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180987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针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平衡针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平衡针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平衡针的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平衡针的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针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针的临床应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平衡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铜梁中医院 平衡针疗法是通过针刺体表的特定的反 应点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临床常用于颈肩腰腿痛、高血压、高血 脂、糖尿病等疾病的疗法,具有安全简 便、一穴多病、快速见效的特点。其特点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 高 级 指 挥 系 统,通 过 针 刺 机 体 的 信息高速公 路 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 再调整, 间接地 依 靠 病 人 自 身 来 治 疗 自 己 的 疾 病,最 终调整机体趋于健康平衡状态平衡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中医的心神调 控 理 论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是指大脑的生理功 能 活 动,而中医把大脑的生理功能 活动归于心 古人把 心 作 为 五 脏 六

2、 腑 之 大 主 是 与 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 医门法律 所说: 故忧动于心则肺 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 动 于 心 则 肝 应,恐 动 于 心 则 肾 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心 主 神志的生 理 功 能 正 常 则 精 神 振 奋,神 志 清 晰,思 维 敏 捷,能对外界信息作出及时的正常反应 反之,思虑多 西医的神经调 控 理 论 机体的神经调控系统是在 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完成对机体内外环境 刺激规律的应答 平衡针灸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针刺神经干或神经 支,通过神经信息传导通路传入大脑高级中枢神 经系统 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接收外界给予的较强 信息可立即作 出 应 激 反 应

3、,并充分调动体内 所贮藏的能量物质 中枢递质,以最快的速度最佳 捷径通过传出神经和可利用的其他信息通道,到 达 病 变 的子系统,从而进行自我修复,以达到 机体自身的生理平衡状态 心理平衡理论 心理平衡是指每个人通过 神经调控系统对一切客观事物产生的一 种正确认识和反应 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是 通 过 人 体 的感觉听觉 味觉和感受器接受外来刺激,进 而 迅 速刺激转换为信息,然后通过信息系统 快速传到中枢调控系统进行反馈 调 节 中医七情理论之心说 七情的产生与人 体 五 脏 密 切 相 关 素 问 阴 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 生 喜 怒 悲 忧 恐可见七情产生于脏腑

4、的功 能活动 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而心却在七情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如心 者,君 主 之 官 也,神 明 出 焉 , 说 明 心 神 通过统领脏腑,主持血脉,以 调节各脏的功能活动及其各种不同的七情 变化,从而维持各脏腑之间的平衡协调和 人体 生 命 活 动 的 正 常 进 行取穴原则 1.特异性取穴 2.交叉性取穴 3.对称性取穴 持针方法:针刺方法 1.提插手法 2.强化针感手法 3.一步到位手法 4.两步到位手法 5.三步到位手法常见病的平衡针疗法 项痹病 取穴:颈痛穴 定位:位于手背部,半握拳第四掌骨 与第五掌骨之间。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双侧取穴 肩凝症 取穴:肩痛穴 定位:足三里穴下二寸偏于腓侧一寸 取穴原则:一侧肩周炎采用交叉取穴, 双侧肩周炎采用双侧取穴。 腰痛病 取穴:腰痛穴 定位:前额正中 膝痹病 取穴:膝痛穴 定位:手臂伸直,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取穴原则:一侧膝痛采用交叉取穴,双 侧膝痛采用双侧取穴。 禁忌症: 妊娠期妇女 注意事项: 1.对初诊者、恐惧针灸者,采用卧位, 再给予强化性针感时应先从轻度针感开 始。 2.当个别患者针刺部位出现不适时,可 选择与其相称部位指针疗法解除不适感 。 3.应用提插手法时,提插次数应控制9次 以内,以减少局部软组织的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