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素材 (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83810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素材 (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素材 (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素材 (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素材 (新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素材 (新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素材 (新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9.2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素材 (新版)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节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资料 9-2-1 爱牙日的由来及历年爱牙日中心主题 资料 9-2-2 常见牙科疾病与健康口腔的 4 要素 资料 9-2-3 龋齿 资料 9-2-4 唾液腺 资料 9-2-5 人体的最大消化腺肝脏 资料 9-2-6 肝脏的作用 资料 9-2-7 胰腺 资料 9-2-8 消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资料 9-2-9 小肠 资料 9-2-10 消化系统资料 9-2-1 爱牙日的由来及历年爱牙日中心主题 1989 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 9 月 20 日为全国爱牙日。 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

2、及教 育,增强口腔键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 腔健康水平。 我国的龋病、牙周病患者众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因此,解 决牙病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建立爱牙日是加强口腔预防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 重要举措。 历年的爱牙日中心主题是: 1989 年:人人刷牙,早晚刷牙,正确刷牙,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 1990 年:爱牙健齿强身。 1991 年:爱护牙齿从小做起。 1992 年:爱护牙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1993 年:天天刷牙,定期检查。 1994 年: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 1995 年:适量用氟,预防龋齿。 1996 年

3、:少吃含糖食品,有益口腔健康。 1997 年:爱牙健齿强身,预防龋病。牙周疾病,健康的牙齿伴你一生。 1998 年:健康的牙齿,美好的微笑。 1999 年:老年人的口腔保健。 2000 年:善待牙齿。 2001 年:吸烟与口腔健康。 2002 年:关注牙周疾病。 2003 年:关注牙周疾病。 2004 年: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资料 9-2-2 常见牙科疾病与健康口腔的 4 要素2据全国牙防组织调查,我国儿童乳牙龋齿率为,成年人牙周不健康者高达 ;达到口腔卫生良好指标的成人只有.;每个老年人就有人全口没有 一颗牙。 健康的口腔应具备个要素。没有任何疼痛和不适;良好的功能,包括咀嚼、吞咽、 语言功

4、能等;心理方面:外观正常、不影响自尊、个人满意;社会方面:不影响社会交流。世界卫生组织给“口腔健康的标准”下的定义为: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 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 牙科专家指出,常见的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饭后及时漱口;早晚坚持刷牙;儿 童到个月检查一次牙齿;成年人到个月检查一次口腔;成年人半年洗一次牙。资料 9-2-3 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 ,真正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龋齿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硬组织中的无机物脱矿,有机质分解,从而造成牙体组织缺损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龋齿 初起时牙齿龋坏部分的色泽及硬度改变,继而发生牙组织的实质性缺损而形成龋洞,病变 继续向深部发展,

5、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并发症,甚至成为口腔病灶而影 响全身健康。 (1)临床表现 不论乳牙或恒牙都可以发生龋齿,病变的进行一般都很缓慢,先是牙釉 质发生龋蚀,牙冠龋坏的部位色泽变成灰黯,牙面上不光滑,易有牙垢堆积。龋齿初期患 者不感疼痛,当龋洞发展到牙本质时,遇到冷、热、酸、咸、甜的食物时才发生疼痛(一般 是酸痛)。如果龋洞较深,与牙髓接近或蛀穿到牙髓,上述性质的刺激可引起难以忍受的酸 痛。龋洞内经常有食物嵌入,发出腐败难闻的臭气。随着龋洞不断地扩大,牙冠就会一块 块地崩溃,最后只留下残余牙根。 龋齿初起时,可见牙釉质呈白垩状或浅褐色,表面粗糙。进一步发展可见患牙的硬组 织有大小不

6、一、边缘不整的洞形缺损,多呈黑色,最后可见残根或牙冠大部分破坏。 (2)治疗 当龋后未发生牙髓炎以前,去除腐败组织,用适当的材料充填龋洞。如龋 病已引起牙髓炎或尖周炎,则应进行牙髓治疗,再行填补。丧失咀嚼功能,无保留价值的 牙齿;牙冠缺失过多或残根均应拔除。 (3)预防 龋齿的预防方法,从个人来说,必须讲究口腔卫生,做到每天刷牙,饭后漱 口,临唾前不吃零食,最好是坚持睡前刷牙一次。刷牙的方法要正确,刷牙时,牙刷要上 下移动,刷咬合面时,要来回刷。牙齿的内侧面也应注意刷净,将残留在牙面牙缝隙里的 食物彻底清除。儿童 4 岁前可由父母帮助清洁口腔,4 岁时即可教其刷牙方法。定期检查, 发现龋齿及时

7、填补。采用含氟化钠或氟化亚银的牙膏,按照正规的刷牙方法、可起到一定 的防龋效果。资料 9-2-4 唾液腺3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 一、唾液腺的一般结构: 1、腺泡: 由单层立方或锥形细胞组成,在腺细胞和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腺泡分为三种: 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细胞组成,分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浆液性腺细胞胞质染色较 深,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可见较多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圆,位于基部,顶部有较多 嗜酸性分泌颗粒,酶原颗粒。 粘液性腺泡: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分泌粘液。粘液性腺细胞胞质染色较浅,细胞核扁圆 形,居细胞底部,顶部有粗大的分泌颗粒,粘原颗粒。 混和性腺泡:浆液性腺泡和粘液性腺

8、泡共同组成。常见浆半月,由几个浆液性腺细胞位于 腺泡底部,呈半月形排列。 2、导管: (1)闰管:管径小,单层立方或单层扁平上皮。 (2)纹状管:单层高柱状上皮,核位于顶部,胞质嗜酸性,基部有垂直纵纹,吸收 Na+, 排出 K+,吸水或排水,调节唾液中电解质含量和唾液量。 二、三种唾液腺的比较: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腺泡纯浆液性混合性(以浆液性为主)混合性(以粘液性为主)半月无少多闰管长短无纹状管较长最长不明显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多,粘液 少含唾液淀粉酶少,粘液 多以粘液为主唾液量25%70%5%4资料 9-2-5 人体的最大消化腺肝脏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

9、部和上腹部。 我国成年人的肝脏的重量,男性为 1230-1450g,女性为 1100-1300g,约占体重的 1/40- 1/50。在胎儿和新生儿,肝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 1/20。我国人肝长径、阔径为 25X15cm。 因为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肝脏呈棕红色,质软而脆。肝右端圆钝厚 重,左端窄薄呈楔形,有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上面隆凸贴于膈,由镰状韧带分为 左、右两叶;下面略凹,邻接附近脏器,此面有略呈 H 形的左右纵沟及横沟,右侧沟窄而 深,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右纵沟阔而浅,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窝通过 下腔静脉。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

10、肝门。肝的大部分位 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成人肝的上界一般在 锁骨中线交于第 5 肋水平。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部左、右肋弓之间露出 3- 5cm,贴靠腹前壁,所以,正常时在右肋缘下不易触及肝下界。如果肝上界的位置正常,成 人如果在右肋缘下触及肝脏,则为病理性肝肿大。小儿肝脏下界可低于肋弓。由于肝上面 借冠状韧带连于膈,故当呼吸时,肝可随膈的运动而上下移动,升降可达 2-3cm。腹上部 以及右季肋区如受到暴力打击或肋骨骨折时,可导致肝脏破裂。 肝的邻近脏器为左叶上面膈邻近心包和心脏。右叶上面膈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 肝右叶脓肿有时侵蚀膈面而波及右

11、胸膜腔和右肺。右叶后缘内侧邻近食道,左叶下面接触 胃前壁,方叶下接触幽门,右叶下面前边接触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 边接触肾和肾上腺。 肝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为基础,可分为五叶、四段: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 右后叶尾叶;左外叶又分为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外又分为右后叶上、下段。肝脏被许多 条韧带固定于腹腔内,肝脏表面被灰白色的肝包膜包裹着。肝脏的血液供应 3/4 来自门静 脉,1/4 来自肝动脉。门静脉的终支在肝内扩大为静脉窦,它是肝小叶内血液流通的管道。 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资料 9-2-6 肝脏的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最

12、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据估计,在肝脏中发生的 化学反应有 500 种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 只能生存 50 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肝脏的血 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 1/4。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 1000-1200ml。肝脏的主 要功能是进行糖的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 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 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1.肝脏的胆汁分泌作用: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 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

13、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每天有 600-1100ml 的胆汁,5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 2.肝与糖代谢:单糖经小肠粘膜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 贮存。一般成人肝内约含 100g 肝糖原,仅够禁食 24 小时之用。肝糖原在调节血糖浓度以 维持其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劳动、饥饿、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肝细胞又能把肝糖 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 3.肝与蛋白质代谢: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 作用,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循环供全身器官组织需要。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 由于血浆蛋白可作为体

14、内各种组织蛋白的更新之用,所以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作用对维持 机体蛋白质代谢有重要意义。肝脏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所 以肝病时血浆蛋白减少和血氨可以升高。 4.肝与脂肪代谢: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 再转变为体脂而贮存。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肝脏,然后进行分解。在肝内, 中性脂肪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此反应可被肝脂肪酶加速,甘油可通过糖代谢途径被利 用,而脂肪酸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肝脏还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脂合成的主 要器官之一。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5.维生素代谢: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

15、人体 95%的维生素 A 都贮存在肝内,肝脏 是维生素 C、D、E、K、B1、B6、B12、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 6.激素代谢: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 性。当患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醛固醇和抗利尿激素灭活障碍。 7.解毒功能: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的有害物质及 微生物抗的性物质,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肝脏解毒主要有四种方式:(1)化学方法: 如氧化、还原、分解、结合和脱氧作用。 (2)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来自肠道 的细菌,可随胆汁分泌排出。 (3)蓄积作用;(4)吞噬作用。肝脏是人体的主

16、要解毒器官, 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排出休外。 8.防御机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肝静脉窦内皮层含有大量的枯否 氏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门静脉血中 99%的细菌经过肝静脉窦时被吞噬。因此,肝脏 的这一滤过作用的重要性极为明显。 9.调节血液循环量:正常时肝内静脉窦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从肝 内静脉窦排出较多的血液,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 10.制造凝血因子:肝脏是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 12 种凝血因子, 其中 4 种都是在肝内合成的。肝病时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倾 向。 11.热量的产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都有肝脏参与。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由身 体内脏器官提供。在劳动和运动时产生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在各种内脏中,肝脏是体内 代谢旺盛的器官,安静时,肝脏血流温度比主动脉高 0.4-0.8 摄氏度,说明其产热较大。 12.肝脏的再生能力:动物试验证明,当肝脏被切除 70-80%后,并不显示出明显的生理紊 乱。而且残余的肝脏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