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基础知识讲义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886049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基础知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基础知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基础知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基础知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基础知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基础知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基础知识讲义(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 审核员培训审核员培训2007.6.151北京中培-第一篇 基础部分第一章 环境管理专业知识2007.6.152北京中培-第一节 与环境有关的术语资源:环境资源指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 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动植物) 、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又指他们组合的各种 状态,。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 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 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 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2007.6.153北京中培-能源:节约能源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 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 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

2、能和 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 用能的各种资源。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法中所称的再生 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 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2007.6.154北京中培-循环经济:通过对产品或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 使用与再循环,最大限度地抑制自然资 源消费,降低环境负荷。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反 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 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 久的利用。2007.6.155北京中培-清洁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所称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 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 技术与设备、

3、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 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 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 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007.6.156北京中培-清洁的生产过程可具体体现在5个主要方 面: a.原材料(包括能源)的有效使用和替代 ; b.改革工艺和设备; c.改进运行操作管理; d.产品改革替代,产品是生产过程的产出 又是生产过程的输入; e.生产系统内部循环。2007.6.157北京中培-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摇篮到坟 墓”,即从原材料采掘、产品加工制造、 运输、使用及产品的最终处置(死亡) 的各个阶段。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是考察产

4、品“从摇 篮到坟墓” 各个阶段产生的环境影响。 2007.6.158北京中培-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 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臭氧层:大气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 称为臭氧层, 极大值在025KM的高度 范围。 酸雨:是指.的雨雪或其他方 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 。 2007.6.159北京中培-污染源:污染源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发生 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 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的总称。污染物: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能使环 境的组成、结构、性质、状态乃至功能 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物质,2007.6.1510北京中培-危险废

5、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 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 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 物 2007.6.1511北京中培-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 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会对人(包括生 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 品叫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 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 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 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2007.6.1512北京中培-氟里昂/氟利昂:对一系列碳氟化合物( 即氯氟代烃或称氟氯烃)所取得通用商品 名。 哈龙(halon):是指1211灭火剂和1301灭 火剂的商品名称, (国外还

6、有哈龙2402 ),它们属于一类称为卤代烷的化学品, 主要用作灭火剂。 2007.6.1513北京中培-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用来表达产品或服务的环 境因素的声明(来自GB/T24020). 环境 标志用以标识出那些被确定为更具环境 优越性的产品。其他术语见相关章节,如COD、BOD、SS 、TSP 、重金属等。2007.6.1514北京中培-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 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 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2007.6.1515北京中培-二、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产

7、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 (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化碳( PFCS) 六氟化硫(SF6)(来自京都 议定书) 。2007.6.1516北京中培-臭氧层被破坏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氯化碳(CFC 商品名)、哈龙(氟溴化碳)、四氯化碳( CCL4)、甲基氯仿(CH3CCl3)、氟氯烃( HCFC)和甲基溴(CH3Br)等。酸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海洋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包括水资源)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能源资源的过渡消耗2007.6.1517北京中培-2、中国的环境状况 城市大气污染 酸雨 水污染严重 城市噪声污染 固体

8、废弃物污染 海洋污染 生态环境: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 、 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漠化等 生物多样性破坏2007.6.1518北京中培-第二节 污染源、污染物及其运动一、污染源即分类:天然、人为人为污染源的类型可依据不同的目的 、角度划分 : 按环境污染的受体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 按照污染物排放的时间间隔 按照人类社会活动功能 按照污染物的性质 2007.6.1519北京中培-二、污染物及其分类 按照污染物的来源分,天然污染物、人为污染 物; 按照受污染影响的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按照污染物的形态分,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 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照污染

9、物的性质分,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 物和生物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可再分为无机污 染物、有机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可再分为噪声 、微波辐射、放射性污染物等; 按照污染物的生成变化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 污染物。2007.6.1520北京中培-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1、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 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 中浓度的变化。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 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2、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 、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存在形态或转变成 为另外的不同物质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往往 伴随着它的迁移过程。2007.6.1521北京中培

10、-第三节 主要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一、大气污染物(一)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1、分子状态: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以 气体分子形式分散于大气中的某些 物质。特点:运动速度较大,扩散快, 分布比较均匀 2007.6.1522北京中培-2、粒子状态(颗粒物污染物/): 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m的颗粒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 滴和固体颗粒。 降尘飘尘(、气溶胶): 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m的颗粒 物,可长期飘浮在大气中 。飘尘具有 胶体性质。2007.6.1523北京中培-(二)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产生 1、烟尘和粉尘烟尘通常指伴随燃料或其他物质燃烧过程产 生的颗粒物 粉尘是指固体物料在破碎、筛分、碾磨、加

11、 料等生产过程及运输过程产生的颗粒物 2、二氧化硫SO2 主要来自含硫煤和石油的燃烧、石油炼 制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等。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3、其他 (自学)2007.6.1524北京中培-二、水污染物(一)水体污染的概念:水体是指作为水、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综合自然体。 2007.6.1525北京中培-(二)主要水污染物 1、重金属 比重大于5的金属,约有45种(也有认为 大于4的)。 环境中重点关注的有汞、镉、铅、铬以 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 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锰等。 重金属污染物最主要的特性是:在水体 中不能被

12、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 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分散和富集 的过程。 2007.6.1526北京中培-2、非金属无机毒物:主要有氰化物、氟化物和 H2S等 3、有机有毒物质:这类毒物大多是人工合成的 有机物,难以被生化降解,并且大多是较强的 三致物质 。如:酚类化合物、有机农药、多氯联苯( )、多环芳烃类等2007.6.1527北京中培-4、有机无毒物:主要指耗氧有机物 。如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脂肪等。特点:没有毒性,进入水体后,在微生 物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质,并在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 的溶解氧,从而恶化水质,对水生生物 的生存产生影响和危害。2007.6.1528

13、北京中培-主要测量指标:有机物种类繁多 ,难以分别对其进行定 量分析。一般不对它们进行单项定量测 定,而是利用其比较易于氧化的共性, 用某种指标间接反映其总量或分类含量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化学需氧量( )、生物需氧量(),总有 机碳()指标来表示水中有机物 的含量。2007.6.1529北京中培-化学需氧量() 定义: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氧化剂将 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有机物、亚硝 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时所耗 用的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 克数表示(mg)。含义:其值可粗略地表示水中有机物的 含量。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 染物污染越重 2007.6.1530北京中培-生化需氧量():定义:指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 样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所需溶解 氧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mg)。含义:表示水中耗氧有机物水平。生化 需氧量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严重 。2007.6.1531北京中培-5、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指氮、磷、钾、硫及其化合物过多的营养物质进入天然水体 ,造成水 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并大量 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 息和死亡。其次,水中大量的- 、 -若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将危害人 体健康,或有致癌作用。2007.6.1532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