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85728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第一讲)(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李容芳1.法的涵义l法是由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一)法、法律、法规的涵义一、法治的基本概念2.法律的涵义l法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l狭义的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l广义的法律与法的涵义相同,包括狭义的法 律和法规。3.法规的涵义国务院依据宪法的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 地方人大依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4.法、法律、法规的关系用图表示如下:法=广义法律狭义法律+法规 5.各种法的效力法的名称效力件数效力范围宪法最高1全国法律(狭义)其次390全国法规再次 800国务院行

2、政法规全国 有效 8000 地方法规在地方有效6.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的涵义(1)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对所 制定的法律所做的解释,与所制定法律效力 相同。(2)司法解释:是指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对 法律在适用中所做的解释。与对应法律具有同 等效力。(3)行政解释:是指国务院对行政法律如何适 用所做的解释,与对应法律具有同等效力。“以法律为准绳”要准确到法律、法规以及立法解 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的条和款。探讨和交流的主要问题1、和谐社会这样的思想和理念在历史上是 如何发展的?当代中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有何现实背景? 2、为什么建设和谐社会内在的需要加强法 治建设?和

3、谐社会与法治究竟具有何种内 在关系? 3、究竟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加强法治 建设,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渊源和现 实背景l1 、 和 谐 思 想 和 治 国 理 政 理 念 的 历 史 渊 源n n和谐的含义:和平、有和谐的含义:和平、有 序、合理、理性、协调、序、合理、理性、协调、 满意、稳定之义。满意、稳定之义。n n运用到政治和社会领域运用到政治和社会领域 ,就是治国理政的理念和,就是治国理政的理念和 价值追求。价值追求。l作为思想 早已见诸 历史典籍 ,作为治 国理政的 理念也存 在于历史 中。1)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谐思想与 治国理政理念l中国 古代 思

4、想 家和 典籍 中“和 ”、“ 和谐” 的思 想非 常丰 富。孔子“ “和为和为 贵贵” ”“ “君子和而君子和而 不同,小人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同而不和” ”孟子孟子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墨子兼相爱 ,交相 利老子道法自然陶渊明康有为天下为公和谐是理想社会的一个价值标准和必备内涵 。l“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

5、,是谓大同。” 2) 西方的和谐思想。l和谐是 哲学的 根本范 畴。毕达哥拉斯l针对社会政治的混乱和无序,苏格拉底提出建 立一个公民守法、公民团结和依靠智慧治理的 和谐城邦。苏格拉底各安其位,各 守其职的理想 国:善即公正 的秩序亚里士多德正义秩序: 混合政体的 优良城邦法国学者巴斯夏著“一切正当利 益都是和谐的 !”理性、正理性、正 义秩序义秩序3)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构想欧文在美洲的社会主义欧文在美洲的社会主义 试验(试验(“ “新和谐村新和谐村” ”)即)即 被称为和谐社会试验。被称为和谐社会试验。4)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理论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人的联合体;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力的

6、高度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相适应层建筑相适应2、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治国 理政理念提出的过程中国共产 党提出的 构建和谐 社会思想 ,集人类 和谐思想 之大成, 开拓了马 克思主义 理论的新 境界。除了GDP 翻两番外 ,十六大 提出了六 大目标:l经济更加发展、l民主更加健全、l科教更加进步、l文化更加繁荣、l社会更加和谐、l人民生活更加殷 实。l“构建 社会主 义和谐 社会” 作为我 们提高 执政党 五种执 政能力 之一。20052005年年2 2月月1919号在中央党校号在中央党校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

7、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题研讨班上,把构建社会主题研讨班上,把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作为义和谐社会作为“ “四大建设四大建设” ” 之一。之一。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l构 建社 会主 义和 谐社 会若 干重 大问 题决 定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和谐社会 的界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人与 自然和谐。 指三方面关系的和谐:人与国家关系(干 群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医患关系、劳 资关系、贫富关系、邻里关系、单位关系 、校园关系、夫妻关系等)、人与自然关 系和谐。 这三方面和谐的关键是三 者利益关系和谐。 社会不和谐实质主要是三

8、者利益关系失衡。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协调利益 关系,使各部分主体之间失衡的 利益关系得以均衡。20072007年十七年十七 大就和谐社大就和谐社 会建设的目会建设的目 标和措施进标和措施进 行具体的政行具体的政 策部署策部署。着 眼 于 协 调 利 益 关 系l建立健全社会保 障体系;l加强政府公共服 务职能;l建立健全公共财 政体系;l加强宪法法律的 实施,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进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部署行了四个方面的部署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 出背景l建设和 谐社会 的治国 理政理 念,不 仅仅为 了理论 创新, 而是有 深刻的 现实背 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

9、 中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中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 不和谐因素在增多,发展不和谐因素在增多,发展 的不平衡性问题日益突出的不平衡性问题日益突出 。l(1)贫富 差距进一 步扩大, 社会分配 不公日益 突出,并 呈现固定 化和代际 传递趋势 。n n(2 2)群众群众 上访、群体上访、群体 性事件日益性事件日益 增加。在群增加。在群 体性事件中体性事件中 群众往往以群众往往以 非理性方式非理性方式 表达怨愤。表达怨愤。2009年 湖北石 首事件2004年10 月18日, 搬运工余 继奎不小 心撞了市 民曾某引 起的“万州 事件”2005年6 月26日 ,在安徽 池州城区 因一起交 通事故引 发的 “

10、池 州事件”2008 年6月 25日 ,贵 州“ 瓮安 事件 ”28岁的英语 老师戴海静2006年8月 浙江“瑞安 事件”2007年1月17 日,四川大竹 女工不明死亡 引发的“大竹 事件”2008年9月 底吉首因非 法集资引发 的冲突(4)民主 、法治、公 平正义、诚 实信用与人 民群众的要 求尚有不小 的距离。l(3)生态 恶化与环 境危机。 我国的污 染已经呈 现出“复 合型、压 缩型”的 特点。l(5)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经验的启发。自 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 义两极分化,社会矛 盾尖锐。积极政府时 期,通过福利国家政 策,来消除两极分化 ,缓和社会矛盾,获 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局面。奥巴马

11、 力推全 民医保合理的收入差距是 必要的,但不能过 分拉大。l中国发展中的种 种不和谐问题的 关键是利益失衡 问题,是部分群 众收入过低,难 以分享发展成果 的问题。邓小 平有 大量 的反 对两 极分 化的 讲话 和论 述l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985年P139):如果导致两极分化, 改革就算失败了。l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 1985年P110 111):社会主义的目的 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 化。l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1986 年P161162):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l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 年P364):

12、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 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 。二、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内在关系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法 治利益关系权利关系权利关系权利平等 机会平等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结果平等l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有效约 束的政治结构、政治形态 、政治过程。法治的基法治的基 本含义本含义公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明确公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明确 授予授予公权力机关依据法律行使公权力机关依据法律行使 权力权力依法承担行使或不行使依法承担行使或不行使 权力的法律后果权力的法律后果亚里士多德经经 典定义典定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 普遍服从,而大家 所服从的法律本身 是制定得良好的法 律。法治的民主法治的民主 政治基础政治基础

13、法治的权力法治的权力 制约机制制约机制法治的人权法治的人权 保障主旨保障主旨民主分为精英民主、协商民主和大众民主分为精英民主、协商民主和大众 民主。主要解决权力授受机制和负责民主。主要解决权力授受机制和负责 机制。是国家机器和法律运行动力源机制。是国家机器和法律运行动力源 泉,是确保民众参与及其主体地位,泉,是确保民众参与及其主体地位, 是保持正常的干群关系的根本。是保持正常的干群关系的根本。l l法治独特的利益调整机制,使之成法治独特的利益调整机制,使之成 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确保权力不致失控。公权力一旦失控确保权力不致失控。公权力一旦失控 ,就会变得恣意、狂

14、妄、无知、无能,就会变得恣意、狂妄、无知、无能 、无序,不仅仅是权力腐败的问题,、无序,不仅仅是权力腐败的问题, 而是社会秩序将瓦解,社会走向溃败而是社会秩序将瓦解,社会走向溃败 。法治的目的是尊重、保障和实现人法治的目的是尊重、保障和实现人 权。权。 和谐社会建设中部分群体的民和谐社会建设中部分群体的民 生问题,其实就是人权问题。法治生问题,其实就是人权问题。法治 的人权主旨,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民的人权主旨,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民 生主题高度契合。生主题高度契合。l1、 法治的民主基础提供了公平的 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渠道,以调 整失衡的利益关系。l2、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为实现干 群关系的和谐提供制

15、度安排。l3、法治的人权主旨与和谐社会建 设中部分社会成员的民生问题密 切相关。l4、法治提供利益纠纷公平的裁决 机制。通过司法来化解纠纷,是 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三、加强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几个主要问题l国家要扎实做好社会保 障工作、公共财政工作 ,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 权益。l国家机关要认真履行职 责,严格执法、公正司 法,杜绝不作为、乱作 为现象,努力化解社会 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总的精神总的精神1、加 强社会 保障和 公共财 政立法 和执法 ,确保 分配结 果正义 ,来协 调利益 关系。国外也有财富分配不公问题。国外

16、的经 验和思路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因社会成员 的机会、智慧、勤奋是不同的,即使是公 平竞争,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一定程度 的结果不正义是可以接受的,但差距过大 却是有危害的。因而,在保障起点正义、 过程正义的同时,也要保障结果正义。罗尔斯的正义论阐明了建立社会保障 制度的正义论根据。西方国家均建立了保 障结果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 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维护 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立法成为保障结果正 义的关键。 当前我国有了社会保险金征收 管理法,但缺乏社保金监管法 、使用法和统一的社会保障立 法。 此外,社保金的跨省转移、全 额支取等问题需要解决。社保社保 金是金是 唐僧唐僧 肉吗肉吗 ?l我国的财政支 出具有公共性 ,但还不充分 。吃饭财政的 现状制约公共 财政的发展。关于公共财政立法和执法关于公共财政立法和执法l公共财政是指财政不 仅用于支付公职人员仅用于支付公职人员 的工资福利和机关的的工资福利和机关的 办公费用,而且要用办公费用,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