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83792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思录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沉思录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沉思录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沉思录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沉思录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思录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思录读书笔记.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思录读书笔记沉思录读书笔记沉思录读书笔记 公元 121 年,那是离现在无比遥远的一段岁月。那一年在西方古罗马,一个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来到了世上,他就是马可?奥勒留?安东尼。他的伟大也许不在于他的战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留给后人的一本书,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一本 XX 余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的书:沉思录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 , 人学会了思考,就不会使自己迷茫,沉沦,见识肤浅。拜读了沉思录 ,我只能说是稍有意会,尚不能参透其精髓,可能是我阅历浅,也可能是我思考不够深刻,但我还是被这本书吸引,至少它让我震撼同时让我学会了思考。“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

2、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作者好似一个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自我灵魂解剖,对自己进行告诫。孔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

3、么。 “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 ,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最长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为同一。 ”有些人活着喜欢缅怀过去,有些人活着喜欢幻想未来,这两种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挥霍现在,真正生活的智者是活在当下。我们曾纠结于过去的种种伤疤,桎梏于历史的层层包袱;我们亦曾迷茫于未来的种种未知,迷茫于将来的袅袅迷雾;我们郁结,我们痛苦,我们烦躁,我们恨不能穿越

4、时空。不是过去,不是将来。人们一生中将面临无数个“现在” ,我们所过的生活亦是由无数个“现在”所拼接而成, “现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它是礼物,也是恩赐。我们唯一可控的只有“现在” ,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要在懊恼中放任可控的“现在”流转成不可控的“过往” ,在彷徨中措手不及地迎接“将来”化为“现在” 。“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 ”不是让你把自身隔绝于尘世之外,而是做最真实的自己,时刻看清自己的内心,不随波逐流,不因他人的品评或妄言而随意改变人生信条。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

5、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相信大家耳熟能详,我觉得它与沉思录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应该珍惜在尘世历练的这次机遇,未必功成名就,并非一定名垂青史,不求闻达诸侯,高居庙堂,只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颗包容的心,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生死,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过往的失意,无碍于今天我们以良好的心态等待旭日的升起,面对崭新的一天,喜迎身边的人与事。同样,曾经的辉煌亦不是你今天可以长久炫耀的资本,因为它已经被定格在逝去的“现在”中,且不同时存在于你当下拥有的“现在”里。不要等!有爱,请现在说出;有梦,请现在追逐;有事,请现在去做 “活在当下”这就

6、是生命最美好的礼物。沉思录是一本朴实无华又真诚无比的书,它就像青橄榄,第一口咬下去,有点涩口,细细品味,又甘之如饴!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这样的一本书,不适合快速阅读,只能让你慢慢浏览,静静品读,凝神静气反复摸索。这是一本有着点化之功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让人边读边走神儿的书。我读沉思录的时候,会经常深入其思想,脱离日常的喧杂而进入沉思我钦佩于奥勒留,这个一代帝王的伟大卓越的思想与其人格魅力,他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神话。奥勒留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是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梁实秋曾感叹道:“以一

7、世英主而身兼哲学家者除了奥勒留外,恐无第二人了。 ”奥勒留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 。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它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处宫廷和身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

8、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拂去浮躁,慢慢走进他的沉思,且听他的心灵之语,不知会不如他一样宁静下来?“一切的事物消逝得这么快,他们的形体消失在这宇宙里,在永恒中他们亦很快被遗忘,那一切的感官方面的事物,尤其是那些用快感诱惑我们的,或用痛苦

9、威吓我们的,或被虚荣所艳羡的多么无价值?”这沉思着的奥勒留,仿佛是赫拉克里特了这个伟大的哲学家。一切都在流逝,一切均不构成价值,所谓的帝王之位,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是由于他这种超越尘世的思维,使得奥勒留非常淡薄他那万人景仰的位置。即位至尊,他并不因之而喜,他只是把皇帝当成自然安排给他的一个过程,一个职位,他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完成这个自然的过程,尽善尽美地做好他职责之内的事情。奥勒留用他的智慧和善良施福泽于民,但他否认他是在做好事,他亦不要人民的赞誉。他在他的沉思录里写道:“名誉算什么呢?试看,一切事物很快就被遗忘,过去与未来是什么的一片空虚!赞美之辞是何等的虚妄!” 奥勒留具有强烈的出世精神,他渴

10、望一种灵魂的生活,像苏格拉底那样。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说:“他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各种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就是引退并去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的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 ” 诚然,他没有去做庄子式的隐士,飘逸于林间。也不像佛祖那样放弃王位去托钵寻道。而是如孔子所主张的,在其位,则谋其政,积极做好他的政务,为了罗马帝国,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怀着一种出世的精神,悲悯入世吧。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奥勒留亦是这样想着的么?他说:“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乃是最为庸俗的事,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你自

11、已的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已的灵魂更为清净,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即边可获得宁静。 ”隐居在自已的心灵里去,这是一种怎样的灵魂?奥勒留并没有隐于朝,他兢兢业业治理国家,隐居在灵魂里。 奥勒留戎马一生,宠辱不惊,他没有把权力看作是庄子认为的腐鼠,也不沉迷权力,而是把皇权视为他生命中的职责。他恪守罗马法律,权力受制于宪政体制。公元 161 年,奥勒留为了实现权力的更大分立,特别邀请维鲁斯做皇帝,于是罗马帝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两位皇帝共治的局面。作为具有宇宙意识的哲学家,视物质为稍纵即逝的思想者,他的宽容是他思想意识的必然。公元 175 年,罗马将军卡西乌斯在亚洲反叛

12、,自立为帝,奥勒留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表示愿意逊位给他的叛将,后卡西乌斯被部将所杀,叛乱就此平息。当将领们前来进献卡西乌斯的头颅时,奥勒留说:“我甚遗憾没有宽恕他的机会了。 ”他这样说并非是如某类人似的表演慈悲,而是他视人世若尘埃的宇宙精神的必然体现。奥勒留深受苏格拉底的伦理学影响,认为幸福是过一种理性的生活,理性即是道德,遵循自然之道便为德,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终归是一快翡翠,我要保持我的颜色,在理性的正途上,阻止你前进的人,永远不能妨碍你做正义的事。 ”他像一个孔子式的君子,吾日三省吾身,思考怎样去做一个厚德之人,他的道德观又不时地有宗教色彩在闪现,对神充满了虔敬。他说:“要爱人类,要追随神。 ”一边爱着人类,一边追随神,具体这样心灵的人,淡泊于名利是非常自然的了。 两千年前奥勒留写下了沉思录 ,两千年后,今天的人们读来依然会感到震撼,这也许就是伟大作品的伟大之处。但在今天看来,这位帝王的“独白与沉思” ,与其说是悲观的,倒不如说是更接近于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宁静和豁达。一个人一旦具有了胸襟博大、高瞻远瞩的意识,心理视野就开阔多了,尘世的琐屑烦恼肯定也不至于对他造成多大的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