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85264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大学地下建筑结构第11章沉管结构11 沉管结构n1 概述n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n围堤明挖法、矿山法、气压沉箱法、盾构法以及沉 管法。 n世界上第一条沉管铁路隧道建于1910年,穿越美 国Michigan州和加拿大Ontario省之间的Detroit河 ;n沉管法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普遍应用,如今共有 100多座沉管隧道 。n二十世纪50年代解决了两项关键技术水力 压接法和基础处理,沉管法已经成为水底隧道 最主要的施工方法,尤其在荷兰。 n我国现有6条沉管法隧道:上海金山供水隧道, 另外5条在宁波(宁波甬江水底隧道)、广州( 广州珠江水底隧道)、香港(香港西区沉管隧 道、香港东区沉管隧道)和

2、台湾。 优点n1.贴河床,隧道短n2.水密性好n3.对地基适应性强n4.接头少,防水好缺点n1.干坞,场地需求大n2.开挖基槽,清淤n3.需考虑水文,气象项目盾构法沉管法隧道埋深应保持一定的覆土厚 度最小宜为0.61D可紧贴河床甚至高出河 床隧道长度相对较长相对较短断面形状基本为圆形,一般容 纳两车道断面形状多为矩形,可 容纳4、6或更多车 道防水性能纵、环向接头数量多 、防水性能相对较 差接头数量少,防水性能 好对航运影响无影响有影响水文、气象条件不受限制要考虑水文、气象条件 影响 地质条件影响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较弱地层均可适应 施工期间对地面的 影响可能产生地面变形施工期岸边隧道开挖有 影

3、响过程n沉管法亦曾称作预制管段沉放法;n先在隧址以外的预制场制作隧道管段,两端用临时 封墙密封,制成以后用拖轮拖运到隧址指定位置上 。n预先在设计位置处,挖好水底沟槽。待管段定位就 绪后,往管段中注水加载,使之下沉,然后将沉设 完毕的管段在水下连接起来,覆土回填,完成隧道 ,此之谓“沉管隧道”。 n沉管隧道有圆形和矩形两类,其设计、施工及所 用材料有所不同。n(1)圆形沉管隧道:这类沉管内边均为圆形、 外边则为圆形、八角形或花篮形,多半用钢壳作 为防水层;n (2)矩形沉管隧道:在每个断面内可以同时容 纳28个车道,矩形断面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圆形沉管、矩形沉管 n沉管结构有两种基本类型:钢壳

4、沉管和 钢筋混凝土沉管。 n优点:n缺点:9.2 沉管结构设计n沉管式水底隧道的设计:n包括几何设计、通风设计、照明设计、 结构设计、内装设计、给排水设计、供 电设计、运营安全等设计。9.2.1沉管结构所受的荷载n结构自重、水压力、土压力、浮力、施工 荷载、波浪和水流压力、沉降摩擦力、车 辆活荷载、沉船荷载,地基反力、温度应 力、不均匀沉降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地震 等作用。n作用在沉管上的水压力是主要荷载 。沉降摩擦力地基反力的分布规律 n(1)直线分布;n(2)反力强度和各点沉降量成正比, 即文克尔假定,又可以分为单一系数和 多种地基系数的两种;n(3)假定地基为半无限弹性体,按弹 性理论计算

5、反力。9.2.2浮力设计n在沉管结构设计中,有一个与其它地下建筑迥然 不同的特点,就是必须处理好浮力与重量间的关 系,这就是所谓的浮力设计。浮力设计的内容包 括干舷的选定和抗浮安全系数的验算,其目的是 最终确定沉管结构的高度和外廓尺寸。9.2.2浮力设计n1)干舷n管段在浮运时,为了 保持稳定,必须使管 顶面露出水面,其露 出高度称为干舷。具 有一定干舷的管段, 与风浪后产生反向力 矩,保持平衡。n干舷的高度应适中, 过小则稳定性差,过 大时沉没困难。n一般矩形断面的管段,干舷多为1015cm, 而圆形、八角形或花篮形断面的管段(图11 7),则因顶宽较小,故干舷高度多采用40 50cm。干舷

6、高度不宜过小,否则稳定性差 。但也不宜过大 n在制作管段时,混凝土的重度和模板尺 寸,总不免有一定幅度的变动和误差, 同时,在涨潮、落潮以及各不同施工阶 段中,河水比重也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动 。 n浮力设计时,按照最大混凝土容重、最 大混凝土体积和最小河水的比重来计算 干舷。2)抗浮安全系数n在管段沉设施工阶段,应采用1.05 1.1的抗浮安全系数。 n管段沉设完毕后,务必大于1.05,防止 “复浮”。n设计时需要按照最小混凝土容重、最小 混凝土体积和最大河水的比重来计算抗 浮安全系数。 3)沉管结构的外廓尺寸n根据沉管隧道使用阶段的通风要求及行车限 界等确定隧孔的内净宽度,以及车行道净空 高度

7、。而沉管结构的全高以及其它外廓尺寸 的确定必须满足沉管的抗浮设计要求,因此 这些尺寸都必须经过浮力计算和结构分析的 多次试算与复算,才能予以确定。11.2.4沉管结构计算与配 筋 n1).断面结构分析n其结构内力分析须经过“假定截面尺寸分析内 力修正尺度复算内力”的几次循环。n避免采用剪力钢筋 ,常采用变截面或折拱形结构 。n不能只以一个断面的结构分析来代表整节管段, 以及河中段全长的横断面配筋计算,所以目前一 般采用电算分析。 沉管折拱形结构 2)纵向结构分析n施工阶段的沉管纵向受力分析,主要是计 算浮运、沉设时,施工荷载、波浪力所引 起的内力。n使用阶段的沉管纵向受力分析,一般按照 弹性地

8、基梁理论进行计算。3) 配 筋n沉管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30- C45。n由于沉管结构对贯通裂缝非常敏感,非贯通 裂缝宜控制在0.15-0.2mm以下,因此采用 钢筋等级不宜过高,不宜采用III级和III级 以上的钢筋。4)预应力的应用n一般情况下,沉管隧道采用普通混凝土 结构而不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沉管 的结构厚度并非强度决定,而是由抗浮 安全系数决定。n当隧道跨度较大,达三车道以上,或者 水、土压力又较大时,采用预应力 。 n(a)Almendares (b)Lafontainen1-预应力索;2临时拉索;3防水层本讲要点n沉管运输中干舷设计的意义。n沉管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9、接缝管段处理与防水措施n变形缝的布置与构造n沉管结构一般都是二 次浇筑 ,常易发生收 缩裂缝 。不均匀沉降 等影响也易致管段开 裂 。 变形缝 n每节管段分割成若 干节段,一般为15 20m左右 。变形缝须满足 n1.能适应一定幅度的线变形与角变形。n2.在浮运、沉设时能传递纵向弯矩。n外排纵向钢筋全部切断。而内排纵向钢筋则暂时不予切断,待沉 设完毕后再将跨越变形缝之内排纵向钢筋,全部切断。 n3.在任何情况下能传递剪力 n变形前后均能防水, 台阶形变形缝回幻片13n1沉管外侧;2沉管内侧;3卷材防水层;4钢边橡胶止水带;n5沥青防水;6沥青填料;7钢筋混凝土保护层9.3.2止水缝带n普遍的是

10、橡胶止水带和钢边橡胶止水带 。n1)橡胶止水带n橡胶止水带可用天然橡胶(含胶率) 70)制成。亦可用合成橡胶(如氯 丁橡胶等)制成。橡胶止水带的寿命 n潮湿、无日照及温度较低 等环境理想。n地下工程中的橡胶止水带的耐用寿命应 在六十年以上。n经老化加速实验亦可断定其安全年限超 过100年。形式: n均由本体与锚着部两部分组成;n变形缝的张开度、本体部的宽度。这两个因 素共同决定着止水带所受拉力。 2)钢边橡胶止水带n钢边橡胶止水带,系于橡胶止水带两侧锚 着部中加镶一段薄钢板,其厚度仅0.7mm 左右,初于荷兰的凡尔逊(Velsen,1957) 。 9.3.3管段外壁的防水措施n沉管外防水和沉管

11、自防水两类;n外防水包括了钢壳,钢板防水,卷材防 水,涂料防水等不同方法;n自防水主要是采用防水混凝土。 9.3.4钢壳与钢板防水n在沉管的三面(底和二侧)甚至四面( 包括顶面)用钢板包覆的防水 ;n耗钢量大、焊缝防水可靠性不高、钢材 防锈问题仍未切实解决;n 9.3.5卷材防水n用胶料粘结多层沥青类卷材或合成橡胶类 卷材而成的粘贴式(亦称外贴式)防水层 。n均用浇油摊铺法粘贴 ;n卷材粘贴完毕后,须在外边加设保护层。n到幻片6 9.3.6涂料防水n施工工艺较繁,施工操作工程中会造成“ 起壳” ,无法补救;n抗拉伸能力较差。9.4管段沉设与水下连接n1)分吊法n24艘起重船或浮 箱 浮筒吊沉法

12、 浮箱吊沉法 2)扛吊法n最主要的大型工具就是四艘小型方驳; 3)骑吊法 SEP 4)拉沉法1拉合千斤顶;2拉沉卷扬机;3拉沉索;4压载水本讲要点n理解变形缝的设置原则n了解防水措施;n了解沉设方法。9.4.2水下连接n早期采用灌筑水下混凝土施工法 ;n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加拿大的台司隧道 采用水力压接法。n用水力压接法进行水下连接的主要工序是 :n对位拉合压接拆除端封墙9.5 管段接头n管段接头的构造,主要有刚性接头和柔性 接头两种。n9.5.1刚性接头n刚性接头系于水下连接(不论采用何法)完毕后,于相 邻两节管段端面之间,沿隧道外壁(二侧与顶、底板) 以一圈钢筋混凝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永久

13、性接头。n刚度较大,但沉降不匀易开裂渗漏。 “先柔后刚” 9.5.2柔性接头n主要是利用水力压接时所用的胶垫,吸收 变温伸缩与地基不均匀沉降所致角变,以 消除或减小管段所受变温或沉降应力。 9.6 沉管基础n在水底沉管隧道中,因作用在沟槽 底面的荷载,不因设置沉管而有所 增加,相反,却有所减小。 9.6.2基础处理垫平n沉管隧道的基础处理方法,大体上分为 先铺法和后填法两大类;n先铺法有刮砂法,刮石法等;n后填法有灌囊法,压浆法,压砂法等。1)先铺法n先铺法实际上是利用刮铺机将铺垫材 料(砂或石)设置成平整的垫层。 n1方环形浮箱;2砂石喂料管;3刮板;4砂石垫层(0.6-0.9m); n5-

14、锚块;6沟槽底面;7钢轨;8移形钢梁2)后填法n在后填法中,安设水底临时支座 ,临时支座大多数为道渣堆上设 置钢筋混凝土支承板,也可以采 用短桩简易墩。n灌砂法n喷砂法n灌囊法n压浆法n压砂法(1)、灌砂法(2)、喷砂 法n1预制支承板;2喷砂台架;n3喷砂管;4喷入砂垫层(3)、灌囊法n灌囊法系于砂、石 垫层面上用砂浆囊 袋将剩余空隙切实 垫密。n 空囊下沉,水面灌 注混合砂浆。n防止顶管,需严密 观测。(4)压浆法 压砂法隧道内部用通常的压浆设备,经预埋在管段底板上带 单向阀的压浆孔,向管底空隙压注混合砂浆。 9.6.3软弱土层上的沉管基 础n一般的解决办法有:n(1)以粗砂置换软弱土层;n(2)打砂桩,并加荷预压;n(3)减轻沉管重量n(4)采用桩基。n沉管隧道中 ,群桩的桩顶标高不等;n采取措施以使各桩能均匀受力 :n水下混凝土传力法;n灌囊传力法;n活动桩顶法n1钢管桩;2桩靴;3水泥浆;4活动桩顶;5预制混凝土桩;n6导向管;7尼龙布囊;8灌水;9压浆管本讲要点n理解水下连接的原理;n了解基础垫平及处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