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16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517932 上传时间:2017-03-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16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16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16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16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16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doc16(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地处长江、黄河的上游,是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生态系统平衡枢纽。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过度无序开发,西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突出,自然灾害频率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系统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弱,不仅给本地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也给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早在 1999 年 6 月,江泽民同

2、志在视察西北五省时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 因此,党中央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来组织实施,这是建国以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在理念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 一 大开发五年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呈现出可喜变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工程,据统计,五年来,中央投入 1100 多亿元的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中,西部地区占了大部分。其中天然林资

3、源保护工程涉及西部 11 个省(区、市),累计投入 元;退耕还林涉及西部 12 个省(区、市),累计投入 311 亿元,占全国的 65%,京津风沙源治理在西部省(区)安排退耕还林资金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亿元,占资金总额的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在新疆、广西 3 年分别累计安排资金 元和 元。目前,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涉及到整个西部地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生态建设工程,并初显成效。据国家林业局最新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 与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 比,提高了 中,占

4、国土面积 西北 5 省(区)的森林覆盖率也由 高到了 具体来说,大开发五年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工作初显成效,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可喜变化。 年来,东北、内蒙古国有重点林区木材产量已调减到位,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工程区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立方米,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 亩,14 亿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 据全国水土流失最新调查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与工程实施前相比下降了 长江泥沙含量出现全线下降的趋势。 年来,西部地区累计完成陡坡耕地退耕还林 亩,荒山荒地造林 亩,累计治理严重退化草原 亩。仅 2004

5、年一年,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提高两个百分点,内蒙古一些荒漠化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 20%以上。宁夏实行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全区禁牧,青海实施以草定畜取得初步成效,京津周边地区土地沙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据统计,2003 年全国 11 条主要江河流域土壤流失量大幅度减少,其中长江和淮河减少 50%左右。 津风沙源治理和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三北” 四期工程覆盖了 85%以上沙化土地。“三北”四期工程启动以来,已累计治理沙化土地 亩,工程区内 20%沙化土地、黄土高原

6、 40%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65%的农田实现林网化,使 2130 万公顷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治理任务 亩,工程区植被覆盖度较 2000 年相比提高近 30%。 据全国荒漠化监测和沙尘暴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改善”向“整体遏制”的重大转变。新疆最近十年土地沙化扩展速度减少一半,并呈逐年下降态势,出现了草木茂盛、野生动物增多、湖河水位提高等生态好转的迹象,全区森林覆盖率由 1999 年的 高到 宁夏沙化土地面积由 165 万公顷减少为 126 万公顷,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重大转变。 大林业重点工程使西部的生态明显改善,

7、西部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等珍贵物种资源得到恢复和保护,西部地区林业系统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 86 处。据全国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湿地和大熊猫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内外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数量成倍增加。其中大熊猫数量增长了 40%以上,野外大熊猫分布县达到 45 个,比上次调查时增加了 11 个,栖息地也由 2085 万亩增加到3450 万亩,增长 褐马鸡等物种的新记录、新繁殖地或越冬地不断被发现;100多年未见踪迹、已被国际自然保

8、护联盟宣布为世界极危物种的崖柏在重庆大巴山区被重新发现。 年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累计分流安置林业富余职工 人。工程区经济发展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药材、土特产品采集加工等特色经济迅速发展,林区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开始走出“ 独木支撑” 的困境。 退耕还林工程,已使上千万农户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受益。同时保障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许多地区通过发展经济林、竹林、兴办沙产业等生态产业,已形成了一批灌草生产基地、中药材和果品基地,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放了农村大量劳动力从事家庭多种经营,或转向第二、三产业。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使 16

9、22 万农民直接从中受益,与 1999 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共增加 1080 元,部分地方财政增收的 10%以上来自京津风沙源治理保护,直接受益人口达到两亿多人,工程区年均增产粮食 1107 万吨,年产果品和木材产值约 150 多亿元。二 当前:治理与破坏相峙,生态环境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整体仍在恶化大开发五年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工程全面展开,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抑制西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工作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目前

10、西部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可以概括为:生态普遍脆弱,生态保护能力低下;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浅层次问题得到缓和,深层次问题加剧;治理水平较差,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呈现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 演变的恶性循环发展趋势。生态环境整体仍在恶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西部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一是天然林面积下降,人工林、经济林面积增加。近 10 年来,西部地区(不含西藏、云南、重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增幅分别达到 但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和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降幅分别达 经济林面积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达 而天然林、防护林的面积却

11、分别下降了 在西南地区,由于长期毁林开荒,享有“植物王国” 之称的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面积急剧下降,森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整个地区原始森林已所剩无几了。二是林龄结构不合理。西部地区以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面积最多, 过熟林面积仅占林地总面积的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森林质量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许多生物种群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现在虎、熊、猴等动物已在黄土高原地区消失。野生植物的濒危和消亡,多数是伴随森林的破坏,草场的开垦

12、而发生的。大量珍贵药材遭到严重破坏,数量急剧减少。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的下降造成森林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减弱,病虫害加剧,森林病虫害面积逐年增加。 国现有草地面积 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 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它不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草地的保护建设,对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我国西部草地面临着牧草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杂草入侵,草地生产能力下降,草地退化等严重问题。 兰州大学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对青海省玛曲

13、县高寒草甸植被做过三年调查,研究表明:草地生产能力下降。平均亩产干草由 60 年代的 300 公斤下降到现在的100 公斤以下。鼠害严重。每公顷草地上地下鼠的数量由过去的 810 只增加到现在的 30 只以上。毒杂草比例增加。黄帚橐吾等毒杂草在群落中的比例由 1979 年 20%上升到现在的 40%60%。土地裸露增加。土地裸露由过去不到 10%到现在的30%。目前,我国 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且每年以 200 万公顷的速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度增加。北方和西部牧区草地退化已达 7000 多万公顷,约占牧区草地总面积的 30%。西北地区的草地退化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草地退化高达 甘肃为 西藏为 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长期超载放牧,过度使用;二是气候干旱,使草地逐步沙化;三是人为采樵,滥挖药材,搂发菜,开矿和滥猎。 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江河泥沙淤积,沙尘暴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到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年来,我国在水土流失防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西部地区水土流失蔓延的趋势有所缓减,但水土流失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由于草地退化,森林毁坏,水蚀、风蚀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