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84766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3.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3.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3.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3.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幻灯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感觉产生过程:内 外 环 境 的 各 种 变 化感 受 器换 能 作 用神 经 冲 动传导路大 脑 皮 层分 析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一、感觉投射系统1.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的N纤维。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纤维。 特异性投射系统组 成功 能引起特定的感觉 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 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丘脑-皮层

2、的点对点投 射纤维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 多次换N元 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 点多次更N换元 投射区广泛(点对点关系) 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 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三次更换N元 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 ) 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 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上行激动系统:指脑干网状结构向丘脑的上传的系统。如果该系统功能 (应用催眠药、麻醉药)皮层由兴奋状态 抑制状态。如:非洲睡眠病:蚊咬后慢慢睡死(解剖见病变在非特异性 投射系统);患者除有一眼视觉外,无其它感觉,当遮其眼后,则慢 慢睡了;白天各种刺激上传觉醒

3、晚上各种刺激上传睡眠二、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感觉皮层结构特点:N元分布呈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 位感觉柱: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细胞柱N元兴奋时,其相临的细胞柱就受抑制, 形成兴奋抑制镶嵌模式。体表感觉区 = 3-1-2区(第一感觉区)+岛叶(第二感觉区) 本体感觉区 = 4区(又是运动区) 内脏感觉区 = 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听觉区 = 41区 + 42区 视觉区 = 17区外侧面.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感觉区位置:中央后回功能:定位明确、感觉分析不十分清晰(患者常难以描述清晰)。投射特点:左右交

4、叉:(除头面部是双侧性外);倒置分布:(除头面部是直立外);精细正比: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如拇指和食指的投射区大);(3-1-2区)第二感觉区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投射特点:双侧性投射;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2.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二)感觉皮层的可塑性1.概念:皮层N元间的广泛联系可发生较快改变的特性。2.现象:当某外周感觉单位频繁使用/或废用时,感觉皮层相应代表区会扩大/或被邻近的其他代表区占据的现象。当切除皮层某感觉代表区时,该外

5、周感觉单位的皮层投射移向周围代表区。3.机制:感觉单位与皮层的联系具有广泛的聚合和辐散联系,这些联系在废用时减弱,频繁使用时增强。临床举例:废用时:如在截去手臂者中发现,触摸其脸部可引起似乎是来自失去手臂的感觉。(其他代表区占据)频繁使用时:盲者在接受触觉和听觉信号刺激时,其视觉皮层的代谢活动增强; 聋者对刺激视觉皮层周边区域的反应比正常人更迅速而准确。(代表区会扩大) 传导路特征与临床:脊 丘 系触压觉由内侧丘系和脊-丘前外侧束传导;痛、温和本体觉 由脊-丘系传导。痛、温和部分触压觉在脊髓是先交叉后上行;本体觉和部分 触压觉则先上行后交叉。当脊髓半横断时:痛、温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对

6、 侧;本体觉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 生在横断的同侧。2.痛觉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 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 皮 肤 痛躯 体 痛内 脏 痛深部痛快痛慢痛痛觉体腔痛牵涉痛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伴有情绪反应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 持续时间短,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与慢痛相类似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内脏疾患类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 与躯体痛类似痛觉分类 :皮肤(快、慢)痛内脏痛(包括躯体深部痛)传导纤维疼痛特点 产生和消失迅速 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慢痛C)感受器产生缓慢、持续久 定位不清、

7、分辫能力差 慢痛情绪反应明显情绪反应明显 无牵涉痛有牵涉痛敏感刺激钝性刺激 (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 )锐性刺激 (切割、烧灼等)自主N传入纤维游 离 N 末 梢 (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致痛物质皮 肤 痛 与 内 脏 痛 的 比 较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牵涉痛(referred pain)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阑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

8、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机制: 会聚学说: 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角N元痛觉错觉。会聚学说易化学说: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邻近躯体感觉N元 的兴奋性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觉过 敏)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患病内脏中枢镇痛系统 感觉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定位明确的快痛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定位不明确的慢痛丘脑是传导、调制痛觉信号的重要中枢。 中枢镇痛结构:间脑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及脑干中缝核。 中枢镇痛结构活动时,可产生很强的镇痛效应。 中枢镇痛物质: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吗啡受体吗啡样镇痛效应。这类物质统称阿片样肽(opioid peptide),包括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啡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