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90329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概述v正确的诊断是正确的治疗的前提vv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vv1. 1. 诊法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v 方法,是辨证、辨病的依据。vv2. 2. 诊病:诊病:亦称辨病、判断病种、确定诊断病v 名。vv3.3.辨证:辨证: 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v 分析、归纳v 病人的临床资料v 判断v 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病性等v 诊断 v 完整的证名v 症:是疾病客观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之间、体征 之间可有或无联系,是病人的“愁诉”。vv 证:是医生对致病因素作用于病体,病体所反应 出的证候的概括,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v 病:具有特定的病变规律与临床表现的病种、包

2、 含特定的病因病机与代表性症状、证型、证候及治 疗规则。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vv1 1司外揣内司外揣内vv2 2见微知著见微知著vv(1 1)通过微小的变化,测知整体病变。vv(2 2)机体某些局部,含有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vv3 3以常达变以常达变v 认识人体正常生理,发现异常病理,揭示疾病本质。人体以脏 腑为中心体表器官、 四肢、皮肉 、脉、筋、 骨 症状体征 神色形态 舌诊“有诸内者 必形诸外” (朱丹溪 )经络 连属望 诊v以表知里身体的外部表现可反映内在脏腑、气血、经络、 的病变。观察人的外部异常表现可诊察内在的病变 。“望而知之谓之神”。v 全身望诊v 局部望诊

3、v 望排出物v 望小儿指纹v 舌诊第一节 全身望诊v是指对病人的精神、色泽、形体、姿态等进 行仔细的观察,旨在对病人的整体病情获得 一个总体印象。v 全身望诊的内容:望神、望色、望形体 、望姿态四个方面。v一、望 神可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 后。v神的分类及判断:得神,少神 ,失神,假神 ,神乱五个方面。望神的重点:应重点观察两目、神情、气色、 体态个方面。 vv 1.1.得神得神:又称“有神”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是健康 的表现。v 2.2.少神: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揭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 较弱。v 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亦见于体质虚弱者。

4、v 3.3.失神失神:又称“无神”。可见于久病虚证(大虚之证)和邪v 实病人(大实之证)。vv邪盛神乱而失神:邪盛神乱而失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阴阳)津液失 v 调,v vv4.4.假神假神: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虚证)提示脏腑精气极v 度衰竭,正气将脱,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v 危,病人临终前的表现。亦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vv5.5.神乱:神乱:临床表现: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v 多见于痫、脏躁等病人。无神例图vv善色善色:面色鲜明显露但尚有光泽,见于新病,轻病 ,阳证,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v 胃气尚荣于面。故亦称为“气至”。易于

5、治疗,预 后较好。vv恶色恶色:面色枯槁晦暗,见于久病、重病、阴证,说 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v 面,故亦称为“气不至”。不易治愈,预后较差。 (1)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vv黄色:主脾虚,湿证黄色:主脾虚,湿证v黄疸v 脾失运化 v阳黄肤黄鲜明如桔皮色 湿热(蕴结于脾胃肝胆 ) v阴黄肤黄晦暗如烟薰 寒湿(困遏脾胃肝胆)赤色赤色:主热证:主热证vv青色青色: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高热抽搐患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惊风 黑色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v黄疸:面目一身俱黄为黄疸:其中面黄鲜明 如橘皮色者,属

6、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 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v满面通红:主实热。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 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三、 望 形vv望目望目vv“ “五轮五轮” ”学说:学说:v瞳仁属肾,称“水轮”; v黑睛属肝,称“风轮”;v两眦血络属心,称“血轮”; v白睛属肺,称“气轮”;v眼睑属脾,称“肉轮”。v目形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v ()目赤肿痛实热证。v ()白睛发黄黄疸病。v ()目胞浮肿水肿病。v ()眼窝凹陷伤津液,或气血不足。v ()瞳孔缩小肝胆火炽,或为中毒。v (6 )瞳孔散大肾精耗竭,属病危。v麻疹:儿童常见的传染病。v 发病特点:发作之前,咳嗽喷嚏,鼻流清 涕

7、,眼泪汪汪,耳冷,耳后有红丝出 现。发 热三四日,疹点出现于皮肤,从头面到胸腹 四肢,色似桃红,形如麻粒,尖而疏稀,抚 之触手,逐渐稠密。望排泄物与分泌物v小便:膏淋-尿如脂膏,排尿困难而痛;石淋 -尿有砂石,排尿困难而痛;血淋-尿中带血 ,排尿困难而痛;尿血-尿中带血,排尿不痛 ;淋病皆由下焦湿热所致。 v大便:近血-先便后血,其色黑褐。是血从胃 中来,病在脾胃。如胃溃疡。v远血-先血后便,其色鲜红,是血从肛门附近 来,病在大肠与肛门,如痔疮。 舌舌 诊诊v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正常舌象: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淡白舌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寒证。 红红、绛舌绛舌:主

8、热证:主热证 青紫舌青紫舌:淡紫、青紫寒, 紫红、绛紫 热胖大舌胖大舌齿痕舌齿痕舌肿胀舌肿胀舌:舌体肿大,形质苍老,甚至伸舌满口盈嘴,不能收回舌体肿大,形质苍老,甚至伸舌满口盈嘴,不能收回 口中。口中。v 红绛心脾热盛,外感温热。v 局部肿胀青紫舌络瘀阻(常见于先天性舌血管瘤) 。舌体大而厚 伸舌满口 津液输布失常 水液停滞舌淡白而胖大,常伴见齿痕气虚、阳虚。舌红而胖大里热(或湿热)。舌边齿痕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脾虚湿盛舌质娇嫩、舌体不胖、边齿痕气血两虚黄苔黄苔:黄苔有苔色深浅之分,黄色越深,热邪黄苔有苔色深浅之分,黄色越深,热邪 越盛。越盛。灰、黑苔灰、黑苔v灰黑而润白苔转化而来里寒重证v灰黑

9、而燥黄苔转化而来里热得证 歪斜舌 厚苔例图闻闻 诊诊第一节:听 声 音 第二节:嗅 气 味 语言语言1.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热扰心神实证 2.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模糊 -心气大伤,精神之虚证 3.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 痰结,阻蔽心窍。 4. 错语: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虚证-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实证-痰湿、瘀血、气滞阻碍 心窍所致 5. 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属阳证、实证 6. 呓语:睡梦中说话,吐字不清,意思不明 -心火、胆热或胃气不 和所致

10、咳咳v重浊紧闷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宣肃v咳声不扬,痰稠而黄,不易咳出热邪犯肺,v肺津被灼 咳有痰声,痰多易咯痰湿阻肺v百日咳风邪与痰热搏结咳声如犬,v语声嘶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攻喉v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咳痰黄稠肝火犯肺v干咳少痰或无痰,恶寒发热燥邪犯肺v咳声低气怯久病肺气虚损,肺失宣降,v干咳无痰或少痰,口燥咽干阴虚肺燥,v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肾不纳气(肺肾气虚) 久 病咳喘腹胀便溏,声低气短肺脾气虚v夜间咳甚肾阴亏虚,v天亮咳甚痰多脾虚、寒湿阻于大肠 呕吐、呃逆、嗳呕吐、呃逆、嗳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 谓之干呕,皆因胃气失于和降。 吐声微弱,吐势徐缓,吐物清稀

11、虚寒证 吐声壮厉,吐势较猛,吐出粘痰黄水、酸腐食 物实热证 喷射状呕吐伴头剧痛、项强火热上冲扰神 ,病重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反胃脾阳虚 口干欲饮,饮入即吐水逆痰饮内停呕吐物之气酸臭秽浊-胃热酸腐夹未消化食物-食积血腥臭味-溃疡 病室气味尿臊味-水肿晚期,肾功能衰竭烂苹果味-消渴重证汗经 带二 便饮 食 口 味睡 眠耳 目头 身 胸 腹疼 痛寒 热一 般 情 况个 人 生 活 史既 往 史现 病 史主 诉家 族 史问 诊问汗恶寒:怕冷较重,虽加衣被或近火亦不缓解。 畏寒:怕冷较轻,添加衣被或近火有所缓解。 恶风:遇风觉冷,无风或避风即不觉冷。 寒战:严重怕冷,以致全身颤抖不已。 发热:指体温高于

12、正常,也指自觉全身或某一 局部发热而体温不一定升高的症状。 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为外感表证但寒不热:病人仅感恶寒而不发热.多为里寒证 但热不寒:只发热而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壮热:里热证潮热:阳明潮热阳明腑实证午后、夜间潮热湿温热伏、虚热证日晡潮热: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又称阳明潮热( 见于胃肠燥热内结)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寒热往来,发无定时 :伤寒少阳证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疟邪伏藏于半表半里证问疼痛胀痛-疼痛有胀的感觉多由气滞或火热上攻所致 刺痛-痛如针刺、部位固定不移多见于血瘀 走窜痛痛处游走不定 , 多因气滞所致 固定痛-痛处固定不移,多属于血

13、瘀;湿滞所致 的着痹冷痛-痛时有冷感、喜暖,多为寒滞脏腑、经络或阳虚失温 灼痛-痛时有灼热感,多为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 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寒邪凝滞气 机所致 隐痛-疼痛不剧烈尚可忍,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虚弱不足 重痛-痛时有沉重感,多由湿滞所致 空痛-痛时有空虚,多由气血精髓不足失养所致 掣痛-痛牵扯由一处连及它处,多由气血精亏虚组织失养所致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见于气虚、阳虚证。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绝汗-在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常见于亡阳证或亡阴证战汗-在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出汗者 多见于正邪交争、病变转折点

14、脉诊v分寸关尺三部v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关v其内侧的部位(腕侧)为关前寸v其外侧的部位为关后(肘侧)尺(一)脉象要素位 数 形 势脉位 至数脉力 流利度紧张度 均匀度(二)正常脉象特点脉象特征 临床意义有胃: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有神: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有根: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肾肾气旺盛,肾肾精充盈 (一)脉位分类浮脉: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主表证、主虚阳外越证(病重)、可 见于体瘦而脉位表浅的健康人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可见于体胖脉位较深的健康人迟脉:脉来迟缓,一息脉动3-4至(60次 /分)-主寒证(有力为寒凝,无力为阳虚 )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5-6至-主热证、可见于正常人处于运动或 情绪激动时洪脉:脉形宽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 -主气分实热证、可主邪盛正虚、夏季正常脉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