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887220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及思考思想理思想理论论教育教育杂杂志志 余玲余玲华华 联联系系电话电话 :021-64184576021-64184576一、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困境面临重重矛盾 1“德育首位”与“德育虚位”的矛盾在教育实实践中,德育往往处处于“说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 来不要”的尴尴尬地位。正如中央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务院关于进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实实施意见见中所指出的,“学校 教育中重智育轻轻德育的现现象依然存在”。 2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德育之所以重要,只是因为它的政治价值 ,即担负着培养“接班人”的重任;

2、他们看不到或者不愿意承认德育 也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服务。在这种思 想的指导下,学校德育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 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而对下不 负责的“应景之作”。 3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的矛盾在一个价值值多元的时时代,学校德育如何能够够把人们们的思想统统一 到“主旋律”上来呢? 这这种矛盾的存在迫使我们进们进 一步反思过过去的教育观观念:思想能否 统统一?在价值值多元的时时代,思想统统一有多大的可行性?比思想统统一更 重要的是什么? 4 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矛盾其实实,传统传统 德育与现现代德育是存在根本差别别的,传统传统 社会

3、与现现 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我们们今天所要建设设的社会是现现代法制型社会 ,而不是传统传统 的道德至上型社会,其基本内涵是市场经济场经济 、民主政 治和多元文化,对对学校教育包括德育的要求是培养公民。 传统传统 道德能为现为现 代道德提供一些精神和心理资资源,但绝绝不会成 为现为现 代道德的主体。现现代德育对传统对传统 德育的批判、超越是第一位, 继继承与借鉴鉴是第二位的。企求用传统传统 道德或传统传统 美德来解决今天的 道德问题问题 ,只能说说明我们们仍然生活于“过过去”,离“现现在”越来越远远。 5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的矛盾 从80年代中期起,由于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一方面,过去许多天经

4、地义的价值观念受到怀疑和否定;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的控制方式逐步发生改变,变得宽容与开放。在这种背景之下,规范化的德育模式越来越多地遇到了挑战,主体性德育呼之欲出。而且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主体性德育的呼唤与追求。 主体性德育倡导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与选择愿望的主体(而不是道德的容器),把教师看作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而不是说一不二的道德法官),把德育看作是对学生的指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 6德育工作者队伍数量大与专业化程度低之间的矛盾 我们的学校拥有规模庞大的专职德育工作者队伍,有书记、校长、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社会上从事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5、的人员也不在少数。问题是他们的专业化程度却不容乐观。 7德育高要求与德育低投入之间的矛盾 目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投资几乎都集中在智育 和艺术 特长教育方面。遗憾的是,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德育投 资。 8学校“主渠道”与校外影响之间的矛盾目前的现实现实 却是,学校讲讲集体主义义,家庭行个人主义义, 社会兴兴利己主义义,三者之间间相互冲突。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在 现实现实 生活中用不上;现实现实 生活中的经验经验 在学校又没有用处处, 得不到承认认。这这种教育与社会的脱节节、学习习与生活的分离已 经经造成了学生对对学校、对对社会的道德“信任”危机。危机的最 终终根源,与其说说在于学校,在于学生,毋

6、宁说说在于社会,在 于成人。 (一)提倡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是一个承重的话题,尤其是青少年的 生命教育,可以说,这是当前形势下每天都发生 着的我们无法回避的严峻的话题。 据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23日的报道:中 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 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 如果说西方一些国家的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在 于毒品、暴力、艾滋病,台湾地区生命教育兴起 的背景在于青少年暴力现象突出的话,那么我们 大陆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很可能是源于中小学生“ 安全事故” 层出不穷,急切地要开展学生生命保 全及健康教育。把生命教育主要定位在“安全教育 ”,这其实是有深刻背景的。二

7、、当前学校德育关注的问题生命教育究竟应该教什么? 在2008年5月23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 ,由教育部和央视联合举办了一堂名为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 生命”的生命教育课,汇集了众多明星,被称为“史上最牛一堂课” 。从这一堂课动用的明星规模之大、受教人数之多,可以看出,我 们国家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重视。9月1日晚,安徽滁州市一所寄宿学校师生们集中收看开学第一课 。但就在“史上最牛”的一课刚刚课刚刚 上完,9月2日的上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 下,本市12岁岁的男孩小凡就从六楼窗口一跃跃而下,十几分钟钟后不治身亡。而 且,开学仅仅两天,本市就连续发连续发 生了四起学生坠坠楼事件。

8、令我们们深感郁闷闷和痛心的是:9月1日晚,这这些孩子和全国2.2亿亿学生一 起才上完了以“知识识守护护生命”为为主题题的开学第一课课。不是为为教育而生命,必须须是为为生命而教育。当这这几个少年的血再次积积淀 成为为中国教育发发展的底色,无疑也再次成为为一个大国的教育不能承受之负负疚 与欠债债。从生命教育来说说,开学第一课课或许许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怎 样样使教育真正成为为有人性的教育,使生命教育成为贯为贯 穿生命发发展全程的终终 身教育,所拷问问的仍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理念和体制。 节选节选 自中国教育新闻闻网因此,实实施生命教育,我们们首先要思考生命教育究竟要“教什么”的问题问题 , 只有解

9、决了这这个问题问题 ,“怎么教”的问题问题 才不难难解决。1要让让学生认认清“一般的生命”与“人的生命”、“自然生命” 与“人文生命”的本质质区别别与联联系。2要教学生们们去理解“生命”与“生活”的本质质区别别与联联系(“ 生命”是一条流,意味着人生过过去、现现在、未来的和合体,没有 过过去的生命,人就不可能有现现在的生命,没有未来的生命,人 就是一个死人;“生活”是一个点,指当下的感受,过过去的已经经 过过去,未来的还还没有开始);3要教学生树树立起正确的生死观观(辨清两种观观点:“人死如 灯灭灭”和“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汉” ) 课堂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 (1)倾听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

10、命 一书中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词倾听。他在该书的第一章“教室里的风景”中专门阐述了倾听的作用“我们的课堂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课堂式缺少生命力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共享快乐。师生间、生生间地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充满生命力的生命教学。 (2)活化(教材) 有些教材的内容本身很枯燥,教学的时候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教完也就意味着结束了。但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在教材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将生命教育内涵其中,可能就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3)生成(教育资源)

11、在学科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未作预设的生成性教育事件,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生命教育问题,有时教师甚至会 陷入某种道德教育的困境,这时,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有思考“生命问题”的意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示范。 重建课堂话语体系,构建道德课堂 长期以来,纯粹理性的知识和师生人际交往,在加上被泛化而虚化的文以载道,浸染在我们的课堂之中,学生们渐渐明白了课堂是一个特别的地方。特别在于,课堂内外是有严格界限的,课堂内有许多和生活不一样的东西。除了有平时能做而课堂不能做的事,甚至连说什么样的话,也不同。从学生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话语体系就可以看出。 (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个情景造句,“当发现造

12、句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用成语造一个句子”。三个学生分别造了三个句子: A说,“如果其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一定要 发扬凿壁偷光的精神刻苦学习,让俺们那个同学 和老师对我刮目相看”; B说,“如果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要程门立雪 ,让差的分数烟消云散”; C说,“如果成绩不理想,我要头悬梁锥刺股 地发奋刻苦”。学生的造句听后让人肃然起敬, ,但转念想想,这是不是学生内向想说的话呢, 还是他们认为的在课堂上应该说的话呢?) 道德的课堂应该始终以人的和谐、幸福发展 为目标,在实践中要坚持几点: (1)让教师成为“人”。让教师走下神坛。教 师在课堂是首先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有 着不同欲求与个性的人,要

13、让教师从职业的束 缚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真实、自然和自我的 人,让每一个教师以人的姿态而不仅仅是以教 师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这无论对教师本人还 是学生,都是一种更为人性、公平与合理的教 师角色设定,也是建设道德、人性的课堂的重 要起点。 (2)让课堂教学回归人与人的交往。课堂不 仅是教学,更是一种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交 往的一种特殊形式,师生之间在课堂的交往无 疑具有特殊的活动规则,但作为交往的课堂教 学首先要遵循交往的基本法则,如:“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等等。只有在主体之间形成尊 重、平等和对等这些普遍的交往法则的基础上 ,才能让课堂回归人与人的交往。这是我们建 设道德、人性的课堂的有效途

14、径之一。 (3)让学生说真话。语言是课堂交往与交流 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 达不仅是思维的锻炼,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思想 的展现。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什么样 的语言,说什么样的话,并不仅仅是语言表达 的问题,它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和个性成长的 意义重大。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小养成说真话, 说自己的话,说想说的话的习惯,是培养学生 道德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建人性道德 的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提倡生态教育理念 这里所说的生态德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 生态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主要是为了克服传 统学校德育所存在的种种不尊重人成长规律的“非 生态性”的弊端,适

15、应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全新德 育策略。 要求突破人与自然这一单一关系的局限,深入 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全,没优化学生的生长形 态,重视调整学生的生活心态,使学校德育更加 契合人的生长实际,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关注人 的生态性发展,使学生获得自然和谐的发展。 上海在“两纲”的落实过程中,推出关于“上海市 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的实验研究”这一重大决策 咨询课题项目。 “温馨教室”是指以班级为基础的、师生共同 营造的、能满足师生合理需求的、有利于 健康人格发展的教育环境。 教室:这里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而是指以 班级形式存在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教育环境中, 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集中展示着各自的人格 魅力和才华;共同营造着集体生活的精神氛围和 风尚。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进 行有组织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有机体”能正 常运转的“细胞”。 合理需求:从对象看,既有安全、生理、享受等生物性需求,又有交往、依恋、尊重等基本社会性需求以及成就、发展、贡献等高级社会性需求。(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