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演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85474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4课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4课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4课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4课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演变(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从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两大时期思考; 2、人们的衣食住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3、归纳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 4、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表现及影响。 5、近现代报刊业繁荣的原因、影响?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 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o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o提高了生活质量o加快了信息传递o提高了效率o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o推动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机 遇 与 挑 战探究: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有哪些 办法?1.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2.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 3.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 4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衣: 食: 住: 习俗: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表现为什么农村的社会生活变化不大?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婚丧风俗:繁琐愚昧到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称呼 历法、节日(落后、封闭)旗人服装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 引进西餐、面包和咖啡等 茅草平房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大城市) 传统的陈规陋习简约文明的习俗传统饮食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地区发展不平衡。特点思考:辛亥革命后的断发易服反映了什么政治意义?社交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又是什么?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1、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衣: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列宁装、布拉

3、吉、灰蓝色) 食:简单;凭票证购物 住:拥挤;陈设简单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人们当家作主,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平等地位。(3 3)特点:受意识形态支配,计划经济色彩浓2、改革开放后原因:衣: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穿暖到穿好) 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倡导“菜篮子工程” 注重膳食结构和营养配置(吃饱到吃好) 住:1995年启动“安居工程”;住房宽敞舒适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风俗: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外出旅游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形成了注重环保、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

4、。(3 3)特点特点:多元化,与世界接轨,出现时尚中国50年代苏式列宁装布拉吉思考:中国这一时期(50年代)的服饰以苏式的列宁装和布拉吉 为主, 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粮票、 布票、 油票思考:为什么20世纪5070年代要凭票证购物?而现在购物不再用票证?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 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的影响?外因:影响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 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 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 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民族

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等促 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 国家政策:经济发展: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方文明 冲击: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 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o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o提高了生活质量o加快了信息传递o提高了效率o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o推动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1(2010山东文综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 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 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

6、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 2(2010江苏单科9)徐珂清稗类钞 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 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 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 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3(2010上海单科23)学习历史可以 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 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 下哪一情形?(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2009广东理基6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 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

7、 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2(2009广东历史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 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3(2009上海文综综10)服饰饰体现现了社会风风尚 ,并打下了深刻的时时代烙印。中国废废除服饰饰分贵贵 贱贱的冠服制度(见见右图图),并实现实现 服饰饰制度根本转转 变变的历历史事件是( ) A洋务务运动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动 D抗日

8、战战争4(2009安徽文综综15)下列图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 社会生活的变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5(2009上海历史29)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 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 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 ,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 )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1(2008江苏历史6)1869年,教会新 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 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 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

9、料反映出 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2007上海历史B组11)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 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 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 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 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 ”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

10、影响2(2007广东历史10)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3(2007天津文综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 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 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5(2007上海历史A组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 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 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 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 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

11、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2009江苏历史22)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 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 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 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 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 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

12、请向朱家离 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 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 ,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 件是什么?(7分)【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

13、员的平 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 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 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 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2(2008山东文综29)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 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 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

14、空间。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 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 答案要点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 ,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 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 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 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 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 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不断发展,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 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 ,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 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 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 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