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912751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铁路机务段实习报告我在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运用车间进行了铁路行车的具体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车间各位司机师傅的热心指导下,积极见习行车有关的日常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关于行车和非正常故障处理的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理论,探求日常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繁忙,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潘翔北京交大铁路机车车辆网络教学 xx 级XX 年 4 月 16 日至 7 月 5 日乌鲁木齐机务段哈密运用车间通过在乌鲁木齐机务段哈密运用车间的认识实习工作,对铁路机务行车工作以及日

2、常的机车运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初等调研。通过实习,使本人对机车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类型和运用、车间的运用生产过程以及生产机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机务运用工作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折返车间机车运用交路及线路坡道的熟悉,一次乘务员作业标准执行和实践列车运行中机车操纵能力。实习项目: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乌鲁木齐机务段哈密运用车间概况1、乌鲁木齐机务段哈密折返车间位置、机车运用区段、运用车间历史及概况。乌鲁木齐机务段哈密折返车间地处新疆与甘肃两省区的交汇处,东有西北著名的安西风库,西有举世闻名的百里风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它座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新市区北侧,占地面积 249100 平方米,房屋建筑

3、面积平方米,生产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 68000 平方米,段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配属内燃机车 138 台,主要担当东至嘉峪关至西至乌鲁木齐 1122 公里客运列车及柳园至乌鲁木齐 825 公里货运牵引任务。柳园站、哈密站、柳树泉站、列车编组任务以及东风 4b、东风 4c、东风 8b、东风11 型机车的中修、辅小修和东风 4c 机车的大修任务。哈密机务折返车间现有运转、检修、设备、燃整、监控、救援、机关、三经 8 个生产车间和部门,有技术、验收、安监、段办、党办、经营策划、人事、教育、劳务中心、基建办、财务、材料、保卫、电算中心、检测中心、计量、化验 17 个股室,全段共有 68 个生产

4、班组。乌鲁木齐机务段哈密折返车间是乌鲁木齐铁路局最大的运输生产站段和内燃机车中修基地,也是兰新铁路主要枢纽站段之一。乌鲁木齐机务段哈密折返车间原称哈密机务段始建于1958 年 11 月,四十五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哈机人“艰苦奋斗、勤俭立业、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四种精神。从1958 年艰苦创业,开始建段,哈密机务段经历了蒸汽、内燃和复线建设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初建时期的哈密机务段位于哈密站东北处,北与车辆段仅隔一墙,南贴兰新线,东西长 1050 米,南北最宽处380 米,呈三角形,占地面积 123600 平方米,职工总数为400 余人。面对四周茫茫戈壁,老一辈创业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迎难而上

5、。他们住“地窝子“,睡土炕,自己动手,人拉肩扛,采石取土,修库铺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起了厂房,开创了哈密机务段。1960 年 1 月,哈密机务段配属蒸汽机车 20 台,内燃机车 nd1 型 2 台,开始了第一台蒸汽机车的洗检作业。主要担当哈密-尾亚、哈密-了墩间 6 对客货列车牵引任务,同时担当了墩-鄯善间钉道列车牵引任务。1961 年 10 月,哈密机务段由外局调入 80 吨电动架车机,承担了乌铁局蒸汽机车架修任务。1966 年机车交路调整后,哈密至鄯善运行时间固定为 11 个小时,平均时速 45 公里。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段各民族职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

6、进步,一大批民族职工成为生产骨干和先进人物。1965年 9 月 14 日,白地.海山、吾秀尔.阿西木、乌苏曼.玉素甫经考试合格,诞生了中国第一代维吾尔族火车司机。哈密机务段的创业者在异常艰难条件下的蒸汽时代整整度过了 20 多个春秋,在先通后备的艰苦条件下,“老兰新“们怀着对党和国家的一片赤诚,精检细修,多拉快跑,安全正点,确保了钢铁大动脉的畅通,形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思想为核心的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步入快车道的内燃时代(1978 年1991 年)1978 年 8 月,经铁道部批准,哈密机务段开始内燃化改造,设计规模为 5 台位轮修段。到 1981 年底,内燃改造工作已初具规模,

7、配备东风 4 型内燃机车 12 台,主要担当烟墩-尾亚间补机任务。1982 年 2 月,新内燃库交付使用,相应成立了内燃技术室、验收室及各专业化班组。年底,内燃机车配属达 26台。由段自制的三泵试验台、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等一批非标工装设备和增设的内燃机车水阻试验台相继投入使用。1984 年 12 月 19 日,哈密机务段最后一台蒸汽机车退役,列车牵引动力全部内燃化,此时,共配属内燃机车 56台,并增加了各类检修工装设备,修建了内燃机车水阻试验台,内燃机车大、小定修初步形成能力。至 1985 年,全段计有房屋建筑面积 23486 平方米,线路 30 股计 7427 米,检查坑 26 个总长米。机车

8、库 4 幢,线路 10 股,共有职工 1400 名。段部设财务、总务、人事、技术、材料、统计、教育、化验、验收等股室,下辖运转、工厂、设备、救援列车、燃料等车间及尾亚、了墩折返段和山口驻在所,配属内燃机车已达 65 台,设备总台数 283台,固定资产总值万元。1985 年 12 月 30 日,哈密机务段实行“长交路轮乘制“,此时,列车平均时速可达 70 公里,机车司机由 58 年的280 余人增加到了 400 余人。1986 年 7 月,全段担当哈密至乌西 3 对客车和柳园至鄯善 7 对货车牵引任务。12 月 24 日开始担当哈密至玉门客车牵引任务,直至 1987 年 12 月。1987 年开

9、始,按照分局统一要求,段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将安全生产、任务、检修指标等纳入方针目标,推动了机车检修管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机车检修质量,延长了安全周期。火车迷,铁路迷,火车模 1990 年,机车自动停车装置、机车信号、无线列调“三大件“正式开通使用,使行车安全保障系统进入自动控制时代,安全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3、科技发展的复线建设时期(1992 年1997 年)烟墩至红柳河间 110 公里 12 的长大坡道,因客观条件所限,曾多次发生事故。复线建设时期给全部东部线牵引机车加装了电阻制动装置,采取空气制动和电阻制动联合使用的操纵办法,取得较好效果。94 年 10 月部在我段召开了监控装置管理工

10、作会议,jk-列车监控装置投入使用后,制约机务部门安全“瓶颈“的冒进事故得到根本性缓解,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首次实现了乘务员作业计算机程序化。从公寓叫班到退勤全过程,记录了乘务员作业状况,极大地改善了安全管理。1997 年,哈密机务段机车中修正式上马。机车中修装备紧紧抓住复线建线契机,努力争创全路一流水平。柴油机流水作业线、电机真空干燥技术在全路率先应用。同年9 月,哈密机务段第一台中修机车 XX 开工,揭开了哈密机务段中修生产史的序幕。这标志着哈密机务段机车检修能力从此实现了质的飞跃。火车迷,铁路迷,火车模型,同年 3月,为配合 4 月 1 日新图实施,列车提速,哈密机务段在全段范围内开展了“机车质量大整修,全员素质大练兵,环境面貌大整治,干部作风大整顿,安全管理上规范“的“四大一上“活动。同时,按照“先试点后全面,先客车后货车,边试行边完善“,自西向东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运转车间客车队推开了机车运用“大轮小包“机制。“大轮小包“相继在运转西线货车和东线货车中推开。并在检修车间辅以机车检修质量“优质优价全额浮动考核“办法,使机车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