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78961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这次培训让我对沟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正在尝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去沟通,我相信这次的培训能给我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篇【一】 为确实提升公司全体员工的沟通技巧,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2 月 9 日,公司邀请到了来自台湾的实战派讲师范兴中教授,为员工们做了如何提高沟通技巧的培训。范兴中教授的培训生动、风趣、轻松、通俗易懂,采用大量的实战案例,互动过程富有启发性,凭借这种独特的授课风格和风趣幽默的内容赢得了员工们的高度肯定。范兴中教授以其女儿在美国入学开始说起,通过对中西教学方法不同而

2、引发的多次冲突,引导我们去认识沟通的必要性:“一个人,不管是什么职位,不管是什么职务,沟通是所有事的基础,沟通所有人都要用” 。范兴中教授结合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沟通技巧的重要性:“美国老师用赞美+引导的沟通方法,让女儿放弃了游戏,选择了思考,这才是沟通高手采用的方法” 。1、沟通技巧:镜子反射法。把自己当成一面镜子,把别人说的话,用问句反映回去,或将说话者的情绪反映回去。而不要主动去找问题。对下属永远别想去做好公平,三公中应先做好公开、公正,最后再去做公平。2、有效倾听,倾听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然后用同理心的听、专注的听、选择的听、敷衍了事、听而不闻。有效倾听的要点:要点一、

3、了解对方的情绪,让对方知道你已经认识到他的感受,它能减少敌对心情并增进相互信任。要点二、鼓励对方,让对方积极地参与讨论,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但鼓励对方并不意味着理解或同意。要点三、了解对方的想法,聆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重复对方所说的。要点四、询问,通过疑问句或是非句寻找信息并得以证实。要点五、表达自己的看法。3、询问技巧:开放式询问:适用于沟通的开场,收集信息。因效率太差,不适合整体使用。封闭式询问:是不是?一个蛋还是两个蛋?要对方对问题做出明确的选择。4、说的要点:知道该如何说才说。知道该说什么才说。只有在这两种状态下才适合说,否则就倾听或询问。黄金三原则:1、自我反省;2

4、、以上级做诉求;3、给个台阶。案例 1 越级报告的应对:要认识到,上级是喜欢听越级报告的,但上级又不应该听越级报告,所以下级做的工作要主动让上级知道;处理时不宜上中下三级共同沟通,应及时找上级采用黄金三原则进行沟通。案例 2 当你的上司要将重要任务让你交给你一个不胜任这项任务的下属的时候,应该以上级作诉求,把任务揽在自己的身上,向上司承诺保证完成任务。案例 3 越权的应对:当出现越权时,作为中层应及时去制止,首先找上级采用黄金三原则进行沟通,再找下属沟通,讲明会找资源帮助他,为了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要第一时间向你汇报,掌控事情。跨部门沟通的原则:绝不可威胁或限期;绝不可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对方

5、;永远要寻求对方的建议。所有好的沟通,用的都是倾听、赞美、询问、引导,说要掌握了要点才去说,这样才会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员工对此次培训总体评价良好,对讲师的评价较高,这样的授课方式新颖,互动多,让大家更容易吸收和消化,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直接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需要进步,需要学习。了有更多这样的培训机会的期望。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篇【二】 公司成立一周年后,各部门、各位同事之间的陌生感、新鲜感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相互间的熟悉和习以为常。而熟悉和习以为常往往带来沟通的惰性,即不注意沟通,不重视沟通细节和技巧,表现为对沟通的不敏感甚至麻木。本次 hr 组织的沟通技巧培训很及时,既

6、是为公司员工提供沟通上的理论支持,为公司内部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又为员工及时地提了醒,为部门间和同事间的和谐相处打下基础,非常宝贵。通过培训,我们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总结了沟通的各项原则和立场,列举了各项沟通技巧,得益匪浅。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心得,愿与各位同仁分享。课中的抓间谍游戏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我们小组“抓”了一个间谍可怜的王高峰。并且,课上绝大多数小组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事后分析可以发现,人们都因为受到案例材料的影响,都认为小组中有间谍,于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别人。一旦发现某人有“异常”立即就进行对号入座,认定此人就是间谍。我们常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无意识地将自己设定为好人,

7、以自己的立场作评判别人的标准,常看不惯别人。这种错误与前面说到的先入为主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别人,去评判别人。我们小组犯的错误值得我去牢记教训,并以此案例为鉴,时时提醒自己不妄下结论,不冤枉别人,避免自己犯该我们常常对一个人形成所谓的“看法” ,这当中蕴藏犯错的风险。我们形成对一个人的看法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无论长短,都会在若干件事情发生后对某个人形成看法。例如,某人做某件事情连续两次或更多次地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的而且都是客观的。案例当中的风险在于如果我们光看结果的话,就会形成“看法”认为此人能力有限,不可委以重任这就是对人不对事。而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分析某人失败的整个事情,找出失败原因,从而客观地评价整件事即对事不对人,从而保证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