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4课《秋天》(教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1438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14课《秋天》(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上第14课《秋天》(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上第14课《秋天》(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上第14课《秋天》(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上第14课《秋天》(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上第14课《秋天》(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14课《秋天》(教学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诗中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秋 天何其芳正确朗读下列词语:肥硕 枯涸丁丁 清洌寥阔 青鳊鱼梦寐 乌桕(shu)(zhng)(lio)(mi)(h)(li)(bin)(ji)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溪

2、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1、作者选择哪些景物进入诗歌?为什么选用这些 景物?露珠、镰刀、装瓜果的背篓诗人描摹秋天,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来写,为 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秋天境界。第一节2、本节的语言美体现在哪里?我们先抽调几个词,看一下本节内容:震落了/ /露珠,伐木声/ /飘出幽谷。放下/ /镰刀,用背篓/来装/ /瓜果。秋天/ /农家里。意思没变,诗味索然,思考一下被抽调词在诗 中的作用?“满批着的”应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露珠的多。“丁丁”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饱食”运用了拟

3、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 之景;“稻香”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 ,展示丰收的图画。“栖息”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秋天在 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 ,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仿照第一节的方法,前后讨论,分析第二节内容w“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 寻味。比喻青鳊鱼象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 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象网起 的是乌桕叶的影子。“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 草野在蟋蟀

4、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你觉得画面有必要增添一些什么内容?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 澈见底。羊儿的叫声阵阵传来,秋 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 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 悠远、绵长,怎不见那吹笛的少年 ?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 似喜似羞。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 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句诗都是一 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 面,请同学们为三幅画面取名字。 并说说创设出了怎样的秋的氛围。 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什么感情。 乡村秋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热爱 赞美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应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 农人世外桃源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 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 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 的秋天布置作业抄字词、注释(A B )抄全诗(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