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思考和教学建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909810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思考和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思考和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思考和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思考和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思考和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思考和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思考和教学建议(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外国小说欣赏课程思考和教学建议一 从三套教材讲起v (1)通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 v (2)你是怎样看待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可以先列出 提纲,然后综合评述,写成二三百字的短文。 v (3)讨论:小说末尾,写李甲重病、孙富暴死。这样 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今天应该怎样看?v 在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教材中,共有这九篇小说, 分别是第二册中“珍爱生命”中的美国欧亨利的最后的 常春藤叶,“遭遇战争”中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 个人的遭遇(节选)和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流 浪人,你若到斯巴,还有是在“慢慢走,欣赏啊”中的 祝福边城和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册中英国 作家高尔斯

2、华绥的品质,第四册中“一滴眼泪中的人 性世界”法国作家雨果巴黎圣母院的选段一滴眼泪 换一滴水。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教材板块及相关内容 板 块 具 体 内 容 阅 读精读娜塔莎略读素芭 话 题基本 话 题“贴着人物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描摹人 物的语言与行动”拓展 话 题“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小说在现代小 说中的退隐”思考与实践 一娜塔莎中哪些细节给你印象深刻 ?试通过这样的细节分析娜塔莎的性格 特征。 二素芭的结尾说她的丈夫“娶了一 位会说话的姑娘”,结合这一悲剧性的 结局,和同学们讨论一下素芭的人物形 象。 三想象你在夜空下的一片荒野上,用内 心的独白写出你当时的感受,(字数在 5008

3、00之间)。 链 接托尔斯泰文集 托尔斯泰著 人民文学 出版社 巨人三传罗曼 罗兰著傅雷译 安徽文 艺出版社98年版小结v(1)有关小说教材序列的安排。小结v(1)有关小说教材序列的安排。 v(2)课后练习的设置应该紧扣着学习的重点。小结v(1)有关小说教材序列的安排。 v(2)课后练习的设置应该紧扣着学习的重点。 v(3)小说教材编制得有相关小说知识的介绍。小结v(1)有关小说教材序列的安排。 v(2)课后练习的设置应该紧扣着学习的重点。 v(3)小说教材编制得有相关小说知识的介绍。 v(4)小说编制的时候应该有写作的关注。 二、编制理念和课程目标v1. 编者理念v “没有想到,2006年的

4、秋天,我又与布鲁克斯 和沃伦的小说鉴赏相遇,他们的出现,再度 使我感到了极大的欣慰。布罗姆、布鲁克斯和沃 伦让我知道,在这一片天空中,并不只是我一个 人是那样看待文学、解读文学的。环顾四周,我 觉得天地间虽然苍茫四合,但天边却有熟悉而又 温和的人声。我再也不必去怀疑自己,只顾走下 去就是了。我相信这远方的声音是实在的,是永 恒的。”v“小说鉴赏将小说放置在文学而不是社会学 的范畴中来加以分析这样一种分析实在已经 久违了,它感兴趣的问题是人物、叙述、结构、 场景、情节、细节,在这里,小说是被当作艺术 品来鉴赏而不是被当作社会学的一份材料来加以 利用的。小说被看作是一种天然的、自足的形式 ,这种形

5、式是小说特有的,不可替代的。v优秀的小说家,必须重视形式,并处心积虑地在 形式上显示自己的智慧和对形式作出别出心裁的 处理。通过对作品细致入微的分析,该书将若干 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恰是小说成功的十分重要的 元素向我们展示出来。它思考的问题看上去似乎 都微不足道的:这篇小说中为什么会设计一个旁 观者?如果将这篇小说扩展成较长篇幅的小说, 那么在现有的这篇作品中被省略的神秘中间部分 可能是什么?为什么要通过万卡写信的方式诉说万卡的 苦难处境而不是直接由作者去叙述?这种别具一 格的手法是否有利于小说情节的推进?这个人物 为什么会被安排在这一刻而不是那一刻出场?这 段风景描写对于氛围的营造究竟有何意义

6、? ”“说布鲁克斯和沃伦只关心形式,这是不确 切的,小说鉴赏同样关心着小说的内容,但 这样的关心依然是在文学的领域里展开的他 们很清楚一个道理:如果只是到文学这里索取思 想,何不直接去读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显然 ,文学世界里除了思想,还有其他种种维度。”v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欣 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 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适当勾勒外国小说 的大致轮廓,在话题方面之处简约地介绍 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及诸种流派,最终 目的是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 三、从语文课程层面考察小说知识(一)外国小说欣赏和小说门 v 1、

7、风景:小说的重要元素 v 2、风景描写的若干类型(a)面对:如实描绘(b)心灵中的 风景(c)风景一种象征 v 3、风景的意义(a)引入与过渡(b)调节节奏(C)营造 氛围(d)烘托与反衬(e)静呈奥义(f)孕育美感(g)风格与气 派的生成 v 4、风景描写的艺术经验(a)从素描开始(b)动静相宜(c)失 去光影的融和 v 5、失去风景的时代。(二)外国小说欣赏和他人的相关研究v 本教材中共有14篇小说,涉及了14个小说知识 点,分别是华盛顿鄂文魔鬼和汤姆沃克中 的“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爱伦坡的阿舍大厦 的倒塌中的“单一效果”,斯蒂芬克瑞德的 战争插曲中(节选)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马克

8、吐温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节选) 中的“幽默”,杰克伦敦生火中的“冲突”, 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反讽,威拉凯 瑟一场瓦格纳音乐会中的“人物塑造”,约翰 斯坦贝克乌龟(节选)中的“主题”,(二)外国小说欣赏和他人的相关研究 v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另一个国家(节选)中 的“视点”,伊迪斯沃顿四月沐浴(节选) 中的“情节因素”,凯瑟琳安波特的威瑟萝奶 奶的遗弃中的“意识流”,伯纳德玛拉穆德 前七年中的“显现”,约翰阿普戴克棕色的 大箱子的“气氛”,道克特罗家里的作家中 的“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应该说这些“小说知 识”的开发使得小说欣赏方面多了一些新的思考 。(三)有关小说知识的几点思考v1.小说知识

9、有点理想化(三)有关小说知识的几点思考v1.小说知识有点理想化 v2.同知识相对应的选文有一定的难度(三)有关小说知识的几点思考v1.小说知识有点理想化 v2.同知识相对应的选文有一定的难度 v3.教材还需要吸纳一些新的小说知识(三)有关小说知识的几点思考v1.小说知识有点理想化 v2.同知识相对应的选文有一定的难度 v3.教材还需要吸纳一些新的小说知识 v4.可以适当地对小说知识的顺序加以重新 的组合四、处理好几对关系v1、文本和话题(定篇 和例文)四、处理好几对关系v2、历史视角和现代观念(在桥边 骑桶者)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 是一个特定历史的鲜活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历史

10、和文化为什么可以被人们去记忆、追溯、甚至是 某种程度的还原,我觉得文学作品起了很大的作 用。因为文学所反映的毕竟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作为文学样式的小说无论是写实的还是浪漫的 都是了解社会的一扇很好的窗口。 四、处理好几对关系v3、经典鉴赏和高考复习四、处理好几对关系v4、课内选文(先学后教)和课外拓展五、几种课型v1、导学式(墙上的斑点)当然并不是说形式的“变形”、荒诞就可以带来 文学写作的生命,形式永远只是一张皮,惟有内容、 思想才是血肉和筋骨。新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出现过 很多模仿意识流等现代派的小说,但是真正站得住脚 的又有几部?或许出来的时候会引起轰动,但轰动未 必成为经典早已经被文学

11、史多次证明。同样,被称为 “卡夫卡的法国女传人”的玛丽达里厄塞克近年创作的 长篇小说母猪女狼,虽然作者也是采用了现代主 义的变形手法,力图表达人与兽这两个世界并非完全 隔绝,应该是平等的,从而唤醒人性的另一面,即内 心沉睡已久的潜在兽行,但是这样的主题同现代的人 文关怀同作品应该具有的深层诗性是相悖的,因此尽 管这部小说很畅销,但它不可能像米兰昆德拉的作品 一样成为经典。五、几种课型v1、导学式(墙上的斑点) v 我认为小说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同哲学、科学 一样,都是为了追求真理,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 弘扬人性。因此一流的艺术家,不会只是关注情节, 更重要的是通过情节穿透现实、历史和人性的本

12、身去 关怀人类存在的意义。卡夫卡、贝克特、马尔克斯、 海明威、鲁迅做到了这点,伍尔夫也是一样,在这部 小说里她借助墙上的斑点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观点, 以巨大的个人性穿透、包容、把握了时代的精神,我 们不难从那看似散乱的文字里看到作者卓越、深刻的 思辨力。从这个角度而言,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思 想,小说家绝对不是在玩弄文字技巧,没有对社会对 人性深刻的洞察力,是绝对写不出堪称经典的一流的 小说的。v2、点评式(借鉴巴别尔泅渡滋勃 鲁契河礼拜二的午睡时刻v2、点评式(借鉴巴别尔泅渡滋勃 鲁契河礼拜二的午睡时刻 v3、报告式(读本、星号文章)v2、点评式(借鉴巴别尔泅渡滋勃 鲁契河礼拜二的午睡时刻

13、v3、报告式(读本、星号文章) v4、读后感(以话题知识或小说的特 色为切入口)v2、点评式(借鉴巴别尔泅渡滋勃 鲁契河礼拜二的午睡时刻 v3、报告式(读本、星号文章) v4、读后感(以话题知识或小说的特 色为切入口) v5、互动式(丹柯)阴霾世界里的一缕阳光v 芥川龙之介是近代日本著名作家,擅长短篇小说创作 ,在日本享有“短篇小说巨擘”美称。芥川出生八个月时 ,他母亲便发了狂,因而被寄养在舅父家中。他始终惶 恐地认为自己会像母亲那样成为一个狂人,乃至最后亲 手结束了自己三十五岁的年轻的生命。他的许多小说都 是以“生与死”为主题的,作品弥漫着一种伤感和宿命的 意味,如罗生门中那个拔着尸骸长头发

14、的老太婆, 鼻子芋粥中禅智内洪、五位(人名)扭曲异化 的人格,地狱图中良秀为了画阴森恐怖的地狱屏风 图而付出的惨重代价等等。橘子一文,也透露出他 对社会和人生的困惑,但是小姑娘形象的塑造,使得芥 川小说呈现了一种难有的一点亮色和温情。作品一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天色阴沉、站台昏暗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是“无精打采”,“说不出的疲劳 和倦怠”,显然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这个社会的 厌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 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 声”,这里的关在笼子里的小狗的意象颇令人玩味,让人 联想到人类在社会的挣扎,联想到人的渺小和无能为力 。v

15、 在这种心绪下,“我”看到了那位十三四岁的姑娘,那 俗气的脸相、邋遢的服装和那蠢笨的神态使“我”联想到 了“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接着作者化了很 多的笔墨写了小姑娘用了很大的努力才打开了那扇笨重 的玻璃窗,因之涌进的令人窒息的浓烟,使得“我”咳嗽 得连气都喘不上来了”“我甚至要没头没脑地大骂那位小 姑娘”。v 小说至此,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对那位小姑娘都没有 好感。但是后来才明白那姑娘这样做是为了从窗口扔下 橘子去酬劳特地到道岔来为她送行的弟弟们。小说这样 描写道:“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 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 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 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 金色的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 。”我不厌其烦地摘引了以上的一段话,因为我认为这几 句是这篇弥漫着伤感小说最令人感动最亮色的地方,冲 破了那个阴郁的冬天的傍晚;那个原本“俗气”“蠢笨”的 姑娘在那个时候是多么的伟大和令人尊敬,也使得一向 缺少亲情滋润的作者“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 ,暂时忘却了“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 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v 像那样可爱的姑娘的形象在芥川的作品里是不多的, 每每读到这篇小说,我总会想到冰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