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感.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84029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端午节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端午节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节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节有感端午节有感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民间习俗无论是吃粽子还是赛龙舟,实际上都是为了纪念我国两千多年前最早的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聪颖过人,辞赋之优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能文善武,精于辞令,擅通内政外交,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官居三闾大夫要职。但他后来屡遭上官大夫靳尚和南后郑袖之流的污蔑陷害,被囚禁、被流放。但他一生眷恋楚国,心系怀王,从不向邪恶势力屈服。他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人人皆醉而我独醒” ,决不与坏人同流合污。终因政治理想破灭,楚国国都被秦攻陷而抱石投入汩罗江中,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屈原的刚直不阿和爱国精神,不但受到文人学

2、士的赞扬,而且深得普通百姓的尊重,并对他的死寄予无限同情。相传屈原抱石投江后被一巨龟驮走,人们立即驾船追赶;又说屈原的尸体被鱼吞食,人们纷纷向汩罗江抛粽子喂鱼,以保全他的尸体,这就是“龙舟竞渡”和“角黍投江”的来历,后来逐渐演变成五月初五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风俗。屈原的高风亮节和在逆境中坚持真理、永不妥协的精神值得赞扬,但他一心为楚王着想,得不到楚王的支持反遭迫害,又以身报国的做法值得商榷。人们处在逆境中,不但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红楼梦中的焦大,就被鲁迅先生称为贾府中的屈原。焦大有恩于贾府,他从小跟着贾府的宁国公出过三、四次兵,从死人堆里把他背出来,自己饿着却偷东西给主子

3、吃,自己喝马尿却将水给主子喝,是他舍命救了主子,贾府才有今天的荣华富贵。焦大痛恨贾府的不肖子孙们不争气,为振兴贾府,他怒骂贾容、贾珍,结果主子不买账,反被填了一嘴马粪,实在可悲。就连被毛主席誉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老总,也有点像古代的屈原。为了中国的革命,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他一心为民,敢为人民“鼓与呼” ;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敢在庐山会议上投“万言书” 。结果被人陷害、罢官,文革中含冤而死。彭老总的悲剧就在于勇猛有余而策略不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历史上也不乏其人。同样是大诗人的宋玉,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他就比较乖巧,只学屈原的辞赋,不学屈原的耿直和谏诤,结果也成就了一番事业。虽有明哲保身之嫌,却不失为明智之举。后来郑板桥提倡“难得糊涂” ,也许出于同样的目的。再如,古代的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他被俘后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先尝苦胆,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还有三国时的刘备,被困曹营,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在自己力量弱小或不得志时,要采取谋略,养精蓄锐,学会保存自己,以便东山在起,切忌蛮干。屈原的精神值得赞许,但他的消极斗争方法却不可效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