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历史征文.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916406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边历史征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身边历史征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身边历史征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身边历史征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边历史征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边历史征文身边历史征文时间流逝,很多人都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身边历史征文,欢迎来参考!在我工作的银座商城旁边,有座不起眼的小院子。每天,我都会从它门口路过。这院子虽小,在近代史上却有些份量,它的名字曾叫“育德中学” ,现在叫“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 。这里走出过不少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留法勤工俭学的发起人,是名门之后,叫李石曾。他的老子,是晚清大佬李鸿藻。可能会有人误会李鸿藻和晚清另一位大佬,曾在保定府坐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有什么血缘关系。两人的名字就一字之差嘛。不过,两人虽同朝为大官,名字仅一字之差,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李鸿藻是河北保定人。两人不仅没血缘关

2、系,反而是政治上的敌对关系。众所周知,李鸿章是晚清“洋务派”的大佬,洋务运动的主导者。李鸿藻呢,有个外号叫“青牛头” ,这名号一是形容他性子犟,二是因为他是“清流派”的大佬,取“清流头”之谐音。两派之间,理念不同,攻讦不休。 “清流派”后来被笼统地称为顽固派,洋务运动有句口号“实业兴邦,空谈误国” ,后半句就是针对他们而发。老实说,李鸿藻们在那个年代还紧守程朱理学那套思想,确实是抱残守缺,是以他后来的名头远不及李鸿章响亮。不过,历史上每个变革的年代,总难免会有守旧的人,而且他的个人操守很好,不然也得不了“青牛头”的名号。清史稿称他素有清望,当时的名声实不下于李鸿章。李鸿藻死后,谥号“文正” ,

3、是历代文官的最高追求。不要以为这只是虚名,这实是从前的文官体系中最高级的名位。“文正” ,起先是为“文贞” 。唐代名臣魏征、陆象先、宋璟的谥号都是“文贞” 。 北宋承唐代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 “文贞”才改为“文正” 。宋代谥号为“文正”的文官中,最著名的当属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宋仁宗的授业老师夏辣死后,礼部拟溢为“文献” 。出于对老师的感念,宋仁宗随手改为“文正” ,却遭到大臣的抵制。司马光表示“ 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大臣们也认为夏竦的品行不足以配“文正”之谥。最后, “文献”也没得到,夏竦被谥为“文庄” 。据说,明代重臣李东阳弥留之际,大学士杨一清去看望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的谥号为“文正” 。垂死的李东阳竟激动地起身叩头谢恩。可见谥号“文正”之难得。有清一代二百多年,谥号为“文正”的,仅八人。李鸿藻之前一位,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藻能得谥为“文正” ,可见他当时的声望之清、之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