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04034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分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硫酸铜的提纯及产品质量 和性能的分析(一)硫酸铜的提纯实 验 目 的 1、学习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溶解、搅拌、加热、过滤、蒸发、结晶、抽滤等;2、复习台秤、煤气灯和研钵的操作;3、掌握可溶性物质的重结晶提纯方法。实验 原理l 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性质, 可将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物质提纯。粗硫酸铜 (胆矾CuSO45H2O)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其 中可溶性杂质中以Fe3+ 、Fe2+对(如FeSO4,Fe2(SO4)3)硫酸铜 的品质的影响较大,并且含量也较高。提纯操作中,先将粗CuSO45H2O溶于热水中,用氧化 剂H2O2将Fe2+ 氧化成Fe3+后,

2、调节溶液的PH值至4,使Fe3+水 解为Fe(OH)3沉淀,趁热过滤,以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 蒸发浓缩所得的溶液,使CuSO45H2O结晶出来。其它微量 可溶性杂质在硫酸铜结晶时,因为量比较少,尚处于饱和 状态,故留在母液中,当将其抽滤时,就可以得到较纯的 硫酸铜晶体。 l上面这种物质的提纯方法叫重结晶法,此法适合提纯在某一溶 剂中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欲得更纯的晶体可以 多次重结晶。本实验采用沉淀分离法和重结晶法结合,将硫酸铜提纯。有关 分离部分的反应式为:2FeSO4+H2O2+H2SO4 Fe2(SO4)3+H2OFe3+H2O Fe(OH)3 +H+控制PH值约为4的原因如

3、下:由于溶液中的Fe3+ 、 Fe2+ 、 Cu2+水解时均可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但这些氢氧化物 (Fe(OH) 2 ,Fe(OH)3 ,Cu(OH)2) 的沉淀条件是不同的。根据沉淀理论,它 们产生沉淀和完全淀所需要的OH-1浓度(即PH值)是不同的。当 PH=4时, Fe2+ 、 Cu2+均不发生沉淀,而Fe3+已完全沉淀。为 了使 Fe2+也除去,可以将其氧化成 Fe3+ 。操作 要点 1、称量和溶解l将粗硫酸铜用研钵研细,用台秤称取4g已研细的粗硫酸铜,放入已洗涤清洁的100ml烧杯中。用量筒量取10ml去离子水,将水加入上述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 用玻璃棒搅拌。当硫

4、酸铜完全溶解时,立即停止加热。 2、沉淀l往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酸化,再加入2ml左右3% H2O2 溶液 ,微微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然后逐滴加入1mol/L NaOH 溶液 ,开始时可以快加,快到PH值等于4时,应边加边检验PH值, 直到 PH=4 。(用PH试纸检验。在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时,应将小块试纸放在干燥的清洁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检 验溶液,滴在试纸上,切不可将试纸投入溶液中检验)。 3、过滤l可用常压和减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过滤。 常压过滤 将折好的滤纸放入漏斗中,用滴管滴加少量的去离子水润湿滤纸,使之紧贴在漏斗壁上。将漏斗放 在漏斗架上,将步骤2中调好PH值的硫酸铜溶液

5、加热并趁热 过滤。滤液承接在清洁的蒸发皿中,用滴管以少量的去离子 水淋洗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水也必须全部滤入蒸发皿中。 减压过滤 将布氏漏斗和抽滤瓶都用水洗净,并用去离子水淋洗23遍,剪好滤纸放入布氏漏斗中,用少量去 离子水润湿滤纸,抽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加入步骤2中 调好PH值的硫酸铜溶液并趁热过滤,滤完后以少量水洗涤沉淀,将滤液移至蒸发皿中备用。4、蒸发和结晶l 在滤液中加12滴稀硫酸使溶液酸化,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蒸发、浓缩(勿加热过猛,以免液体飞溅损失)至溶液表面刚出现薄层结晶时,立即停止加热(注意不可蒸干!为什么?);将蒸发皿冷却至室温或稍冷却片刻后将蒸发皿放在装有冷水的烧杯上冷却,

6、使CuSO45H2O晶体大量析出。5、抽滤分离l 将蒸发皿内CuSO45H2O晶体和母液全部转移布氏漏斗中,抽气过滤,尽量抽干,并用干净的玻璃棒轻压布氏漏内的晶体,以尽可能除去晶体间夹带的母液,停止抽气过滤,取出晶体,把它摊在两张滤纸之间,轻压滤及干产品,将产品包好,留待质量检验用。母液倒入公用台上母液收瓶。用台秤称量产品,计算产率。6、产品纯度检定(1)称取1g提纯后的CuSO45H2O晶体放入100ml小烧杯中,用100ml去离子水溶解。加入1ml稀硫酸酸化,再加入3 H2O2 2ml 煮沸片刻使Fe2+氧化成 Fe3+ 。(2)将溶液冷却后在搅拌下逐滴加入6mol/L氨水(约8ml )直

7、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完全溶解且溶液呈深蓝色为止。此时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 Cu2+ 转化为Cu(NH3)42+;Fe3+3NH3+3H2O Fe(OH)3 +3NH4+2CuSO4+2NH3+2H2O Cu2(OH)2SO4 (蓝) + (NH4)2SO4 lCu2(OH)2SO4 +(NH4)2SO4 + 6NH3 2Cu(NH3)4SO4 +2H2O(3)用普通漏斗过滤,并用滴管将 2mol/L 氨水滴到滤l纸上,直到蓝色洗去为止,弃去滤液,此时Fe(OH)3棕黄色 沉淀留在滤纸上。(4)有滴管把3ml热的 2mol/L HCL 滴到滤纸上以溶解 Fe(OH)3 沉淀。如果一次

8、不能完全溶解,可将滤液加热, 再 滴到滤纸上,滤液可流入25mL 比色管中。(5)在滤液中滴入2mol/L KCNS,观察血红色溶液产生。Fe3+ + nCNS- Fe(CNS)n3-n Fe3+越多,血红色越深,因此可以根据血红色的深浅,比 较 Fe3+ 的多少,将血红色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比较,确定产 品相当试剂几级。注意 事项l1、本实验过程中两次减压过滤所除去和保留部分必须弄清楚。第一次除去滤纸上的不溶性杂质,保留抽滤瓶中的 溶液。第二次是保留滤纸上的晶体,除去抽滤中的母液。l2、结晶抽滤在布氏漏斗中的硫酸铜晶体,绝对不能用水去 冲洗,以保证收主率。转移晶体时,可以用小块滤纸将残 留在蒸

9、发皿中的晶体刮下来,不能呢能用水冲。3、蒸发结晶,必须掌握合适的停止加热的时机,即小火加热,保持溶液微微沸腾的状态下,溶液表面出现了晶体 薄层(晶膜)。思 考 题1、在除去 Fe3+杂质时,为什么要控制 PH=4 ?2、能否加热时调节PH值?为什么?3、蒸发浓缩时,过早或过晚停火各有什么不利?4、如果产率过高,可能原因是什么?5、抽气(减压)过滤操作应注意什么?6、整个操作过程中哪些因素将导致产质量下降?应如何避免 ?碘量法测定CuSO45H2O中Cu2的 含量实验 目的l1 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l2 了解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原理和方法;l3 掌握碘量法测铜

10、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条件;l4 了解碘量法的误差来源。实 验 原 理l间接碘量法使用的滴定剂是Na2S2O3标准溶液,而Na2S2O3固体 试剂都含有少量杂质,而且Na2S2O35H2O易风化、潮解,因 此不能直接配制其标准溶液,只能先配制成接近需要浓度的 标准溶液,然后再进一步标定出其准确浓度。l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有K2Cr2O7、KIO3和KBrO3等,这 些基准物在酸性溶液中均能和KI作用析出碘,如K2Cr2O7与KI 的反应: Cr2O72-6I-+14H+=2Cr3+3I2+7H2O析出的I2可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lI22S2O32-2I-S4O62-操作要点及

11、注 意事项l标定时应注意控制的条件是:l1 开始滴定的酸度以0.8 1.0molL-1 HCl为宜,酸 度高可提高反应速度,但太高I-离子易被空气氧化,造 成较大的标定误差。l2 由于K2Cr2O7与KI的反应速度较慢,故应在暗处放置一 定时间,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若以KIO3为基准物 标定Na2S2O3溶液则不必。l标定时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但加入不宜过早,应先用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溶液, 用Na2S2O3溶液继续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即为终点。l淀粉指示剂加入不要太早,大量的I2与淀粉结合成蓝色 物质,这部分碘不易与Na2S2O3反应。l在弱酸溶液

12、中, Cu2+与过量KI作用,释出等量的碘,用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释出的碘,即可求出铜的含量。反应 式为:2Cu2+4I-= CuI+I2I2 + 2S2O32-=2I- + S4O62-加入过量KI,Cu2+的还原趋于完全。由于CuI沉淀强烈 地吸附I2,使测定结果偏低,故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 适量KCNS,使CuI(KSP=1.110-12)转化为更小的CuSCN( KSP=4.810-15),释放出被吸附的I2,反应生成I-又可利 用,可以使用较少的KI而使反应进行更完全。CuI+SCN-=CuSCN + I-SCN-只能在近终点时加入,否则有可能直接还原二价铜离 子,使结果偏

13、低:6Cu2+7SCN-+4H2O=6CuSCN+ SO42-+HCN+7H+也可避免有少量的I2被CNS-还原。l溶液的pH应控制在3.34.0范围内,若pH高于4,二价铜离子发生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度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实验 步骤 l1 0.1mol/L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 l称取10克Na2S2O35H2O溶于400mL 新煮沸而冷却的无离子水中,待溶解后,加入0.1克Na2CO3,搅匀,存于棕色有塞瓶中,放置8 14天后,标定其浓度。l2 Na2S2O3标准溶液的标定l准确称取已烘干的重铬

14、酸钾 克于250mL碘量瓶中,用约20mL水溶解,加入20%KI溶液10mL,6mol/LHCl5mL,混匀后,盖好磨口玻璃塞并向瓶塞周围吹入少量无离子水以密封 ,放于暗处5分钟,然后用50mL水稀释,用0.1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棕色转变为黄绿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3mL,继续滴定至溶液蓝紫色退去呈Cr3+的绿色为止。3. 产品百分含量的测定(1) 配制CuSO4 5H2O样品的待测溶液称取样品约1.2g(精确至0.0001g),用1ml 2molL-1H2SO4溶解后,加入少量水,定量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2) 测定待测溶液中Cu2+的浓度 用

15、吸量管移取5.00ml待测液,于250ml 碘量瓶中,振荡后,加入2ml 1molL-1 KI,振荡,塞好瓶塞,置暗处10min后 ,加水10ml摇匀,以0.1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 液呈黄色,然后加入1ml 0.2% 的淀粉溶液,再加入2ml 10% KSCN 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3) 计算试样中Cu2+浓度和产品中CuSO4 5H2O的百分含量。称取样品约1.2g(精确至0.0001g),用1ml 32molL-1 H2SO4溶 解 后,加入少量水,定量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思 考 题l1 与KI反应为什么要在暗处放置5分

16、钟?放置时间过长或过短有什么不好?l2 为什么必须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开始滴定就加入有什么不好?l3 为什么开始滴定的速度要适当快些,而不要剧烈摇动?l4 碘量法测铜含量往试液中加入KI为什么过量?KI在反应中引起有什么作用。l5 滴定到近终点时加入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若加入 KSCN溶液过早有什么不好?l6 测铜时为什么要控制溶液的酸度?溶液的酸度过低或过高有什么害处?分光光度法测定 CuSO45H2O 中 的铁含量 实 验 目 的l1 初步学会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2 学会用工作曲线法进行试样中铁杂质含量测定的方法 ;3 掌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4 测定CuSO45H2O中杂质的含量。实 验 原 理l在稀酸性溶液中,Fe3+ 与CNS- 生成红色配合物溶液: Fe3+ + n C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