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薇解 题《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 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 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 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 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 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 豆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诗的思 想内容 •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 映的社会生活 • 3、学习《诗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岁亦莫 止猃狁 之故载 饥载渴王事靡盬我行不来彼路 斯何四牡騤騤小人所腓象弭 鱼服雨 雪霏霏词语注音(mù)(zài)(lài)(kuí)(mǐ)(xiǎn yǔn )(gǔ)(lù)(féi)(yù)字词点击字词点击莫(mù)止:莫,同暮。
玁狁(xiǎn yǔ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不来(lài):无人慰问雨(yù)雪:下雪彼路(lù):路,通辂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翻译诗歌,疏通词句 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刚发芽说 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 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 ,只因匈奴久徘徊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长大说回家 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 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 音讯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 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 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 家送路边何花争娇艳?常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 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 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 箩箩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 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 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 人急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 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 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 饿不胜寒。
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 知晓叹伶仃第一章至第三章:第四、五章:第六章:结构梳理直接写战事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 情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 军旅生活的劳苦《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 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 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 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 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好处 : 在内容上 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 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 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 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 ,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 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 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 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 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 残酷已可想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 的看法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 内心之悲痛; 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 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 ,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 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 的怨恨、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 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 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 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 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 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 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 调叙写的文本分析 第一章第二、三章 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 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 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 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 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 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 ,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 渴劳顿。
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 ”,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 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 的思归之情第四、五章 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 在前面基础上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 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 动而形象的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 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 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 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 ,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 思乡心切第六章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 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 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 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 、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 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 那么艰难诗歌欣赏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 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 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本诗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有何作用? ?• 猃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 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 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戍卒将士长年在外戍卒将士长年在外, ,一年又一年,他们顾不上家室,一年又一年,他们顾不上家室, 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 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 ,乡音阻隔,在这 种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阵容又如何呢?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日日加强戒备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 精强,日日加强戒备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 ,乡音阻隔 ,在这种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阵容又如 何呢?• 这三章表达的情感层层递进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 •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 痛苦更为强烈 •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 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 四、五两章追述从军作战的紧张 战斗生活 • 四牡业业:以驾车马匹的高大, 烘托士卒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 •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写军容之 盛和军械的精良4、5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和武器装备 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两章写军士军威及军械精良的同时, 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
如描 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 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悲和哀,可见戍卒归家途中是百感交集的长久的戍边生活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 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 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呢?为什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风吹柳绵垂,一枝连一枝 —— 孟郊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 李商隐 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 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 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 标志。
二、“灞陵柳”李白 诗云:“秦楼月,年年 柳色,灞陵伤别唐 人送别,折柳相赠, 意欲“挽留”以柳与“ 留”谐音,象征友情绵 长,,永志不忘清 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 牵游子棹,离亭留赠 旅人鞭”,就是描摹折 柳赠别之俗的 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 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 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 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四、“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 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 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 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 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 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 战争的残酷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有何特点?艺术特点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 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 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 ,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 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 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1.比兴手法审美感悟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 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 戍边的漫长 2.注重细节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 服,劳累奔波,饥渴难当的描写表 现战争的残酷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 重气氛,读来令人潸然泪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 哀乐 ---王夫之反衬手法: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 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手法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苦的 景物来写悲哀,这是陪衬;反衬往往比 陪衬更有力量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 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 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4. 重章复唱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 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 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课堂小结l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 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 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 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 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战争是残 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 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