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职演讲稿三分钟.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83821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职演讲稿三分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竞职演讲稿三分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竞职演讲稿三分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竞职演讲稿三分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竞职演讲稿三分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职演讲稿三分钟.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竞职演讲稿三分钟竞职演讲稿三分钟竞职演讲稿三分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给自己一片悬崖 。世界上第一位讲授成功学的杰出人物、世界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在他全球畅销几千万册的思考致富中,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成功学理念:“过桥抽板” 。当然,他所倡导的“过桥抽板” ,绝不是教导我们要忘恩负义,而是告诉我们在做一项不是能够轻易实现的事业时,最好把自己的退路切断,让自己无路可退,这样才能激发我们所有的潜力,调动所有的激情,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讲求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才不至于走投无路,退路便是象征着一份安稳,一份可进可退的凭借。然而,当真

2、正想要专心致志地前行时,这份安稳却也会成为成功的阻碍与懈怠的根源。每当你想要下定决心时,有个声音却告诉你不必太认真,总要留有余地,每当你想要全力以赴时,有个声音却提醒你不必太拼命,总有退路可寻,日日年年,心中的火焰一次次的黯淡下来,这无穷多的借口就垒成森森的高墙,将成功的光芒拒之门外。有些同学无论做什么,也总喜欢给自己留有余地,总喜欢沉浸在这样的话语中没事,这个明天可以背的,这个嘛,老师肯定不会叫我回答的,算了,不思考了是的,在某些时候,当我们给自己放宽要求时,我们是学得放松了,没有太多的负荷了,可是却在无形之中比别人少了太多能使自己变得更强的机会。有时候,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

3、上说,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好像人天生就有一种本能,做事前总会权衡利弊思虑周全,甚至为自己找好一条退路,那么“即使失败也能有台阶下” ,于是并不能拿出全部的经历和热情去做事,所以失败也成了预料之中。既然如此,我们是该满腹深情地哀叹一番,还是就此一蹶不振,沉沦下去?大家是否想过,也许还有更好的选择?比如正好趁此机会,给自己一片悬崖,尽管去放手一搏,任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任它渊临崖欺,被逼无路。只长啸一声,奋起一击,破釜沉舟地拼上一番,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君不闻,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

4、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 ,等等等等,这些人不都是在被逼上悬崖,看似无路时,不甘沉沦,奋起一搏,才创下了这一部部旷世奇作,留下了这千古之名吗?竞职演讲稿三分钟 这不是一个好谈的话题,因为每个人对这个话题的诠释都不一样,况且我们每个人又都在体验着这个话题的真正内涵,每个人对“活着”这个词语又都有话语权。但是今天我还是很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为什么要活着这个话题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静静的聆听下。我会很感谢的。说到“活着” ,大多数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这个问题,活与死的区别,而“活”与“死”这两个字是强烈对比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延伸为为什么活着 , 活比死的好处是什么(同学们有想到过这个

5、问题吗)我把我活着的原因归结为三点:首先,活着有很多好处。比如,我可以上大学,认识大学里的好友,还可以在这里认识演讲老师以及学弟学妹们。可以享受生活,可以追逐梦想,可以追寻爱情,也可以不用担心死后被火化,也不用担心死后灵魂到底归于何处。等等,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其次,责任让我们只能活着。如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等。如果选择死的话,会让身边关心你的人难过。如果我是一个人的话,我做很多事都会没有顾忌的,但是我不是,所以在做很多事之前我会考虑顾忌到身边关心我的人。我想这也是造成我至今优柔寡断的性格的原因吧。呵呵再次,死也不容易。先不说你要选择怎样的死法,到底死时要不要化妆,穿什么衣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很复杂。我们姑且就说下我们死后安葬的问题吧。墓地有多贵?以北京为例,总价四五万元的墓地属于最便宜之列,而 10 万元50 万元之间均属中档,最贵的“豪华墓”可达数百万元之巨;从单价看,万安公墓部分墓地要价万/平方米,超过了北京 2 月住房均价万/平方米的九倍(数据来自南方周末的天价墓地一文)。所以无任是公益性公墓还是经营性公墓价格都是很贵的。活着做房奴,难道死后还要做墓奴吗?所以,我不死,一定得活着,而且要活的好好的。 非诚勿扰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活着的时候人挤人,死了还要人挤人。(以昌北缨上公墓为例)无奈啊。相比较,还是活着吧。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