命名为溴。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O返回2011届高三复习第二阶段5.X2 X=(F Cl Br I)(1)F2: F2+H2=2HF(爆炸) 2F2+2H2O=4HF+O2(2) X2:X=(Cl Br I)与强碱液、H2、Zn、Fe、SO2 、SO32等反应(3) CaX2与AgX(4) HX的制备6. X (Cl Br I)的检验,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