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79683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浅谈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导语: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祝福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最初发表于 1924 年 3 月 25 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 6 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鲁迅小说祝福的情感教学,以供参考。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小说,在教学中,笔者对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做了深入浅出分析,但学生却发出阵阵窃笑,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没能介入人物角色中,没能被祥林嫂的悲剧所打动,学过后感情上更是远离了祥林嫂,那么怎样让学生从

2、感情上走近祥林嫂呢?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思考,揭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曾说过:“人,归根到底,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祥林嫂为什么死,以及死后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同情,显然与周围的人有密切的关系。如下图:四叔四婶冷酷残忍婆家人 强抢 祥林嫂 嘲讽奚落 鲁镇人我 同情不愿介入 误导同情 柳妈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 ,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 。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

3、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柳妈的同情、误导更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寻死又不敢。鲁迅的作品,道具设置是非常独特的。祥林嫂一出场,一股浓浓的悲剧情调沉重的袭人心鼻。除了得力于作者细致的肖像描写之外,还要归功于作者精心制作的道具:竹篮、破碗、裂竿, “他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这个形象鲜明独特,极具个性化,人们的脑海里不由得会浮现出凄苦的乞丐形象,极其简单的道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碗“破而空”生活凄凉可想而知,竹竿下端“开了裂”可见沦为乞丐的岁月之长,读罢,怎能不让人心碎悲伤、怜悯。祥林嫂在鲁镇一露面:“头上扎着白头绳” ,第二次:“她

4、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借此,我们很容易看出她的寡妇身份,表明她是死去的祥林的妻子,这一定位十分重要。头上的白头绳,把她的悲剧命运揭示出来了,注定了祥林嫂一生将在这个名份下生活,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扎上白头绳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个灾星,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好女不嫁二男” ,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 。她苦苦蓄钱捐了门槛,可仍然消除不了白头绳带给她的灾难,带给她心灵的创伤,这样一位妇女,活着毫无自主权,死了还要受人唾弃,生得痛苦,死得恐怖多么悲惨的命运啊。这一细节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有力控诉。祥林

5、嫂生活在清末,祥林嫂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的悲剧。当时封建礼教仍在吞噬着人们,二十六七岁的祥林嫂嫁给了十六七岁的祥林,这是一种落后而残酷的畸形婚俗,江浙一带称之为等郎媳,正象当时民谣所说的那样:“二十岁大姐十岁郎,夜夜困觉抱上床。说他夫来年太小,说他儿来不喊娘。 ”可以看出等郎媳是多么的尴尬和辛酸,祥林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得“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得也不多” ,只能用无尽劳动为自己透一口气。当时的人们冷漠、麻木、自私、愚昧。祥林嫂不被鲁镇所接纳,也是由于当时被封建礼教严重毒害的人们的存在,“夫为妻纲,好女不嫁二男”的夫权思想,可容忍贞洁的寡妇,但却

6、不能容忍再嫁的女人。足以看出当时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们酿造了祥林嫂的悲剧。这就是祥林嫂所生活的环境,这种环境也是祥林嫂悲剧的一个根本原因。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小说的情感因素,要善于寻找巧妙的切入点,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一旦学生心灵的“情”弦鸣响,情感的火苗燃起的语文课堂就迸射出生命的活力。无疑学生从感情上就会走进祥林嫂。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1990 年第 3 期的中学文科参考资料杂志有一篇李士侠老师写的没有春天的祥林嫂说:“为了突出祥林嫂在封建强权压榨之下,从来没有获得过春天的特色,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从而巧妙地揭示出祥

7、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女人。 ”小编后来根据这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编写了如下教学简例:祝福教学主问题: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 ,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 ;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

8、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于是, “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 , “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 ,也“串”起了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像这样用一个教学主问题牵动课堂阅读教学、牵动学生研讨活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线索式思路” 。所谓“线索式思路” ,是说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始终或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或重要教学板块都被一根教学线索贯穿着,表现出课文整体阅读的一种教学思路。“线索式思路”的教学设计艺术,实质上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艺术,一种“严整”的教学艺术。它要求对课文进行整体处理并从中提炼出优美的教学

9、线条,从而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整体阅读教学的特色,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十分有效地突现了课文内含的最佳信息。设计“线索式思路”的基本要领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处。很明显,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就是教学设计所要抓住、所要突现的“线索” 。它一方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又能牵动课堂阅读活动生动有序地进行。在日

10、常教学设计中, “线索式思路”中的“线索”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词语线索以“词语”为线索的教学设计思路,我们称之为“一词经纬”式思路。其特征就是巧妙抓住足以结构全文教学过程、铺展教学主要内容的一个词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词”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一般来讲,这种“词”可以下面三种姿态出现。第一种,是课文作者安排在文中、据以突出课文主要内容的重点词、中心词、关键词、点题词等。它们或点示在文题之内,或有节奏地出现在课文内容之中,形态鲜明,直面读者,比较容易捕捉,也比较容易形成教学方案。如向沙漠进军的教学,若紧紧扣住文题中“进军”一词,用“进军”来贯穿教学内容

11、,则可形成较为顺畅明晰的教学流程。第二种,是反复出现在课文之中,具有一定表达作用的词。它们不时地见于课文之中,把它们从课文中拎出来,它们竟是同一个词的“集合” 。如孔乙己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 。作者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 “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若以“笑”为话题组织研讨,则能较好地让同学们理解到“笑”在这篇小说中显示出的独特的艺术力量。第三种,是伏于课文之内,需要提炼或补充出来,同时又是能直接点示课文、直接表现课文内容的词。如愚公移山有“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句,句中“平险”一词,便是此篇课文之关键字眼,教学中抓住“平险”一词,则顺利地牵动了愚公移山故事的方方面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