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79951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7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7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7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7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赣州四中赣州四中 2016-2017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历史学科试卷一、单选题(一、单选题(3030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总计分,总计 6060 分)分)1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朝代 秦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 次/年 17 次/年 27 次/年 531 次/年 185 次/年 199 次/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

2、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2 “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椿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边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 )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D是农业灌溉机械的重大改进3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 “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 。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

3、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 ”此材料说明宋代( )A土地契约制度己比较完善 B自耕农的数量增多C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庄园经济迅速发展4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由此可见,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 B商人的社会地位高C官办商业强大 D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2 -5侯建新

4、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6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 ”材料主要体现的史观是( )A革命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社会史观7 “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

5、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 年到 1860 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1760 年的 200 万磅,剧增到 1850 年的不下366 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8美国著名汉学家彭慕兰在大分流一书中认为:18 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 ,才使西欧胜出。在西欧对中国的胜出过程

6、中,新大陆起的作用是( ) 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 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 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劳动力A B C D9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101914 年初,北洋政府陆续颁布了商人通例 公司条例 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立法过

7、程中采纳了工商界代表的建议和要求,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 3 -意了本国状况。下列对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单一 B将西方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C不符合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D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性质11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 1936 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12 【加试题】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

8、后 10 年,在(20 世纪)20 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D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13据考证, “到 1937 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 ,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14维新

9、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 ,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 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 )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15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 。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

10、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4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16民国时期广东开平匪患不断。1922 年 12 月众匪抢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 17 人。海外华侨闻讯后纷纷在侨居国请人设计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如图所示)可见,碉楼是中国近代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出现这种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度的影响 B抗击侵略的需要C外来文化的渗透 D安全防卫的考虑17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

11、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A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D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8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命令。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 )A “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B “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C “给我调 100 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D “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19罗斯福指

12、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这反映了罗斯福( )A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B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201976 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此处作者表达的意思是( )A赞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C计划经济促进经济的繁荣 D要强化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13、 5 -2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 2 0 世纪 3 0 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英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列不属于材料反映内容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B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C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戍D有利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2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世界经济在 19501973 年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下面属于“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内容的是(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 B C D23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写道: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B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