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鉴赏2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81718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意象鉴赏2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古诗词意象鉴赏2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古诗词意象鉴赏2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古诗词意象鉴赏2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古诗词意象鉴赏2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意象鉴赏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意象鉴赏2(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 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 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 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 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 古诗词中的 意象鉴赏 菊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称赞 它坚强的品格,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 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唐人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 洁品格的追求。 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 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菊花饮酒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2、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菊花隐士的象征 菊花斗士的象征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 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菊花伤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 醉花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 思的对象。“东篱

3、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 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晋王淑之 兰确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唐杜甫 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太宗 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元稹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

4、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赵昌寒菊 宋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轻肌弱骨散幽葩, 更将金蕊泛流霞。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百草摧时始起花。重阳后菊花 宋范成大寂寞东篱湿露华,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屋照泥沙。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只看重阳一日花。 九月十二日折菊 宋陆游 黄花芬芬绝世奇,黄花芬芬绝世奇, 重阳错把配萸技。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堪笑儿童道过时。菊花 宋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赋十月菊金元好问秋

5、香旧入骚人赋, 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菊 明沈周秋满篱根始见花, 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咏菊 宋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不是春光外菊花。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尽借篱落看秋风。晚香轩 明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秋,不畏风霜向晚秋, 独开众卉已凋时。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圃苔三径,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节过重阳雨一篱。秋色苍茫人欲醉,秋色苍茫

6、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坐对幽轩每赋诗。采桑子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 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 “僧敲月下门 ”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而“披月踌躇”、“揽 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 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 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 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月月的意象是生命

7、的时间飞逝, 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 的演绎, 是爱的寄寓和沐浴。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 意”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 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月的边塞意象。 二、月的时间意象。 三、月的愁绪意象 。 四、月的情爱意象。五、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意象。 一、月的边塞意象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 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空间点缀成了苍茫 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 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

8、,特别是盛唐时期的 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 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 术魅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雄浑苍茫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开朗壮阔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浩渺闲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雄心忧患。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 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 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 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 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 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 的悲剧,尽情地展

9、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 中。三、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 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因 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作为愁 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 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 离的艺术氛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的悲欢离合 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 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故人看见 月亮很容易触景

10、生情,想起故乡、亲人。最典型的当是李白的静 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 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这首诗写离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在那清秋的深夜,词人 独自登上西楼。从“无言”和“独上”中可见他愁思之深和身影之 孤单。这时他抬头一看,只见残月如钩,这既是写实,也是象征。 试想,连月亮都是残缺的,人世团圆又有何望?月如钩又会在词人 心上增加多少孤寂愁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总 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 ,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

11、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四、月的情爱意象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 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 处,月便自然与爱相连了。张九龄“海上生明 月,天涯共此时” 深挚的情与爱;“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月,爱的禅意 、爱的见证。五。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 渭城朝雨浥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勃)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2、王昌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 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杨柳管离别(刘禹锡 )柳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 发了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此时忧 愁的深刻程度。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 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 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 别行旅之苦。鸿雁的意象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 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

13、出无尽的忧思。如:闻 雁 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 塘 赵 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雁,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 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 浓的乡愁。鸿雁的意象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 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 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的,因 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 漂泊的意象。如蒋

14、捷虞美人听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在浩淼的江水与低压的阴云之间,只有一只孤雁在凛冽的 寒风中哀鸣,显得那样孤单、渺小、无助。词人正是借用 孤雁的形象来抒发自己风雨飘摇中流浪江海的悲凉心境。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细雨、烟雾的迷蒙,似愁绪绵绵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王勃)日暮乡关和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和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崔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杜牧)燕子不归春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不归春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柳永)(柳永)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不管烟波

15、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保)(郑文保)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 )细雨、烟雾7、 捣衣 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温 子升)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李煜) 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 (登楼,登台) 登高的意象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 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 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 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 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 踪迹,何事苦淹留! 柳永八声甘州登高的意象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李煜)草色烟光残照里,无人谁会凭栏意(柳永)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一上高楼万里愁 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 间与永恒的时间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 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 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 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