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85882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课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一)要写好新闻,事先就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主题,我国古代称“意”,或叫“主旨”、“主脑”等。主题这个词,来自于德国,最早它是一个音乐术语,表达的是乐曲中的主要旋律。后来又被借用到文艺创作和文章的写作中。日本从德语中将其翻译过来,称为主题。我国现在使用的“主题”这个词,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篇消息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唐朝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都说明“意”是作品的灵魂和主脑。写新闻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新闻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

2、反映,作者总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表达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任何新闻作品都不可能没有主题。有了主题才有明确的方向。主题的重要性在哪里呢?主题对新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所以说,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统帅,新闻作品的结构安排、遣词选句都要有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主题从哪里来呢?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作者头脑里所固有的。主题来自人们的生活,来自社会实践。生活和社会实践越丰富,越有利于选择好主题。新华社记者李峰

3、,当年在国内部当记者时,曾写过一篇“一厘钱”精神的通讯。开始他们只是看到北京墨水厂重视节约,在瓶盖上也力争节约一厘钱。于是想把类似的事写个一厘钱的集纳,后来,听说各地种种浪费或占用国家财产的思想同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矛盾相当突出,全国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这时又了解到北京墨水厂是把节约一厘钱当作增产节约的口号提出的)。于是,他们对节约“一厘钱”这件事的看法改变了。认为重视节约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浪费或占用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是上述两种思想矛盾的焦点,是两种思想的分界线。在增产节约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应当大力提倡一厘钱的精神。有了这种行动口号,就有可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于是,就产生了

4、“一厘钱精神”这个主题。这就告诉我们主题是要费力提炼的。通讯员容易犯的毛病,往往是事先在家里想好“点子”,再到下面去找几个例子,拼凑成一篇稿子。如此缺少在大量材料中的反复分析、提炼的过程,主题就难以选好。那么,怎样去提炼新闻的主题呢?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从政策上考虑。一是从政策上考虑。采写任何新闻都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与党的政策相违背的新闻是错误的新闻,从符合政策出发,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新闻导向。所以,炼意、确定主题的正确与否,都要用政策来衡量。二是从形势上判断。二是从形势上判断。炼意要以形势为依据,立意具有鲜明的时间性、针对性,形势变了,时间发展了,选择新闻主题也随之而变。凡是新闻精品

5、、名篇,它的主题都具有时代精神,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所以说主题的提炼要放在时代的“天平”上称一称。三是概括的方法。三是概括的方法。立意是事实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而炼意则是这一统一的手段。它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经过思维的不断加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功夫,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比如“一厘钱”精神,初稿的第三个插题为动力,主要是写那些职工为什么重视节约一厘钱、一分钟和重视一根火柴的质量。李峰同志说:原来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深刻,可是社领导指出,这一段没有把主题思想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要重写。最后才写出了“一个真理”那一段,使一厘钱精神

6、升华到了一个真理: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这样一改就深刻多了。当然,主题要集中,不能一条新闻写好几个主题,那就杂乱无章了。(二)一是平实标题。一是平实标题。平实标题的特点是用较少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突现出来,使读者一见标题就知道新闻的大概。其特点是:平实,突出新闻内容不做作;简约,读起来琅琅不拗口;抓眼,开门见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目前,无论是翻开报纸,还是打开网站,见到的新闻标题中这种类型的标题占绝大多数。新华社发的新闻稿多数是用这类标题。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标题,也多数属于这一类型,如获第 15 届新闻奖的 36 篇报纸消息标题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昆山 31 万农民刷卡看病瓜果菜一

7、年“吃”掉三亿根木条我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124 户的山村走出 142 名大学生等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一读标题就知道新闻内容。平实标题准确、简洁,但是往往欠形象生动。如新华社发的长篇通讯用了警察任长霞这么平实的一个标题,不加修饰,过于平淡了,给人印象不深;有的报纸虽然做了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公安局长的榜样任长霞等,感到也非常一般化。二是古典标题。二是古典标题。就是中国传统的标题制作方法,严格控制字数,讲究文字工整有韵律。制作时或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或借用古诗词格律,或在动词上做文章,制作的标题富有文采,读来形象生动,琅琅上口,言简意赅,往往记住了标题就记住了新闻。在知识界,这类标题是最受欢迎

8、的。这一类标题是传统古典类标题,也是艺术类标题,是中国报纸特有的。运用修辞可使标题形象生动。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文汇报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夏震霏专门就新闻标题的修辞问题进行研究,他指出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映衬、呼告、拈连、借代、复叠、双关、设问、感叹、回文、仿拟等 15 种之多,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研究员更在新闻标题学一书中提出有 39 种。浙江日报对永康一家重视环保的企业在屋顶上搞绿化的新闻,制作了鸟鸣厂房顶 鱼跃排污池(主题)永康压延厂治污后成了“生态家园”(副题)这么一个标题,主题 10 个字就把这个“生态家园”的形象奉现给了读者。妙用古诗做成标题

9、,读来让人妙趣横生。人民日报就西班牙假橄榄油中毒事件造成二百多人死亡一事做的奸商一何毒百姓一何苦的标题,光明日报就西湖从钱塘江引水成功的报道做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钱塘活水来的标题,新民晚报就上海夏天一场暴雨之后旧危房漏雨的消息做了夜来风雨声,屋漏知多少这样的标题。读这些标题都会觉得是艺术享受。动词用得好,也能使标题增色生辉。2003 年,申花队在末代甲 A 中一举夺冠,但在随后一个赛季里,球队五换主教练,战绩一落千丈2004 年 12 月 4 日,申花主场 0 比 1 不敌辽宁,联赛排名倒数第三。新民晚报对此做了个频换帅,换走冠军穷折腾,折断申花的标题,用活了“换”“折”两个动词,使这个仅有

10、14 个字的标题一针见血地把申花的症结揭示了出来。制作艺术类标题要求编辑有较深的文字功底特别是古汉语基础,而且要有“为求一个字,捻断几根须”的精神。目前,只有一些党报和比较老牌的都市类报纸在继续这样做。其他的报纸可能由于采编人员的水平有限,这样的标题就做得较少。三是通俗标题。三是通俗标题。目前,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副标题没有严格规定,一套标题几乎把新闻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这些标题被称为通俗标题。例如杭州都市快报6 月 27 日头版上的浙大教授培育坚韧西瓜叫小芳

11、(主)每斤减少破瓜损失一毛六农户大大受益(副一)快报征集 15 个三口之家参观生态园(副二)环保篮子请你自备,篮子有多大,免费瓜果就给你装多少(副三)。一套标题似一条简讯,读者看报看题,看了这样详尽的标题,一般的读者基本上了解到了新闻的全部内容,可以不再看内文(而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深入下去)。这解决了厚报时代新闻量大与人们生活快节奏快、没有很多时间读报的矛盾。通俗标题用的都是大白话,非常贴近读者。例如,一位德清农民把一条被尼龙网网住的 8斤多重的野生动物黄蟒蛇救出来的新闻,编辑用了蛇啊,你别动,我是来救你的(主)德清上演新版“农夫与蛇”这么一套标题,就非常亲切,也非常感人。通俗标题中把民

12、间的流行语用进去后,新闻的贴近性大大增加。如省妇保有 160 个探头小偷进去基本死定,这里用了个“死定”;宁波要推 27 个内贸品牌 11 个老字号要大秀一把,这里有“大秀一把”。实践证明,在标题中多用百姓语言,这对争取读者阅读是大有裨益的。有些通俗标题中往往有警示句,对新闻作出点评,对读者提出劝导。例如一则反映一位到西湖音乐喷泉旁纳凉的小伙子,走到亲水平台台阶下面滑进水里的新闻,编辑特别在标题中做了温馨提示请不要越过亲水平台的红条带,这充分体现了报纸的人情味。但是,制作这类标题由于“框框”少,有的编辑可能随心所欲,使制作的标题或偏于低俗,或做文字游戏,没有实质内容。如不听话要叭叭拷的啰(引)

13、来发听了这句话火了(主),看了这个标题能晓得什么?细读全文才知“来发”是一只鸟名,说的是主人在喂食时它不吃,讲了“不听话要叭叭拷的啰”这么一句话,它飞走了。新闻标题的以上三种分类是大致的。因为其间互有交融,所以对某一标题来说,很难归于哪一类,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这个标题不能说它不通俗;浙江日报上曾经有重阳节到北高峰闹、带鱼大了蟹生膏了等标题,看起来也平实,也用了老百姓的语言,字数也不多,读来还可以感到有点儿韵味。笔者认为,这三类标题在报纸上应该“和平共处,长期共存”。千万不要说某种标题好而否定另外类型的标题,这样才能丰富报纸版面,给读者以更多的美的享受。通俗标题略论目前,都市类报纸

14、异军突起,同时在新闻写作、版面设计等方面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迥然不同。而在标题制作上,这些报纸往往采用群众熟悉的通俗的语言,让人读起来更感到亲切。这些标题不受字数限制,主副标题没有严格规定,形式上与传统的标题也有所不一样,这样的标题不妨称之为“通俗标题”。下面,笔者将以都市快报上的标题为例,对通俗标题的优点、问题进行一个简略的分析。通俗标题通俗标题 内容详尽内容详尽通俗标题的特点之一就是内容详尽,一套标题几乎把新闻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例如都市快报6 月 27 日的一篇介绍一种新品种西瓜的消息,标题是:浙大教授培育坚韧西瓜叫小芳(主)每斤减少破瓜损失一毛六,农户大大受益(副

15、一)快报征集 15 个三口之家参观生态园(副二)环保篮子请你自备,篮子有多大,免费瓜果就给你装多少(副三)。7 月 2 日的都市快报上报道了 15 个市民家庭去萧山“生态园”的消息,做的标题是:踢西瓜吃西瓜 自采黄瓜和番茄(主)昨天快报读者参观农业生态园更像一场狂欢啊(副)一般的标题往往只能传播一个最主要的新闻事实,譬如,前面这条新闻的标题往往是浙大教授培育坚韧西瓜,但是,通俗标题除了告诉你这个新闻事实之外,还告诉你:“这种西瓜的名字叫小芳”“坚韧西瓜运输途中不易破碎,平均可减少每斤减少破瓜损失一毛六”“征集 15 个三口之家参观生态园”“环保篮子请你自备”等等,一套标题似一条较为详细的简明新

16、闻。看了这样的标题,新闻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说“一览无遗”了。像笔者这样无缘亲临现场的人,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像亲身到过农业生态园似的,见过了不易破的西瓜,也尝过了特甜的西瓜的味道。现在提倡新闻故事化,做得好的标题能把故事的精华浓缩。该报 7 月 6 日的一则写一位四川老太带了 10 个留守儿童到浙江找爸妈的新闻标题是:老奶奶领着村里 5 户人家的 10 个留守儿童暑假来浙江看看打工的爸妈(引)昨在杭州转车有个伢儿过马路被撞了(主)同一天报纸上,还有讲外来工自己管理的新闻,做的标题是:一日三餐只需 5 元钱,怎么管理自己说了算(引)奉化力邦村,2800 名外来工的自治实验(主)全部秘密就在于:“我们提供了人的尊严”(副)这些标题的特点就是一个标题都讲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常说“看报看题”,但是,传统的报纸标题讲究的是简约,标题上反映的新闻内容有限,如看报看题,往往也难以了解具体的新闻事实,而看了快报上这样详尽的标题,一般的读者基本上知晓了新闻的大部内容,可以不再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