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版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179946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版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版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版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版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版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版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版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语语 文文 (A A 卷)卷)注注意意事事项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

2、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林州一中(林州一中 1818 届月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届月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

3、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 439 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

4、”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

5、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

6、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

7、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节选自 2017 年 3 月 8 日人民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3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D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8、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答案】D【解析】因果关系不成立,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通古道。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9、。【答案】B【解析】文中只说回纥是这样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答案】B4【解析】A 还为了“经营西域”;C“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

10、D“将”错,是“进一步”。原文第一段,“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 (原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原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儿子烙的饼儿子烙的饼林华玉林峰的儿子小帅一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林峰两口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可儿子到了十岁,走起路来还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口齿也不清,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词语,而且一说话,嘴角就会流下一串口水。妻子最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留下一封信后,逃离了这个家,再无音讯。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走路歪歪斜斜的儿子,林峰觉得生活再无颜色。他开始酗酒,

11、每天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回到家倒头就睡,沉醉不醒。这天,他再一次大醉而归,衣服也不脱就一头扎在床上。不知过了多久,他好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爸爸,起床,吃饼!”接着他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饼香。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床前立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端着一个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他怀疑是在梦中,所以用手指触了一下那张饼,很烫,他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同时,他也清醒了过来,眼前的一切并非做梦,确实是儿子端着一张饼站在他面前,用含混不清的语气说着:“爸爸,起床,吃饼!”儿子会烙饼了?他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低头看去,与其说那是一张饼,不如说是一个丑丑的面疙瘩,一个烧糊的面疙瘩,

12、上面有几片颜色深一些的东西,好像是葱花。儿子很兴奋地说:“爸爸,你最喜欢吃饼,我是跟着奶奶学的,以后,你就可以天天吃饼了!”烙葱油饼是林峰母亲的拿手好戏,林峰一直认为母亲烙的葱油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母亲烙的葱油饼又薄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身体,只从乡下来过林峰家一次,那时林峰对她说:“娘,很长时间没吃到您烙的葱油饼了,您今天给我烙一张吧!”5当时,林峰的儿子就跟在奶奶的身后当小尾巴,看着奶奶从面粉袋里舀了几勺面粉出来和好放一旁,然后切好葱花放在碗里,浇上几小勺花生油,拌匀。之后把饧好的面团擀开,擀得薄薄的,浇上油和葱花,再团起来,慢慢擀平,再在平底锅上浇上一层花生油,待

13、油温上来后,把那张擀好的饼放进锅里,时不时地用铲子翻一翻。约莫十几分钟后,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出锅了。回想起来就是那一次,儿子竟然记住了奶奶烙葱油饼的程序。也记住了爸爸最喜欢吃的是葱油饼,所以给爸爸烙了一张。林峰忽然看到,儿子的小手通红,他一把抓过来,看见儿子的两只小手上有好几个水泡。显然,刚才烙饼时,滚烫的铁锅烫伤了儿子的手,林峰哽咽着说不出话,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儿子一边用小手给他擦眼泪,一边说:“爸爸,我不疼,你尝尝,我做的饼,跟奶奶做的是不是一样的?”林峰撕了一块饼放在嘴里,饼有点夹生,里边还有没和开的面疙瘩,但林峰觉得这块饼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饼。

14、他说:“儿子真能干,烙的饼和奶奶烙的一样好吃!”儿子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只要爸爸不喝酒,小帅就天天给爸爸烙饼,妈妈说过,喝酒不好”林峰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他搂住儿子,摸着他的头说:“爸爸答应小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从那以后,林峰再也没有酗酒。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可以照顾儿子。一年后,他把小帅送进了特殊教育学校。小帅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学习了修理电脑。长大后的小帅不仅生活能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他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林峰至今仍记得小帅给他烙的饼,正是那张饼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

15、活的信心和勇气。(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6A小说开头一段概括叙述林峰儿子的病情、家境的窘迫、妻子的逃离等内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为儿子学会生活、长大成材埋下伏笔。B林峰因家境的破败和儿子的病情自暴自弃,整日酗酒,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但儿子在他一次大醉后为他烙葱油饼的举动,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C小说详细描述林峰母亲烙葱油饼时的细节,既表现出林峰对母亲烙葱油饼的关注,更是为交代儿子会烙葱油饼的缘由,看似一段平淡的描述,在文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作品两次描写林峰流泪,这充分说明即

16、便像林峰这样的坚强的人,面对儿子因为给他烙葱油饼而烫伤了手以及儿子劝他不要再喝酒时所说的真诚而贴心的话也会被感动。【答案】C 【解析】A 项,小说开头的内容叙述,并未起到“为儿子学会生活、长大成材埋下伏笔” 的作用,有拔高之嫌。B 项, “完成丧失了信心”说法过重,不和文意。D 项,说林峰是一 个“坚强的人”于文无据。5小说以“儿子烙的饼”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答案】“儿子烙饼”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以此为题,紧扣小说内容;“儿子烙饼” 是小说的主要线索,文章围绕“儿子烙饼”依次展开,内容比较集中;儿子学会烙饼, 体现了儿子的成长过程,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儿子烙的饼”是促使林峰心态发生变 化的重要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