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新版pkpm介绍讲义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84321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6.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4月新版pkpm介绍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2005年4月新版pkpm介绍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2005年4月新版pkpm介绍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2005年4月新版pkpm介绍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2005年4月新版pkpm介绍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4月新版pkpm介绍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4月新版pkpm介绍讲义(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结构模型输入1、 重新编排PKPM主界面, 项目清晰,操作方便。2 、仿Auto CAD全新操作 界面,动态查询构件及菜单 信息 3、轴线输入的新对话框1)可输入上下不同开间(或左右进深)的 轴网 2)可用键盘直接输入开间(或进深)4、构件布置 定义、布置梁、斜支撑、柱新对话框方 式使得输入它们更加方便(可以对构件 排序、检索、查询) 5 、次梁、层间梁在模型中直接输入注意:因目前程序对次梁仍采用2005版以前的数 据格式,程序只能接受符合如下条件的次梁。 布置的次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a) 使其与房间的某边平行或垂直。 b) 非二级以上次梁。 c) 次梁之间有相交关系时,必须相互垂直。

2、 次梁按主梁输入的利弊: 优点: 1) 能真实地反应结构的刚度,在大多数情况 下计算比较准确。 2) 输入、编辑方便。 3) 绘制平面结构布置图容易。能自动编次梁 号。 缺点: 1)有些情况节点过密。 2)荷载输入、编辑麻烦些。因为墙、梁及房 间数变多。 3)绘制平面结构板配筋图麻烦(房间数多)。6、 将梁、墙、柱及节点荷 载的在模型中直接输入7、上节点高1)斜梁的成批输入方式 2)局部抬高(或降低) 3)注意的问题:斜屋顶处要加长度为零的短柱梁错层、上节点高的成批输入方式坡屋面建模屋檐处未布置短柱的梁弯矩异常屋檐处布置的短柱高为零时的梁弯矩工程拼装 1)协同设计多个设计人 员同时设计不同的标

3、准 层或不同区域,最后拼 装。 2) 充分利用以前的设计 成果5、查看整体模型6、实现同步编辑 编辑操作(如对齐、删除、修改构件) 可在多个标准层中同时完成从DWG图中获取结构模型 数据1快速建立结构模型及异形 柱截面录入菜单在AutoCAD的下拉菜 单中,其名称为“转换”。具 体内容如下: 查询图素的绘制属性。关闭与转换处理无关的图素显示。自动处理天正、ABD等建筑图中构件。以交互方式进行选择定义建筑图上的构件图素。对转换的构件图素进行显示和编辑修改。在AutoCAD中直接查看转换生成的模型数据结果。进行转换的四种方式。卸载转换程序及菜单。转换成PKPM建筑模型数据 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定位基

4、点 比例(放大)斜撑的应用(五棵松体育馆 )关于建模的注意事项 (1)当在后面主菜单1中与本章菜单中模型不 一致,或发生错误时;可把各层重新生成一下 网点,(可利用节点对齐功能,则各层可自动 形成网点)。 (2)两节点之间只能有一个杆件相连,对于 两节点间有弧梁、又有直梁的情况时,应在弧 梁上设置一节点。 (3)劲性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材料属 性应定义为混凝土,结构主材应为钢和混凝土 。 (4)平面拼装,要使拼装工程和当前工程的 层信息保持一致。低层往高层拼。 (5)斜杆端点应在楼层处,不应在层间,否 则计算不予考虑。 (6)除顶层外,用上节点高、梁顶标高、错 层斜梁形成的斜梁,不能跨越本

5、标准层。 (7)层间梁不能用来做错层处理。层间梁可 以传到SATWE软件和PK二维框架软件进行计 算,但TAT软件还不能处理层间梁结构,只把 其上的荷载分担到上下楼层。 (8)按主梁输入的次梁程序默认为不调幅梁 。 (9)对于柱布置,当柱截面跨越两个或多个 节点时,要注意柱只是布置在了其中的一个节 点上。它与非布置节点处之间如果没有布置构 件,则该柱将孤立地不和其他构件共同工作。 一般应把柱截面内节点间布置上梁。 如下面第一个图,柱以B点为布置的节点,该 柱截面大,跨越了A、B、C共3个节点,这时 只有在A、C间布置梁才能把柱和A、C处的墙 等周边构件联系起来。没有这道梁A、C间楼 板将贯通,

6、不能分成两个房间。 如下面第二个图,柱也是以B点为布置的节点 ,如果不在A、C间布置梁,则A、C处的梁都 不能和该柱搭接上,而变成了悬挑梁。PMCAD软件在荷载输入中 应注意的事项 (1)所有荷载均输入标准值,而非设计值。 (2)楼面均布恒载应包含楼板自重;增加了 计算板自重的功能,此时楼面均布恒载应扣除 楼板自重。 (3)梁、墙、柱自重程序自动计算,不需输 入,但框架填充墙需折算成梁间均布线载输入 。 (4)地下室人防设计时,必须输入楼面均布 活载,但人防荷载不计入此项,应到SATWE 中的人防设计信息中输入“人防顶板等效荷载” 。地下室顶板的人防设计应到PMCAD主菜单5 楼板计算时输入人

7、防设计信息中的“人防顶板 等效荷载”。 (5)目前混凝土结构计算程序还不能考虑墙 的坡度变化情况,如山墙等。砌体结构考虑了 墙的坡度变化情况。 (6)全房间开洞”导荷时该房间荷载将被扣除 ,而“板厚为0”导荷时该房间荷载仍能导到梁 、墙上,不被扣除,但画平面图时不会画出板 钢筋,(房间荷载设为0)。全房间开洞和板厚为0” 在SATWE、PMSAP和TAT软件中,除了上述 的导荷方式不一样外,其它的处理方法是一样 的。 (11)对于向上的楼面楼面荷载可以输入负值 ,但只对板传到梁上起作用,而对板配筋不能 考虑。用户可以在PMCAD软件的“平面荷载显 示校核”中选取“墙梁荷载”选项,并选择“导算”

8、 ,从显示的梁间荷载中可以看出输入了负的楼 面荷载的房间,其相应导算的梁间荷载为负值 。 (12)程序未自动考虑梁楼面活荷载折减,用 户如需进行梁楼面活荷载折减应在荷载导荷时 将活荷载折减项选上,并点取“设置折减参数” ,根据规范选择所需折减项即可。 (13)对于中间带变形缝的砖混结构,用户应 该分别计算,因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 定砖混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力,底部剪 力法计算地震力的基本假定是结构整体布置均 匀对称、楼板连续,而中间带变形缝的砖混结 构显然不符合这个基本假定,所以应该分别计 算。 (14)砖混结构不能处理错层结构,因为 PMCAD软件中的“砖混抗震验算”是按底部剪 力法计

9、算地震力的,而且对于砖混结构,规范 也只规定了用这种方法计算地震力。用底部剪 力法计算地震力的基本假定是结构整体布置均 匀对称、楼板连续,而砖混错层结构显然不符 合这个基本假定。 (15)PMCAD软件可以计算带地下室的砖混 结构。首先在“PM交互式输入数据”中将地下室 作为一层输入,在进入PM8砖混抗震计算时, 将“砌体结构计算数据”参数中的“地下室结构嵌 固高度”输入层数(150mm,取10mm。对于负筋,用户可输入最小直径,但程序 比较后取大。 7、塑性计算时,裂缝宽度的计算采用弹性 内力。 8、裂缝宽度可手动局部调整也可自动全部 调整。9、当选择钢筋全部为二级或三级时,分布钢筋、构造钢

10、筋级别与其一致。 10、当板面荷载较大时,荷载显示为*,仅是显示格式问题,不影响板的内力计算。 11、规则房间的边界条件每边只取一种, 要么固定,要么简支。当有错层楼板时, 应注意用户干预。规则板的边界条件唯一性拉通钢筋尺寸标注负筋归并归 并 前归 并 后钢筋表与画出钢筋相对应12、分布钢筋 分布钢筋首先取,但当受力筋 12100时,取8。或当受力筋直径 14时取8。 分布钢筋面积将大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 ,且大于板截面面积的0.15%。13、构造钢筋 根据规范10.1.6条、10.1.7条之规定,构造钢 筋的要求为: 直径不小于8mm。 间距不大于200mm。 不小于相应方向纵向钢筋面积的

11、1/3; 双向板时,取相应方向的1/3;单向板时取 受力方向的1/3 。 不受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限制。计算原则1、主要是单块板独立计算内力,相邻非错层 公共边,比较后取大。楼板错层程序内定为 大于100mm。 2、活载不利组合算法: a.恒+0.5活; b.0.5活(按四边简支计算);c.前两项叠加。 3、连续板串算法。4、计算方法有弹性算法、塑性算法两种 ,但塑性算法仅限于规则双向板(长宽 比不大于2),在塑性计算时,不规则 板或单向板仍按弹性计算。 5、规则板的计算同静力计算手册;不规 则板的计算,凸形不规则板,程序用 边界元计算,凹形不规则板,程序用 有限元计算。计算原则续次梁楼板洞口

12、的修改 可单独定义柱、梁、墙、支撑的砼强度 等级或钢材等级。 增加对于悬挑板荷载类型的整理,没有 用的荷载类型清理掉。 取消梁错层菜单,直接取建模中的梁错 层信息。三、荷载校核 荷载自动避让, 智能归档, 智能编辑 由串行操作转为并列操作编辑荷载荷载归档四、梁平法施工图改进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 作效率 平法施工图进入程序后,可对所有层操 作 由串行操作转为并列操作梁归并的改进增加了竖向强 制归并功能。 将几何完全相同的楼层按用户要求进行 竖向强制归并。这不仅减少了图纸绘制 数量,还确保同一位置的梁编号相同, 并能自动绘制楼层表。图层、颜色、线型、线宽、 字符大小,标准化、客户化可编辑旧图表格方

13、式修改 优点是可快速拷贝录入,还可直接修改挑梁直接修改字符来改钢筋选筋参数控制 梁支座钢筋最大直径的控制(规范不宜 参数隐含为不采用,小柱)、挠度、裂 缝宽度的控制。选筋或绘图参数反复修改布 局不变做任何操作,都不会使已 做的工作失效。修改梁梁相交支座的新方式五、剪力墙设计设计 生成剪力墙数据和编辑剪力 墙剪力墙设计设计 原则 阴影区范围内以箍筋为主。 非阴影区外圈设置箍筋,其它为拉筋避免出现无支箍 拉筋同时勾住竖向及水平筋 配箍率计算中考虑箍筋及拉筋 有条件的考虑水平筋代替箍筋非规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 范围的取法问题约束边缘构件长度范围内阴 影区范围外的配筋设计问题 约束边缘构件长度范围内阴

14、影区范围外,即非 阴影区的配筋:箍筋、拉筋沿竖向和水平方向 间距以及纵向钢筋如何配置,规范未作明确说 明。因此实际工程中有以下多种取法: 1)配置箍筋和拉筋,箍筋和拉筋竖向间距同阴 影区内,水平方向间距同墙纵向钢筋分布间距 ,箍筋和拉筋的直径由配箍特征值/2计算得到 。 2)配置箍筋和拉筋,箍筋和拉筋竖向间距直径 及同阴影区内,水平方向间距由配箍特征值/2 计算得到。 3) 配置箍筋和拉筋,箍筋和拉筋竖向间距同 阴影区内,水平方向间距及直径由配箍特征值 /2计算得到。 4)配置箍筋和拉筋,但箍筋和拉筋分层配置, 一层箍筋,一层拉筋,箍筋和拉筋竖向间距取 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水平方向间距同墙纵向钢

15、 筋分布间距,箍筋和拉筋的直径由配箍特征值 /2计算得到。 5)仅配置拉筋,拉筋竖向间距同阴影区内,水 平方向间距同墙纵向钢筋分布间距,拉筋的直 径由配箍特征值/2计算得到。 6)仅配置拉筋,拉筋竖向间距同阴影区内,水 平方向间距及直径由配箍特征值/2计算得到。 7)配置箍筋和拉筋,箍筋和拉筋竖向间距是阴 影区内箍筋间距的两倍,水平方向间距同墙纵 向钢筋分布间距,箍筋和拉筋的直径由配箍特 征值/2计算得到。 以上七种配置方法均没有考虑墙体水平分布筋 对配箍特征值的影响,若考虑墙体水平分布筋 对配箍特征值的影响还有另外七种。必须强调 的是若将墙体水平分布筋作为箍筋计入,必须 确保墙体水平分布筋在

16、阴影区内有足够的锚固 ,并且确保施工时,拉筋拉接墙体水平分布筋 ,只有这样水平分布筋对混凝土才有约束作用 。 笔者认为最后一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仅满 足了配箍特征值/2的配箍率,没有满足规范对 箍筋和拉筋沿竖向最大间距的要求。仅配置拉 筋的做法也是不太可取的,因为这种做法,拉 筋经常没有墙体水平分布筋可拉,只能拉在纵 筋上,对混凝土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不过 绝大部分设计单位均采用这种做法。 此外,还有一部分设计单位非阴影区的配筋在 图中不表示,而是在施工说明中说明。 以上这十五种做法在实际工程中都是有的。组合边缘构件的纵筋取法及 表示方法问题 仿Auto CAD全新操作界面 ,动态查询构件及菜单信息全新操作界将计算程序中忽略的长度 小于300的洞边小段墙肢 纳入边缘构件统一考虑,并 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