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83591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重庆市北碚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研究”研究报告北碚区复兴镇中心校课题组“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研究”系重庆市北碚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 XX 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XX-01-04)。自 XX 年 9 月开题至今,历时两年,完成预定研究任务,现作研究报告如下:“留守儿童”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农村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多,他们走南闯北去打工赚钱,为的是谋求更好的新生活,但他们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

2、数量的增多。导致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还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普遍存在的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教育的问题也成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这些孩子也成了倍受社会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强调,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要在完善法律政策、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权益;强化政府主导、源头解决问题;扩大宣传倡导、动员社会关爱等三个方面下功夫。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义务教育法 ,把做好留守流动儿童教育

3、工作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对留守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倾斜和支持,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同时,要在留守流动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重庆大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开展的城镇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主要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四川泸洲白节镇三华小学开展的农村地区小学留守儿童品德养成教育探索 。对留守儿童品德养成教育进行探索与总结,寻求可操作的机制和方法。北碚区龙凤桥小学刘冬梅老

4、师主持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此项研究旨在有效解决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内因起作用。可见,一个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灵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关注对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学生正确的行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全社会都在呼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多关注对留守儿童的品行是否真正起到

5、了教育指导作用,是否真正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性和教育的特殊性更应受到关注。2.儿童教育心理学关于儿童品德行为形成理论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指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和研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形成良好品行的规律和方法。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

6、儿童品行指导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德育管理的实际,校社结合的运行模式填补了学校德育管理的空间;通过研究使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得以解决,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品行指导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课题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文明习惯、卫生习惯、遵章守纪、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心理健康”六个方面进行品行指导,旨在通过研究,矫正留守儿童特别是重点对象留守儿童的不良品行,成为品行优良的儿童,让学校放心,家长放心,社会放心。“校社一体化”指学校与社区、街道融为一体,协同配合共同开展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研究。“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六至十三周

7、岁以内的儿童。“品行指导”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文明习惯” 、“尊敬师长” 、 “卫生习惯” 、 “遵章守纪” 、 “乐于助人” 、“心理健康”六个方面的品行指导。(一)研究目标总体研究目标和任务是通过两年研究,紧紧把握学校工作和社区工作的特点,探索出适合于其它学校可借鉴的运作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二)研究内容1.研究留守儿童存在的品德行为偏差及其对儿童成长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品行指导方法;形成有利于农村小学生品行健康发展的管理职责和办法。2.研究社区在留守儿童品行指导方面应该履行的职责,建立起一种长效的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的管理模式

8、。3.构建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的运作模式,形成留守儿童品行指导评价细则。(三)研究方法和原则1.研究原则(1)科学性原则。强调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操作过程,在研究中践行校社结合,真正做到科学求真。(2)实效性原则。研究与工作紧密结合,学校与社区紧密结合,把研究工作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讲究实效,不走过场。(3)过程性原则。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重在过程,强调落实,关注发展。学校要坚持把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研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并要有延续性的研究。2.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思考、发现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行偏差的问题并确立“文明习惯” 、“尊敬师

9、长” 、 “卫生习惯” 、 “遵章守纪” 、 “乐于助人” 、“心理健康”六个方面的研究方向;(2)文献法深入探讨有关文献及其对该课题研究的作用,通过文献查阅进一步了解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坚定对本课题研究的信心(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或数据,不断对计划加以改进和运作模式的调控,促进留守儿童品行的转化实现 A 级达标。(4)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确定科学的研究策略,即: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行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类并形成调查报告;采用学校、社区协作的模式共同开展品行指导。(5)个案分析法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各类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形成典型的品行指导个案。(三)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XX

10、 年 6 月9 月中旬学习有关儿童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书籍,举办理论讲座积累相关理论知识。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课题申报,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建立留守儿童学习行为、道德行为、重点帮助情况统计资料。设立班级留守儿童学习学习、道德行为考核鉴定制度。2.实施阶段:XX 年 9 月XX 年 10 月制定各阶段实施计划,全力推进实验研究。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质性研究;写好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同时请专家进行课题论证。开展班主任品行指导操作培训,完善班级品行指导管理资料,努力做到科学性、规范性。讨论修改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评价细则,将 8 个指标调整为 6 个。确定课题主研人员、

11、学校联系人、班级联系人、社区联系人研究职责。形成操作体系,对全镇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研究实施有效指导。按单月和双月进行转化数据统计,并对重点对象实施班主任、科任教师、社区品行指导包干,促进其品行转化。按期召开学校社区联席会,及时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过程中的新问题,逐步完善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的运行机制。组织研究人员进行论文、个案写作和结题有关资料准备的培训。针对对留守儿童的品行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寻找正确的、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方法,并进行反复验证,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3.研究总结阶段:XX 年 10 月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完成一

12、份有设计、有实施、有分析思考的关于留守儿童行为教育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一)研究成果1.基本形成了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模式(1)建立校内品行指导网络一是突出重点的研究,根据各班确定的 23 名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帮扶研究对象;二是研究如何发挥科任教师参与品行指导的作用;三是研究镇级骨干教师担任每个年级的班级联系人如何协助班主任开展留守儿童品行指导;四是研究课题组与莲华中学联系,如何对已毕业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调查指导。(2)建立社区品行指导网络为实现“校社结合” ,我们加强两个层面的联系和沟通。一是争取政府支持,镇政府统一要求每个村和街道有专人分管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工作,把主动配合学校的

13、课题研究作为年终考核条件之一。二是研究各学校加强与当地村社的联系和沟通,各社区领导与家长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品行指导,让他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有人爱,有人护,有人帮” 。同时,各村社领导对辖区内重点留守儿童对象实行包干指导,并对他们在社区的表现情况作出鉴定,保证了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的实效性。(3)建立家、校、社联动指导机制一是学校设立社区联系人,负责将各校的留守儿童在校的表现情况与社区领导进行交流,同时也将留守儿童在社区和家庭的相关表现带回学校,指导德育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二是召开“三会”:托管人的培训会,每一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对一些年老体弱,无力到校听课的老人(隔代家长)采取家访的形式进行培训,重点是让他们把握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尺度;留守儿童家长的培训会,学校趁留守儿童的家长们返乡探亲的节日,集中对他们进行专题培训,从而提高品行指导的有效性;家、校、社区联席会,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交流、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