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80071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意指投资项目前期研究中,通过对项目方案的设想和构思,各位,看看下面的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吧!游客接待中心方案设计 1、区位本案选址于土台村,赤龙湖旅游区南部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 1500 O,建筑面积约 4000 O,近期修建黄黄高速二里湖互通口至服务中心的景观大道。赤龙湖旅游区北接蕲春县城区,南连蕲州古镇,距离黄黄高速二里湖互通口仅十分钟车程。此外,蕲春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南临长江“黄金水道” ,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和鄂皖等级公路均穿境而过,距离武汉天河机场约两小时车。县内交通形成了“两纵五横五循环”的干线公路网络,支线公路实现村村

2、通。同时规划建设中的黄冈蕲春机场、沿江一级公路、麻阳高速公路以及蕲岳高速公路。2、自然条件赤龙湖旅游区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无霜期 天,降水量 毫米,日照时数 小时,气温 度。为旅游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气候条件。赤龙湖旅游区水面开阔,湖面面积高达 3 万亩, 芦荡深幽,水鸟翔集,碧波透澈,成就了一处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罕有的原生湿地景观,珍稀异常。赤龙湖旅游区地貌类型属长江冲积平原湖滩地貌,集丘陵、湖泊、湿地等自然景观为一身,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赤龙湖陆地土壤主要以红壤、潮土、水稻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呈微酸性,适合多种植物生

3、长。赤龙湖旅游区内的河流、湖泊、沟渠、水塘、洪泛地、滩涂、农田、芦苇等构成的结构完整的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赤龙湖旅游区以湿地保护理念为核心点,赤龙湖生态湿地环境是旅游区发展赖以生存的土壤,赤龙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始终秉持“湿地保护”的理念,坚决杜绝和避免一切破坏湿地生态的旅游开发行为。因而,我们在对游客中心的设计也遵循了自然生态这一核心理念。1.建筑设计理念:自然生态说到自然生态,让我们想到了最原始的形态:望着长满青苔的岩石,清澈的溪水潺潺的流过,树叶轻轻的随风飘落,再融入泥土. 简单的几何形体也许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变化和未来.2.建筑设计构思:建构场地与建筑关系大自然以自己特有的山丘、河流、植被等

4、地景地貌所赋予的表情构成了生态逻辑。建筑依托于大地而存在,各类建筑在满足人类的活动需求的同时,也应形成建筑与场地的自然和谐关系。仔细分析用地及项目性质,受基地地形限制,此次我们设计建筑布局形成一种清晰的以自然叠石为意向的布局肌理,在满足功能空间的前提下保证建筑形体与场地的生态与和谐关系。将活力与自然注入建筑空间中,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既创造了场所精神又使建筑与场地协调有序。建筑的空间化建筑本身是空间、事件和意义的三位一体,人在公共空间的游走决定了某些空间类型的特殊性。人流、绿化、建筑在三维度向的游走催生了立体化的空间,最终指向了空间组合机制。这不仅丰富了建筑自身的内涵,同时在建筑公共空

5、间和室外景观空间上扩大了自己的外延。建筑形态的生长中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向人们展现充满未知和变化的未来。本方案设计在空间上利用建筑形态上设计体块的叠加与穿插,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空间系统。关于建筑隐喻性的表达作为本案的一个设计亮点,如何体现一座生态技术和谐人居建筑,我们提出强调“形”与“意”的表达。我们认为游客活动中心的内涵本身就是作为一个自然生态的多元共享空间,强调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极力创造的简洁空间、连接空间就是对“建筑空间化”做出的回应,也给游客赋予生态自然的诠释。1、总体布局项目用地位土台村,占地面积约 1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4000 O。考虑到尽量减少对基地周边

6、原有自然风光的遮挡,建筑沿湖岸 L 型布置。建筑形体上我们采用横向叠加的布局形式,这样既解决了在形体上与原有自然环境的遮挡问题,又解决了建筑朝向的问题,建筑空间上的避让,使旅游区公共空间更加透明化,开放化。设计中充分利用建筑与地形的空间与功能加以结合,利用地形的高差设计建筑的错落关系,同时屋面局部种植草皮植被,形成连续的景观环境。这样,既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又营造了丰富的景观带,使其成为使用者喜爱的休憩观赏的环境场所。在满足各自功能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的同时,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共享交往空间,它将生态概念贯穿始终,导入阳光,绿化和清风,营造一个充满自然和活力的空间。2、服务功能游客接待中心集游客接

7、待、旅游咨询、导游服务、票务代理、客房预定、电子商务、展示、售卖、餐饮、休闲、办公、会议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3、交通组织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三层建筑,北部为一层建筑,两部分通过室外大台阶下的走道连接。依据地形,游客中心设计了局部半地下。一楼设展示售卖区,同时设有咖啡茶座,方便游客休闲畅谈。游客通过一楼门厅可以直通室外,近距离游览赤龙湖。主入口设置在南部建筑的二楼,游客可以从景观大道过来直接进入游客中心二楼,二楼设游客接待、旅游咨询、导游服务、展示、售卖等,二楼设有欣赏赤龙湖景观的室外休闲大平台,方便游客第一时间欣赏到赤龙湖美景。游客也可以通过大厅的扶梯直接下到一楼半地下空间。三楼设餐饮,可以为游客提供相对安静的就餐环境,同时通过大片落地玻璃,远眺赤龙湖优美风光。4、建筑风格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风格突出赤龙湖生态湿地风格,体现湖区乡野风貌,建筑单体设计简洁大气,从整体上把握控制,力图摆脱公建立面中经常出现的累赘、繁琐的弊病。建筑材料选用贴近自然的石材和木材,和像水一样透明纯净的玻璃,让建筑溶于自然。立面色彩采用淡蓝色透明玻璃为主体,若隐若现的白色内部框架为辅助线条,沉稳而典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