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说的发展新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867748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小说的发展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我国小说的发展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我国小说的发展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我国小说的发展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我国小说的发展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小说的发展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小说的发展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小说的发展 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 史记等。 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如刘义庆世说新语( 志人) 、干宝搜神记(志怪)等。我国小说的发展 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此时出现了 唐传奇。如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 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 娃传等。 宋代话本产生。此时出现了白话小说 话本,也称“话本小说”。它是“小 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如错斩崔宁、 三国志平话。我国小说的发展 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如洪楩清 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世 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2、、二刻拍案惊奇等。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如三国演 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的 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而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 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 小说 。我国小说的发展 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的 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 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 推向高潮。 现当代我国的小说更是蓬勃发展。其 中以鲁迅 、巴金、 老舍、沈从文、梁 斌等为代表的作家为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更 大的贡献。一 小说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 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形式”。 人物、情节、环

3、境,这是构成小说的三个主 要的因素。这三者之间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共同构筑成小说的基础。此外,时间地点 与主题的要素亦十分重要。1 关于时间和地点的要素 人世之事,总要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里。新闻的报道可以简明,小说在自己的 早期也往往是简明的,提一提何时何地而 已。在小说里,往往会有很细的说明,也 往往会“淡化”,不明写,而让整个的事件 去表明。在这一点上,笔墨的多少、浓淡 ,可以很不同。但是作为一种要素的存在 是确定的。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明 确写出是民国六年冬天的事。2 关干情节的要素 情节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历来的小说家和 小说理论家都围绕这个问题思考,他们都 努力去解决如何把生活

4、中的故事,变成艺 术的情节,他们在研究如何以情节去吸引 读者,去表现主题,去塑造人物。3 关于人物要素 在叙事文学中,人物居于中心位置。在小 说里作者要告诉读者的就是一些什么样的 人物在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以 上所说的情节,主宰这个事情的就是人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不写人物的小说 。4 关于主题的要素 小说都有主题。但是在小说里,关于主题的表达 却比在新闻里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要复杂。小说 的主题是小说构成的要素,但是又不是小说里的 一个部分,一个局部; 小说的主题也不孤立 地表现在某一个局部,而表现在小说的总体之中 ,同时也在所有的情节、细节里表现,在人物的 行动、语言中表现,并在

5、作者的议论抒情中表现 。 鲁迅讲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 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5 环境描写引发出故事情节 小说中的环境不同于生活中的环境,它是 为创造人物形象而设置的典型化的环境, 是具有某种表现力的艺术化的环境。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是对人物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的高度概括。小说中的情节主 要依赖于人物之间的冲突,由冲突产生事 件及其情节。环境对情节的发生和发展起 到辅助作用,或者引发情节,或者推动情节 的发展。6 各要素关联 五要在小说系统里各处不同的层次。人物 性格是小说的核心,同它们直接联系的是 事件即情节。时间、地点因素作为背景、

6、环境而存在。而这一切都在一个或多个主 题的笼罩之下,或表达出多个主题。人物 有一部分是在静态的、事件以外的介绍中 表现的;有较大的部分是在情节的发展中 表现的,那一部分是构成人物性格的基本 部分。二 小说鉴赏的程序和方法 (一) 小说鉴赏的程序 (二) 小说鉴赏举例(一) 小说鉴赏的程序 1、梳理情节线索,分析结构艺术。 2、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4、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5、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相结合。 6、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二) 小说鉴赏举例 1.从分析线索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框架结构 。 小说的线索是指情节发展的脉络。比如项 链围绕项链铺展情节。药采用了

7、双线结构 。 在小说结构中,还经常用埋伏笔、留空白、 设悬念、作铺垫。比如鲁迅在祝福中采用 倒叙的方式,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头来描述,设 置悬念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 2.从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引导学生 把握人物的形象。对人物的描写有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等。 例:药中华老栓,他是一个没有觉悟 的劳动群众。他的性格特征是:爱子心切 ,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救治儿子,为能买到 这种“药”深感“爽快”“幸福”,表现 出他的愚昧、落后。只关心儿子,对革命 毫不关心更不理解,有表现出他的麻木无 知。在开头描写取钱买药的一系列动词也 表现出他勤劳、简朴的品格 综 合多项特征就能使学生理解这一人物

8、形象 。 3.从分析典型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把握作 者思想。 小说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比如 祝福中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鲁镇是旧中国的 一个小小的缩影。“年关在尔”的特定时间,同时 从这一特定的时间联想到特定的空间,那就是千 家万户、整个社会环境无比广阔。正是辛亥革命 后的年代,再经过联想就清楚地理解到辛亥革命 后提倡过“新年”的现定,这是不起作用的。这就 从“旧历年毕竟最象年底”这句描写社会环境的话 中反映了依然如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的社会 现实。 4.从分析标题看作者隐喻的主题思想。 例:药的标题具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题意有三层意思:人血馒头不是药,是 愚昧迷信的结果,救不了命;

9、夏瑜式的 奋斗和牺牲也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苦 ,唤不醒愚昧无知的民众;真正疗救中 国 华夏,只有找到新药,能根治脱 离群众这一症结的新药。 5.从分析词句着手,引导学生探究深层内 容。小说中有的词句所蕴含的意思关系到 对小说的整体理解,有的词句是全篇的点 睛之笔。 例:孙犁荷花淀中的“藕断丝连”,比喻 表面上断绝了关系,实际上感情还有牵连 。小说中水生等参军上前线,女人们在家 照顾老人孩子,彼此有了距离但感情上还 是紧密相连,因此就有了“探夫”的情节,而 在路上又“遇敌”,并且“助夫杀敌”。 6.结合作者、背景、题材等要素引导学生 与相关小说进行比照,可以扩宽知识视野 ,形成小说知识结构网。 例:鲁迅塑造的劳动人民系列:祝福 中的祥林嫂,药中的华老栓,故乡 中的闰土,阿Q正传中的阿Q综 合来看有助于学生理解旧社会里劳动人民 的处境和状态。 7.思考小说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这一环节是小说鉴赏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的环节。是对小说鉴别批评的过程。对小 说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思考,把欣赏小 说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