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水平考试总复习第8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1915226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水平考试总复习第8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水平考试总复习第8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水平考试总复习第8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水平考试总复习第8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水平考试总复习第8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水平考试总复习第8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水平考试总复习第8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纲要求: 1.新航路开辟 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专题十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 工业革命本专题重点是:一是掌握历史的时空观,把握历史发 展的内在联系;二是注意与中国同期历史相比。第八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原因: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这是其根本原因。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引发了狂热 的“寻金潮”。 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导致原有的东西方 贸易受阻。 政治因素:西、葡两国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技术条件:航海、造船技术发展和地理知识进步。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西、葡两国日益强大,最先开始殖民扩张和掠夺。 导致西欧贸易中心转移;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使世界各地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 形开始形成。二、新航路开辟过程(两个国家、四个人) 迪亚士1487年发现了好望角,开辟了由大西洋进 入印度洋的航路 达伽马1497年完成了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 线 哥伦布1492年发现了欧洲人前 所未知的“新大陆” 麦哲伦1519 1522年,他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殖民扩张的典型 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 商业优势使荷兰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1581 年摆脱西班牙统治,赢得国家独立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

3、展,使荷兰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殖民大国。 18世纪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 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英荷战争:17世纪中期的三 次英荷战争,使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英法战争 :18世纪中晚期,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打败法国, 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09年广东高中水平考试题二、殖民扩张的影响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促进了欧洲资本主 义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1516世纪率先进行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西欧国 家,除葡萄牙外还有 A.法国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近代西欧列强在殖民扩

4、张中进行了臭名昭著的奴隶 贸易。被贩卖的奴隶主要来自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非洲09年广东高中水平考试题DB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整个世界却逐步 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出现 C.地理知识的积累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开辟新航路给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诸多的影响或后果 ,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欧洲对亚非的贸易扩大 D.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衰落“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称誉,当之无 愧的归属于 A.意大利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BAB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

5、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历史背景(原因及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必要的政治前提) 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批自由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手工生产技术 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 的需要(直接原因)主要内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1765年哈 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重要 )深远影响 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取代了原有的手工工场。 生产关系: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 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经济结构

6、: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相对减少,工业 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历史进程: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 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 要的角色。 四大成就 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革新 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主要发明 动力方面:德国人相继发明了发电机和内燃机 交通方面:汽车和飞机分别在德国和美国研制成功 电器方面:电灯、

7、电话、电车和电影等电器产品纷 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深远影响 生产力: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诞生 了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和造船等 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工业结构:重化工业取代了轻纺工业,成为工业 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 生产关系: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资产 阶级调整生产组织形式,放弃了一贯倡导的自由竞 争原则,以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 形成了垄断组织。 世界市场: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 到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09年广东高中水平考试题“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

8、,首次开创了世界 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 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 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 A.纺织业 B.钢铁业 C.采掘业 D.运输业典型例题A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最根本的影响是 A.巩固了资本主义地位 B.产生两大直接对立阶级 C.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D.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 A.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世

9、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 因有(双项选择题) A.电力广泛应用 B.蒸汽机的使用 C.化学工业发展 D.内燃机的发明A、DAA 考纲要求: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专题十四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本专题重点是:一是理解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要用 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二是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 制度,既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许多明显的 弊端;三是要充分认识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 施的社会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加剧贫富分化;股票投机过度; 信贷消费急剧扩大。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力强。二、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 得好”,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结果导致危机不断 恶化,社会动荡不已。罗斯福新政 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 济发展的责任。 内容:整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