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1448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地下水运动中的若干专门问题 1 非饱和带的地下水运动 一、关于非饱和带水分的基本知识 1. 含水率,饱和度和田间持水量 包气带中的空隙,一部分被水充填,另一部分被空 气充填。 含水率():表示单位积中水所占的体积, 典型单元体中水的体积 典型单元体的体积 饱和度(Sw):岩石的空隙空间中被水占据部分所占的 比例。典型单元体中的空隙体积 含水率与饱和度的关系:=nSw 式中:n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在长时间重力排水后仍然保留在土 中的水量。2.毛管压力 毛管压强:在多孔介质的孔隙中,液体和气体接 触是,二者存在压力差,这个压力差称毛管压强。 用pc表示。pc=pa-pw 式中: pa空气的

2、压强;pw水的压强。 毛管压强取决于界面的曲率,曲率愈大(液面愈弯 曲),毛管压强愈大。 以上毛管压强是以绝对压强为基准,如果以相对压 强为基准,这时有: pc=pa-pw -pa pc=-pw 毛管压强相对大气压强为负值。即,非饱和带孔隙 中的水处于小于大气压强的情况下。 非饱和带水流中任何点的水头 式中:z位置水头;hc=pc/r 毛管压力水头 H=z-hc3. 土壤水分特征的曲线 水分特征曲线:反映毛管压力水头hc(或毛管压强 pc)和土壤含水率(或饱和度Sw)关系的曲线。如图 :随着含水率的减少, 毛管压力增加,当 含水率减小到某一 值时,压强继续增 大时,含水率不在 减小。相应的饱和

3、 度为: 影响特征曲线的因素:(1)不同质地的土 壤,其水分特征曲线 不同。一般说,土壤 的粘粒含量愈高。同 一负压条件下土壤的 含水率愈大,或者同 一含水率下其负压愈 高。这是因为,粘粒 含量增多。使土壤中 细小孔隙发育的缘故。 (2)土壤结构。如图,为一砂壤土不同干容重的水 分特征曲线,在同一负压下,土壤愈密实(rc大), 相应的含水率一般也 大。原因,土壤愈密 实,大孔隙数量减少 ,中小孔隙增多。(3)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水的粘滞 性下降,所以表面张 力降低,在同样的负 压下,含水率要低一 些。 (4)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的影响。对于同一土壤,土 壤脱湿(由湿变干)过程测得的水分特征曲线

4、不同, 如图,在相同的负压下,排水(脱湿)时的含水率要 大于吸湿时的含水率。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5)容水度:毛管压力 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 单位体积土中释放出的水 体积。数值上等于,水分 特征曲线的斜率的负倒数。它是含水率和毛管压强的 函数,可用C()或C(hc) 表示.二、非饱和带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1.运动方程非饱和带地下水的运动,也可以用达西定律描述 ,这时的渗透系数是变化的,与含水率和毛细压 力水头hc有关,是和hc的函数,其关系如图,随着 含水率的增大,渗透系数 增大,随毛管压力水头 的减小,渗透系数增大。 在非饱和带中, Darcy定律的表达式为: v在三个坐标轴的分量为: 2

5、. 基本微分方程 第一章推得渗流连续性方程,如下:在饱水带中,全部孔隙被水充满,等式右端用孔 隙度,在非饱和带中,部分孔隙被水充满,所以用 含水率取代n,并两边除xyz(近似为 常数),得:将vx、vy、vz代入上式,得: 二式为非饱和流的基本方程 3. 基本方程的几种形式(1)以含水率为因变量的表达式 将H换成,将H=z-hc代入上(1)式,得:上式进一步变换 定义 为扩散系数,得: 对于垂向一维流动,去掉前两项,得: z轴向上取正值,z轴向下取负值。 (2)以毛管压力水头为因变量得表达式: 将H=z-hc代入上(2)式,得:代入上式,得: 对于垂向一维流动,去掉前两项,得:z轴向上取正值,

6、z轴向下取负值。2 水动力弥散理论 用来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和化学成分得运移过程 ,预测地下水污染得发展趋势。 一、水动力弥散现象及其机理 例1.在一口井中注入一种示踪剂,示踪剂在随地 下水向前流动得过程中,向外围扩散,形成一个以 中心点浓度最大,向四周浓度逐渐减小的过渡带, 并且随示踪剂迁移的距离增大,过渡带也越来越宽 。例2. 在均匀流的砂柱中,用含有示踪剂浓度为的 水去替代,在砂柱另一端测量示踪剂浓度,得曲线 如图。水在流动过程中并非一个突变界面,而是一 个过液带。这种现象称水动力弥散。 水动力弥散是机械弥散和分子扩散所引起的。1.机械弥散 液体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三种情况:(1)由于 液体

7、粘性的作用和结合水的摩擦阻力,使得靠近孔 隙壁的水流速度趋于零,孔隙中心部位流速最大; (2)由于孔隙大小不一,造成不同孔隙之间沿轴 部的最大流速有差异;(3)由于空隙的弯弯曲曲 ,水流方向也随之不断地改变。 由于上述三种情况,造成了地下水质点运动速度 ,在大小和方向上的不均一,造成了示踪剂有的运 动快,有的运动慢,从而形成了上述过渡带。这种 由于速度不均一所造成的这种物质运移现象称为机 械弥散。 2. 分子扩散溶质有由浓度高向浓度低的地方运移的性质,以 求浓度趋于均一。这种由于液体中所含溶质的浓度 不均一而引起的物质运移现象叫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服从Fick定律:式中:Is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

8、面积的溶质的质量;dc/ds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c沿s方向变化的 浓度梯度; Dd扩散系数。 机械弥散和分子扩散是同时出现的,当流速较大 时,机械弥散是主要的;当流速甚小时,分子扩散 的作用就变得明显。水动力弥散还分为沿水流方向和垂直于水流方向 的弥散,沿水流方向的弥散称纵向弥散,垂直水流 方向的弥散称横向弥散。二、水动力弥散系数 分子扩散服从Fick定律:为分子扩散系数; 为由于分子扩散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溶质质量。机械弥散也服从定律:为机械扩散系数; 为由于机械扩散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溶质质量。由于水动力弥散是分子弥散和机械扩散共同作用 的,定义水动力弥散系数: 水动力弥散定

9、律如下: 式中:I单位时间内通过面积的溶质质量;D水动力弥散系数;dc/ds浓度梯度。 如果取x方向与流速方向一致,y轴和z轴与 流速方向垂直,上式可用下式表示:Dxx纵向弥撒系数(平行于水流方向); Dyy、Dzz横向弥撒系数(垂直于水流方向) 。三、对流弥散方程及其定解条件 如图,以渗流区内任一点为中心,取一无限小的六 面体单元,各边长为x、y、z,选择x轴与P点 处的平均流速方向一致。(即纵向弥散方向为轴方向 ) 在对流弥散问题中, 包括两个子问题:其一, 溶质随地下水的流动或 流出单元体;其二,溶 质通过自身的弥散流入 或流出单元体。 水动力弥散引起的物质运移:设,沿x轴方向溶质的质量

10、变化率为 ,如果假设 Ix为在abcd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溶质的质 量,那么,t时间内通过面流入单元体的溶质质量 为: Ixnyzt因为沿x轴方向溶质的质量变化率为 ,经距离 x后,变化 了,所以,t时间内,通过abcd面流出单元体的溶质质量为: 所以,沿轴方向流入与流出单元体的溶质质量差为: 同理,沿y轴方向和z轴方向流入与流出单元体的溶 质质量差为:所以,通过弥散单元体内溶质质量的变化为: 随地下水流的物质运移:设沿x轴方向,在abcd面地下水的流速为vx,则单 位时间通过abcd面单位面积流入单元体的水量为vx 11,流入的溶质质量为vxc:(c为溶质的浓度 ),那么,在时间内流

11、入面溶质量为:vxcyzt设沿x方向,通过单位面积溶质质量的变化率为: 经x距离的变化量为:在abcd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出单元 体的溶质质量为: 在t时间内流出面的溶质质量为: 所以,沿x轴方向流入与流出单元体的溶质的质量 差为: 同理,沿y轴和z轴方向流入与流出单元体的溶质 质量差为: 所以,随地下水流流入与流出单元体的溶质质量 差为: t时间内,流入和流出单元体总的溶质质量差为:设单元体内溶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t时间内单元体内体积溶质浓度变化量为:所以,t时间内单元体内溶质质量变化量为: 上述二量应相等,并消去xyzt,得:代入上式,并两边同除以n,则得:式中:ux、uy、uz为

12、实际流速。 上式为对流弥散方程。如果有其它源、汇项时,并设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含 水层内由源、汇引起的溶质质量的变化量为f。在上 式的左边加一项f即可。 关于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除微分方程外,还应有 定解条件:初始条件:初始时刻的浓度分布。表达式如下: C(x,y,z,0)= C0(x,y,z)边界条件:有两类。一类是已知浓度的边界条件(一类边界条件),表 示如下: 1表示一类边界。 另一类是通量边界,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边界 面积的溶质质量已知(二类边界条件)。如: 隔水边界: 补给边界:所以,要确定一个水动力弥散问题的解,即求得 浓度的分布,要给出下列信息:(1)微分方程;(2)研究空间区域和时

13、间区域0,T;(3)研究区域水头场的分布;(4)有关参数,如弥散度L和T等;(5)定解条件。 四、一维弥散问题解 设投放示踪剂前,含水层中示踪剂的浓度为0,然 后在河渠中连续注入浓度为C0的示踪剂。在均匀流情 况下,ux=u为常数。如图。 (1)数学模型: 定解问题的解:当 时,上解可近似为: (2)利用实验资料求纵向弥散系数 有一个观测孔时,观测孔距河渠距离x已知,在观 孔中可测得不同时刻的Ci,从而可求得Ci/C0。 求参步骤: 据试验资料作Ci/C0t关系曲线,如图。 在图上找出 Ci/C0为0.84和0.16二点, 并读出其横坐标t0.84和 t0.16 。 代入下式求纵向弥 散系数

14、u地下水实际流速 。3 海岸带含水层中的咸淡水界面 天然条件下,在海岸带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 向海的,由于海水比淡水的比重大,海水体将位于淡 水体的下方,呈楔型,并处于平衡状态,如图。 当在海岸边抽取淡水时,这时淡水的水位下降,打 破了原来的平衡,引起海水向内陆的入侵,以达到新 的平衡,这时界面向陆地推进。该现象为海水入侵。 海水与淡水是可以溶混的,由于水动力弥散 ,在海水与淡水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带,在 过渡带中地下水的矿化度由小变大,直到海 水矿化度。过渡带的宽度在不同的地区,其宽度不同 ,当其宽度较小,且与含水层的厚度相比较 小时,可以认为海水与淡水之间是一突变界 面;否则宽度较宽时,

15、则作为水动力弥散问 题加以研究。一、作突变界面处理静止界面的近似解 当淡水和海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时,界面是静止 的,如图,假设淡水的容重为rf,海水的容重为rs。 在界面上的点A,受海水的压力为:shs 在界面上的点A,受淡水的压力为:f(hs+hf) 此二压力应相等: f(hs+hf)= shs 解得:令则:hs=hf一般海水密度为1.025g/cm3,容重 s=10045N/m3,淡水密度为1.000g/cm3,容重 s=9800N/m3 。代入可求得:=40 hs=40hf说明:在离海岸任一距离上,稳定界面在 海面以下的深度为该处淡水高出海面的40倍 。 以上仅是一种近似解法。 二、确定

16、界面的形状及海水入侵的范围(1)厚度固定的水平承压含水层中的界面问题 水流是稳定流,如图,设,原点位于坡脚(G点), x轴的正向指向海。含水层厚度为M,承压水头为H, 假设地下水为水平流,忽略垂向分速度。由Darcy定 律,有: K=Kf (Kf含水层中 淡水的渗透系数) H=Hf (Hf含水层 中淡水的水头)由前面知,hs=d+h(x) hs=H d+h (x)= H 两边对x求导,得: 代入上式得: 对上式整理得: 两边积分,得: 当x=0时,h(x)=M,代入上式得: 代入上式得: 此式表明界面得形状是一条抛物线。利用此式可 确定x处的h(x)。另外,由d+h (x)= H得:h (x)=H-d 代入(1)式得: 两边积分,得: 当x=0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