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92101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届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厦门外国语学校:黄建忠2011.2一、结合校情学情,明确阶段目标 第二轮: (1)选修:六次重大改革(两周左右)(2)必修:通史+专题(3月初5月初,约两 个月时间)第三轮:练评与课本回归相结合(5月上旬至5月底,约 为半个多月) 二、紧绕考试大纲,策划有效复习选修模块的复习策略重大改革基本回顾中国 社会 历程强国之路的古 代: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从改革到革命的近 代:洋务运动、戊 戌变法、清末新政 辛亥革命从革命到改革的现 代:新民主主义革 命社会主义改造 新时期改革世界 发展 历程历程走向民主 政治的改革: 梭伦改革、克 利斯提尼改革 、伯利

2、克里改 革工业文明冲击下 的改革:俄国 1861年改革、日 本明治维新20世纪两种体制的 创新与调整:斯大 林模式、罗斯福新 政、二战后美苏等 国家的改革改革”模块的基本内容: 1、了解(历史背景、条件、根源)2、简述、概述、归纳(主要内容、措施 )3、探讨、分析(历史 作用 影响) 重点是改革的原因、经过、结果。难点是对改革的评价及其启示。 三个版本教材对“改革”基本定义与认识“ 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 剧烈的社会革命往往与 深刻的社会制度更迭相伴而生。 改革也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 ,完善当 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其间既有推动 社会转型的全

3、面变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 它同样是牵引人类社会从 低级到高级、从不 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岳麓版 “革除或者完善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因素的活动都是改革。改革的内容十分 丰富,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改革的背景、动因、领 导者、内容、进程的不同,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会不 同。” 人民版“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 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 展。尽管改革形式多样,效果各异,但所有的改革无疑都是充满着艰巨性,改 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改革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

4、 现改革的目的。” 人教版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人类文明的方式(定位) 改革在新旧势力冲突下展开(背景)改革的主要是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 生产关系(根本目的或根本原因)改革创造新制度、新文化、新思想(内容) 改革成功需适宜方法、合理方案(智慧)改革充满着艰巨性(精神)改革具有多样性,改革的结果不尽相同(国情 差异)对改革应有的基本认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规律总结1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 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2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 ;一种是对旧的生

5、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 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 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 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 :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

6、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3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 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 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4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 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 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 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 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 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 需要。 具体来讲,这

7、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 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5改革的过程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 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 ,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 在否定过去和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 6改革的结束 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 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 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

8、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 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 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 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 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7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 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 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 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

9、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 才是成功的改革。(2)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 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3)失败的改革:外国:苏联和东欧改革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8. 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 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

10、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 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 够战胜旧事物。改革的措施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 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 己特色的改革之路。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 ,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 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9评价改革的标准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2、坚持

11、历史的标准;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 观点;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 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7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 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 了预期目标。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 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 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 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据此,

12、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 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 到维持。10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规律 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 主要是因为: 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 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 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 要求;王朝初期的改革有强大的王权作保障中后期:统治 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 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制度

13、和旧势力的顽强抵抗。11改革的艰巨性和多样性 艰巨性: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 的背景下展开,改革过程中,陈旧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 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 战胜困难,才能完成改革。 多样性:改革也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 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 的历史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 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对改革的思考: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人类 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 伴而生。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 进程, 改革的复杂性与多

14、样性, 科学地认 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 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 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 意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 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 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 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 授予官爵。全国划分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 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一4-分的徭

15、役;而追逐“末 业”者入官府为奴。 问题:(1)据材料一、二,概况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 些方面的问题?(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材料三 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 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 ,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材料四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 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问题:(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不畏权贵,令政必行。(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 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模块的复习: (一)打破模块沟壑,构建通史体系1、以新史学范式为基石,合理划分历史阶段:世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前奏(1618世纪末)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发展(18世纪末l9世纪中)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现代化转型期的震荡与调整(20世纪初1945年)整体世界的扩展和信息时代(1945年至今) 中国近现代: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年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