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高等教育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518042 上传时间:2017-03-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高等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高等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高等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高等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高等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高等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高等教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波特钻石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台湾高等教育之竞争策略蔡 明 田国立成功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副教授庄 立 民国立成功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博士研究生摘 要我国在经济国际化的冲击下,未来高等教育面临开放自由竞争的教育市场挑战,本研究根据教育市场导向模式、全面品质教育及波特的钻石理论的分析架构为理论依据,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创造竞争优势的策略作法,试图提出一具有普遍解释能力的理论架构。由于研究主题较少见诸文献,研究设计上采取定性的探索性研究法,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调查、档案资料分析及比较研究。比较研究对象选取了教育改革成效卓著的美、英、日、澳与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发展策略进行比较研究。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竞

2、争策略,本研究以机会 、 政府 、 需求条件 、 生产因素 、 大学教育上游体系 、 大学策略、结构及竞争六个关键因素之策略优势为思考中心来发展竞争策略,在各关键因素的互动及双向强化关系下,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策略。关键词:高等教育、竞争策略、钻石理论壹、绪论一、研究背景与动机学习型社会的改造工程已陆续在世界各地展开,跨世纪的寻宝之旅已经启航,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台湾,极需开始打造那把开启未来的钥匙,当全球已进入脑力产业 (的时代,未来人类面对的除了社会急遽的变迁外,脑力密集的无国界竞争已渐渐成为国际间互动的模式,因此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论调也甚嚣尘上,然国家竞争力、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关键因素皆在

3、教育。为了预备新世纪全球性的竞争,90 年代教育改革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各国都开始了教育改革的历程,美国、日本、英国、澳洲、纽西兰及韩国等国,先后皆检视了本国教育的缺失,并寻找新世纪的教育方向和作法,各国基于环境需要各有其重点,但在改革的层次性、全面性过程的重视及国际间的比较与相互影响上则是全球一致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扩充、自治或多元化,均对教育的市场机能具有强化作用。前教育部长吴京曾于民国86 年于国际大学校长会议揭示台湾地区大学教育改革的五大方向: 元的高等教育通路; 上所述,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不仅应由中央由上而下 (描绘远景,教育体系本身更应由

4、下而上 (进行变革,从增强市场运作机能,发展竞争策略做起,而高等教育在此动态的变革过程中则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 2000 年国家竞争力排名,我国由去年第 18 名降为第 22 名,政府实施跨世纪国家建设计划 ,施政重点之一乃积极推动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再加速公营事业民营化、发展亚太营运中心,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及推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四项政策的带领下,以达到提升国家竞争力为目标,近年来我国为了达成及早加入 目标,开始与欧洲联盟、美国、纽西兰等国谈判,其中尤以纽西兰态度最为强硬,要求国内准许国外高中职学校、函授学校、远距教学、外国大学及中介服务业来台合法招生。

5、未来我国加入 各会员国皆可比照纽西兰条件办理,对我国教育体系有长远的冲击性 (联合报,1997) 。基于我国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未来加入 后,高等教育将面临自由竞争的教育市场挑战,本研究根据教育市场导向的观点来定义高等教育竞争市场的供需架构,并以 1990) 提出的钻石体系 (为理论基础,探讨高等教育如何创造竞争优势的策略作法,试图提出一具有普遍解释能力的理论架构。在国内一片教育改革的声浪中,本文希冀能从一较完整的思考层面,就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策略规划,提供一较完整的方向。二、研究目的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讨我国面临国际经济冲击下,为了加入 多国家与我国谈判提出来台设立分校的要求,我国未来

6、加入,高等教育将面临开放市场的竞争压力,加上政府决心发展亚太营运中心、积极加入 策的引导下,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拟就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国际化冲击下的竞争策略进行一探索性的研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点:(一)比较美、英、日、澳、台等国为提升整体教育体系竞争力,其教育改革的精神及具体作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及拟定教育竞争策略之参考。(二)以教育市场导向模式 (、全面品质教育模式 (及波特的钻石体系 (为理论基础,建构我国高等教育竞争策略分析模式,并以此架构分析我国现今高等教育之策略优势。(三)根据本研究依高等教育特性所修订的波特钻石体系分析架构,分析各关键因素的策略优势,并提出我国

7、高等教育之具体竞争策略。贰、文献探讨一、教育市场导向市场化经营的教育体制在已开发国家中已有例可循,核心思想在倡导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有效的运用教育资源,兹就重要的相关研究叙述如下:(一) 英国学者 1981、1985) 提出 3E理论认为大学教育机构在行政管理之运用上必须结合经济性 (、 效率性 (及效能性(。透过大学经费自筹之市场化经营特色,教育资源在使用上以符合经济性,达到教学过程的最大效能及学生最大的学习效率。(二) 1994) 认为美国高等教育中,所谓的认可制度 (自我管制 (主要希望藉由大学之自我评鉴 (及实地评鉴 (促使高等教育维持在一自订的标准(,目的

8、在于经由市场机能之特性来提升美国教育之品质。(三) 汤尧教育市场导向模型汤尧 (民 86) 基于大学教育自主精神,必须推展大学自筹经费,以进行教育革新的思维中,推论出教育制度将走入市场导向之可行性,并建构市场模型,如图 1 所示。图 1 的教育自由竞争市场显示出教育市场通路:外环通路为效益面、内环通路为成本面,它说明了教育制度市场导向在经济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服务市场与成就市场。两种不同的角色皆涉及教育活动所需各种的教学服务与生产资源,因此教育机构的教学服务若不为消费者所接受,则容易遭受淘汰命运。由上述可知,市场导向模型能够使教育中的教学与服务透过市场供需接受市场机能自由竞争。 图 1 自由

9、竞争教育市场模型资料来源:教育市场导向探讨与省思市场模型建立与研究,汤尧,民86,教育研究信息,5(3),页 76。生产者供给教育机构教师、研究辅导消费者需求学生、家长、企业部门教学服务市场教学、课程、设备、 师资、区域性需要成就市场学生表现机构附加价值企业部门绩效教学教学支出 收益所得 成本生产资源生产资源 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透过自我管制、自行负责教育品质管理、达到机构内部共识,才能确保教育品质 内部评鉴奖励规则制度建立、强调公开化,促使良性竞争 着重学生学习边际成长量,而非仅以结果取向内部评鉴小组外部评鉴小组由政府督学、甄审人员、访评小组、同僚、雇主、校友等组成 高等教育市场化经营在开放竞争

10、之前后结构上之转变可以表 1 来加以说明。表 1 教育市场导向特性比较高等教育市场化经营属性特征 开放竞争前 开放竞争后政府、教育当局角色行政垄断、政策宣示者 市场经济、协调的管理者教育过程 政治、历史传承、重视机构社会化市场经济、重视机构特性学校组织架构 人事、组织变动弹性低 人事、组织变动弹性高教师、行政人员 产品生产者 产品生产者也是资源需求者教学评鉴 结果导向 结果、过程、附加价值性教育财货经营 视为公共财、局部私有财 以私有财为主经费补助 中央补助为主 自筹经费为主哲学省思 公众社会、历史传承 个人取向、经济网络课程与训练设计 中央统一设计、集权式 区域本土需要、分权式教育气候文化

11、内部学术活动 内部学术兼外部推广活动生态环境 静态、完成教育目标为主 动态、接受消费群挑战资料来源:教育市场导向探讨与省思市场模型建立与研究,汤尧,民86,教育信息研究, 5(3),页 78。黄天中 (民 86) 针对公元 2000 年大学教育的危机与转机进行研究,其中提到关于大学事业经营管理的理念,认为公元 2000 年大学功能革新,运作改变进行中,与现今大学最大的不同即是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导向 (,取代了传统的教师绝对控制权之教育方式,亦即,未来大学将趋向消费者导向行销的经营方式 (。再者,未来大学发展的策略及其社会责任是: 、全面品质教育全面品质教育 (系指企业界全面品质管理(策略在教育上

12、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其可行性和应用性,以提升教育品质。兹列举较具代表性的研究如下:(一)1991) 认为全面品质管理运用于教育上,有五项要点: 二)1992) 认为推行全面品质管理的理念于学校,应从六个范围着手: ; 的目标;效运作; 三)1993) 将教育视为一个系统 (,在教育系统的每个人皆扮演供给者与顾客的角色,所有人都应一起努力改进教育品质,因此系统中的每一部份如果都能追求最高品质,方能达到全面品质管理应用在教育上的效用。详细的内容如图 2 所示:(四) (1994) 认为企业管理理论皆可应用于学校环境,就全面品质管理而言,探索品质的定义,学校的顾客链 (、顾客需求,了解过程意义及品质成本,才能改变学校文化,进阶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的品质系统,他们认为有下列六项: 五)吴清山、黄旭均 (民 84) 就全面品质管理来推动教育改革及提升教育品质,提出以下策略: 六)林公孚 (民 85) 就全面品管理在高等教育的应用提出以下观点: 就点看,我们可将属于高等教育的大专院校视为一个系统,此系统之输出为:受教育的人学生、研究成果、企业 (或社区) 服务。其输入资源包括:学校组织中的学生、教师、业务、幕僚、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图书管理人等、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