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870141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概论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概论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概论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概论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论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压传动及控制 教学用书: 气压传动及控制主编:郑洪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参考书:1.气压传动及控制主编:郑洪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液压与气压传动主编:章宏甲 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包括: 平时成绩、期终考查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 、期中考查。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 期终考查占总成绩的70%。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学习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气压传 动系统的组成;2.气压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3.常用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性能特点及其应用;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4.各种气压基本回路的结构、工作原 理、性能特点及其参数

2、匹配计算。5.典型气压系统及组成、工作原理及 其分析方法;典型气压系统的设计 方法及其步骤。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掌握从原理、元件至回路系统的 气压传动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 分析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应 用气压传动技术,设计气压传动系 统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章 概述及气动技术基础知识1-1 气动技术的发展、应用及特点一、气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气动技术的含义:是指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传递 动力和控制信号的系统。1-1气动技术的发展、应用及特点2.气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a.动力:如制动、门窗开闭的动力。 b.控制:如生产线节拍的控制。 c.检测:如发动机缸径的检测分组。 d.输送:如化

3、工原料、有害液体等。 e.冶金:气缸的使用。 f.轻工:生产线上零件输送、夹紧等 。1-1气动技术的发展、应用及特点二、气压传动及控制的优点 1.易取易放,无污染。 2.可远距离输送,损失小。 3.动作迅速,维护简单,介质清洁。 4.工作环境适应性好。 5.成本低。 6.过载能自动保护。1-1气动技术的发展、应用及特点二、气压传动及控制的缺点 1.因压缩性,工作速度稳定性稍差。 2.工作压力低,输送力不够大。 3.噪声大。 4.气信号传递速度比电子及光速慢。1-2 气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组成和分类一、气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组成 见教材P2,图1-1,典型气动系统 由四部分组成。 1.气压发生装置:是获

4、得压缩空气的能源装置。由 电动机、空气压缩机、贮气罐等组 成。1-2 气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组成和分类2.执行元件:作直线运动的气缸,作回转运动 的摆动缸、气马达等。 3.控制元件:阀类元件,逻辑元件,射流元件 及传感器等。 4.辅助元件:分水滤气器、油雾器、 消声器及管件等。二、气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的分类1-3 空气的性质和气体状态方程一、空气的性质 (一)空气的组成: 干空气:不含水蒸气的空气。 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干空气组成见表1-2:成分 氮N2氧N2氩Ar CO2其它 体积% 78.0320.930.9320.030.078 重量% 75.5023.101.280.0450.075(

5、二)气体的密度1.含义:=m/V 或:干空气:式中:m、V-气体的质量和体积;t与压力P状态下干空气的密度 ;0=1.293 kg/m3P-绝对压力,MPa;(273+t)-绝对温度,K。(二)气体的密度湿空气密度:式中:P-湿空气的全压力,MPa ;Pbt时饱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 MPa ,见表1-3;-空气的相对湿度,%。(三)空气的粘性1.含义:空气质点相对运动时产生阻力的性质。 2.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可以忽略。 (四)空气的压缩性与膨胀性 1.压缩性含义:当气体压力变化时体积随之改变的性质。 2.膨胀性含义:当气体温度变化时体积随之改变的性质。空气的压缩性约为油的10000倍!空

6、气的膨胀性约为水的73倍!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含义:不计粘性的气体。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常数Pv=RTP/=RT式中:P-绝对压力Pa; V-气体体积m3; T-绝对温度K;v-气体比容,m3/kg,v=1 /;-气体密度,kg/m3;R-气体常数,J/(KG.K),干空气R=287.1,湿空气R=462.05。(一)等容过程1.含义:比容v不变时,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状态1: P1v1=RT1状态2: P2v2=RT2因v1=v2,所以:P1/T1=P2/T2 2.等容过程特点:气体体积不变,对外不作功。但由于温度升 高,增加气体内能。单位质量气体增加内能:Uv=C

7、v(T2-T1)(J/kg)Cv-定容比热容, (J/kg.K);对于空气Cv=718。(二)等压过程1.含义:压力P不变时,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状态1: P1v1=RT1状态2: P2v2=RT2因P1=P2,所以:v1/T1=v2/T1 2.等压过程特点:气体温度变化导致体积变化,在等压过程中 , 单位质量气体得到的热量Up。 Up=Cp(T2-T1)(J/kg)Cv-定压比热容,(J/kg.K);对于空气Cv=1005。(二)等压过程同时,单位质量气体增加内能Uv : Uv=Cv(T2-T1)(J/kg)Cv-定容比热容, (J/kg.K);对于空气Cv=718。 同时,单位质量气体膨胀

8、所作的功W: W=R(T2-T1)(J/kg.K) 3.Cp、Cv、R三个常数的关系: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 Up= Uv+ W即:Cp(T2-T1)= Cv(T2-T1)+ R(T2-T1)所以:Cp-Cv=R令: Cp/Cv=k,k-绝热指数,对于空气k=1.4。(三)等温过程1.含义:温度T不变时,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状态1: P1v1=RT1状态2: P2v2=RT2因T1=T2,所以: P1v1= P2v2=RT 2.等容过程特点:气体体积压缩。因温度不变,气体内能不变 。 单位质量气体所需压缩功W: W=P1v1Ln(P1/P2) (J/kg.K) 加入系统的热量全部变成气体所作的功

9、。(四)绝热过程1.含义: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时,气体的状态变化 过程。如;气动系统的快速充气、排气过程可 视为绝热过程。 2.绝热过程特点:绝热过程中,P、v、T均为变量,系统靠消 耗自身的内能对外作功。输入系统的热量为零 。 Pvk=常数,P/k=常数单位质量气体绝热压缩功或膨胀功W: W=R(T2-T1)/(k-1) (J/kg.K)三、湿空气(一)湿度 1.绝对湿度: 含义:1m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用x表示 。 x= s=Ps/RsT (kg/m3) 式中: s-水蒸气的密度, (kg/m3);Ps-水蒸气的分压力,Pa;Rs-水蒸气的气体常数:462.05 (J/kg.K)T

10、-绝对温度,K。(一)湿度2.饱和绝对湿度: 含义1: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 达到最大限度时,称此湿空气为饱和湿空气。 含义2:1m3饱和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饱和湿空 气的绝对湿度。 xb= b=Pb/RsT (g/m3) 式中: xb-饱和绝对湿度, g/m3;s-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 (kg/m3);Ps-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Pa。(一)湿度3.相对湿度: 含义:在温度和同压力下,绝对湿度与饱和绝对湿 度之比称为该温度下的相对湿度。用表示 。=x/xb= Ps/Pb (%)当空气为绝对干燥时: Ps=0, 则=0。当空气达到饱和时: Ps= P

11、b , 则=100%。规定:气动系统中90%。(二)含湿量1.质量含湿量: 含义:1kg质量干空气中所混合的水蒸气质量。用d表示 。 d=622Ps/Pg=622Pb/(P-Pb) (g/kg) 2.容积含湿量: 含义:1m3干空气中所混合的水蒸气质量。用d表示。 d=d (g/m3)式中 Ps-水蒸气的分压力,Mpa;Pg-干空气的分压力,Mpa;P-湿空气的全压力,Mpa;P= Ps+ Pg;-相对湿度;-干空气的密度,kg/m3。四、自由空气流量及析水量(一)自由空气流量 概念:自由空气和压缩空气空气压缩机铭牌上标注的流量为自由空气流 量,按此流量选择空压机。自由空气流量Qz: Qz=Q

12、PTz/PzT(m3/min)式中 Q、Qz-压缩空气和自由空气流量, m3/min;P、Pz-压缩空气和自由空气绝对压力, MPa;T、Tz-压缩空气和自由空气绝对温度, K。(二)析水量概念:湿空气被压缩后,单位容积中所含水蒸气的量增加 ,同时温度也上升。当压缩空气冷却时,其相对湿度增加,当温度降到 露点后便有水滴析出。式中 Qm-每小时的析水量,kg/h;d1b、d2b-温度为T1、T2时饱和容积含湿量,kg/m3;T1、T2 压缩前、后空气的绝对温度,K;-压缩前的相对湿度;Pb1、Pb2-温度为T1、T2时饱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Mpa 。1-4 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一、流量连续性方

13、程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流体在管道中作稳定流 动时,同一时间内流过管道每一截面的质量 流量相等。即:1A1v1=2A2v2=Qm=常数式中 、2-分别为1、2截面上流体的密度,kg/m3;A1、A2-分别为1、2处截面积,m2;v1、v2-分别为1、2截面上流体运动速度,m/s;Qm-质量流量,kg/s。二、能量方程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由能量守恒原理可得 下述几种形式的能量方程。 (一)流管柏努里方程 gh+dP/+v2/2=常数式中 h、 dP、 、 v 分别为流管任一截面的位 置高度、微压力、密度、速度。理想气体作稳定流动时具有位能、压力能和 动能三种能量形式,在任一截面上这三种能 量形式之间可

14、以相互转换,但三者之和为一 定值,即能量守恒。(二)可压缩流体柏努里方程不计能量损失和位能变化,则绝热过 程下可压缩气体的能量方程为:式中 1、2-为流管1、2截面处的密度,kg/m3;v1、v2-为流管1、2截面处的速度,m/s;P1、P2-为流管1、2截面处的压力,Pa;k-绝热指数。(三)对气体作功时可压缩气体能量方程式中 1、2-为流管1、2截面处的密度,kg/m3;v1、v2-为流管1、2截面处的速度,m/s;P1、P2-为流管1、2截面处的压力,Pa;k-绝热指数;Ln-绝热过程流体机械对单位质量气体所作的全 功,J/kg。1-6 气动元件的流通能力一、有效截面积S 1.定义及简化

15、计算 定义:气体流经节流孔时,由于存在粘性,使 流束的收缩比节流孔名义截面积S0还小,此最 小截面积S称为有效截面积,见图1-9。收缩系数:=S/S0计算过程:首先,由表1-10通过=(d/D)2查出 ,然后进行计算,得到S。管路有效截面积S的计算:S=S0可由表1-11查出。 2.有效截面积的测试方法见图1-12,当气体为声速流动时,电磁换向 阀有效截面积S的测试方法,由容器放气特性 测定放气时间,算出S值。式中 S-有效截面积,mm2;V-容器的容积,L;t-放气时间,s;P1-容器内初始相对压力, P1=0.5 MPa;P2-放气后容器内剩余相对压力, P1=0.2 MPa ;T-绝对温

16、度,K。3.系统中多个元件合成的S值并联状态: Sn = S1 + S1 + Sn 式中 SR 合成有效截面积,mm2;S1、 S2 S1 各元件的有效截面积,mm2。串联状态:见图1-13,当气体以较低的速度通过节流小孔时,可 以不考虑其压缩性,将其密度看作常数,得到气体流 量的计算公式:二、不可压缩气体通过节流小孔的流量式中 Q 通过节流小孔的流量,m3/s;Cd 流量系数,Cd=aCv; 收缩系数,0.620.64;Cv 流速系数,0.97;A节流小孔的面积,m2;气体密度,kg/m3;P节流孔前后的压差,Pa。见图1-14,当气体以声速通过节流小孔时, 应考虑其压缩性,其密度不能看作常数,而应 按绝热流动进行分析。 (一)当理想气体P11.893P2时,流速在声速区, 则排气的质量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