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78734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一播出后,透过那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震撼与震慑,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强化警示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党员干部的深切关怀和帮助、保护。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在于它“干货”足、看点多,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呈现。还在于它彰显了中央的反腐决心,更揭示了制度反腐的内在逻辑。 10 月 17 日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的8 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多处案件细节首度

2、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播出反腐纪录片,不是偶然,第一集刚一播出便实力圈粉。与其说它映衬了当今反腐的宏大背景,毋宁说契合了民众的反腐热望。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群体观看人心向背也会有不同的观感。可以说, 人心向背的热播,早已超越了传播学范畴,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在于它“干货”足、看点多,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呈现。比如,周本顺曾烧香拜佛求心安,还为死去的宠物龟抄经文。都说一些高级官员大搞迷信,这一细节便为官员迷信提供了注脚。无独有偶,另一落马官员李春城也被指“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不信马列信鬼神,是信仰

3、的坍塌,信念的空心化,不可不警惕。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还在于它彰显了中央的反腐决心,更揭示了制度反腐的内在逻辑。一个个大老虎落马,面对摄像头忏悔不已,甚至流下眼泪,如果只是展示其丑态,而不挖掘他们落马的诱因,剖析他们沉沦的路径,不扎紧制度的篱笆,那么警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会弱化为人们的饭口谈资而已。 在人心向背中,相关部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在讲述监督执纪故事的同时,也触及了一些本质的东西,更进行了一些制度性思考。比如,借专家之口重温历史周期律,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再比如,白恩培现身说法,一旦“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 ,就会滑

4、入深渊,身败名裂。 关注人心向背 ,听大老虎们的“警句” ,更要关注“警句”背后的教训。李春城说, “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 。正因为如此,才需谨慎走好每一步。周本顺称他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感觉莫大悲哀。从痛恨贪官到变为贪官,这种戏剧性的角色转换,的确值得深思。白恩培则称“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放松要求,这又是多少贪腐官员的共同选择。 对于广大干部来说,观看这样的专题片一定会受到触动吧。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这部升级版反腐纪录片的意义,正在于警示在位者,要引以为戒,别蹈其覆辙。反腐永远在路上,如果在任何

5、情况下,都能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又怎会落马?怎会成为片子里的反面教材?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 日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从第一集人心向背播出的效果和气度上来看,可谓是震撼人心。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清正廉洁,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客观真实的认识这场声势浩大的高压反腐?值得深思。 理想信念是前提。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 。对于各级党员干部而言,也并非都是没有理想信念的,在从政初期也能够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但随着职务的提升,权力的增大,随着身边环境的影

6、响,尤其是在缺乏自身的学习与党性修养时,理想信念就有了松动,各种想法就多了。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一旦没有了理想信念,一旦理想信念不那么坚定,自然就没有了风清气正,就滑向了腐败深渊。 “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修身也是对别人讲得多,对自己讲得少”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如果没有打牢理想信念这个根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就会变化,理想就会滑坡。 严实规矩是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不要以为一些所谓的“朋友”拉拢与奉承,其实他们看中的就是官员手中之权。从贪官们的落马教训来看,关键就在于缺乏规矩意识,

7、不仅没有管好自己,更没有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在云南主政的十年里,妻子在前台办事收钱,白恩培在幕后默默地支持。由于对子女的溺爱,在周本顺被查出的涉嫌经济犯罪的问题中,相当一部分和他儿子经营的生意有关。李春城直接或者通过其妻等人非法收受财物。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并不是一句妄语,而是要时刻敲响警钟,从严要求自己的身边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身边人害我们这些为官者的不在少数,被老婆“拉下水” 、被孩子“拉下水” 、被身边秘书和其他身边人如七大姑八大姨“拉下水” 。 人心向背是指南。为啥要反腐?反腐顺民心。从国家统计局在 22 个省区市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结果来看,三年时间提高了个百分点,这说明

8、人们对反腐败的信心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行的高压反腐是深得人心的,是大快人心的。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 13 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腐败伤害民心。 “我是要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李春城道出了领导干部贪腐带来的巨大危害。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会影响到各级干部的价值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谓上行下效,就是这个道理。 人心如果失去了之后再想来挽回那是很难的,甚至没有机会了。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凝聚人心。人民期盼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我们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

9、示。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之人心向背 中纪委携手央视,于晚间黄金时间联袂打造反腐倡廉纪录片永远在路上 。曾居庙堂之高的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三只重量级“大老虎”接受采访,在镜头前为自己所犯罪行深切忏悔,情至深处禁不住老泪纵横。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身陷囹圄的“衰老” ,联想起昔日的位高权重、意气风发,真可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 反腐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专题片的播出,明确透露出党中央对反腐败一抓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断然打消在贪腐问题上思想动摇的侥幸心理。再考虑到该专题片播放的时间,是从 10 月 17 日开始到 25 日结束,恰好十八届六中全会档期是 24 日至 27 日,

10、全会主题便是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大课题。不难揣测, 永远在路上反腐纪录片是在为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造势,也等于为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提前预热。 纪录片首集便火力全开,直接曝光落马官员的贪腐猛料。堕落方式虽各有不同,但理想信念缺失无疑是他们滑向贪腐深渊的重要推手。白恩培禁不住个人私欲,最终落入豪宅名车的物质诱惑陷阱中;周本顺由于放纵对子女的溺爱, “从小就痛恨贪官”的他最后却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李春城重干事而轻廉洁, “大节不亏”的侥幸心理让其丧失了对腐败的警觉性,使其因贪腐草草收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当理想败给现实,即使干再多事,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和信仰,也只会越走越偏,成为党和人民

11、所不齿的反面教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纪委推出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纪录片绝非让广大领导干部干巴巴地当个“看客” ,真正触及广大干部内心的灵魂才是应有之义。看着这些落马高官,哪一个曾不是叱诧风云,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但他们因攀比心态、侥幸心理,思想信念动摇了,禁不住诱惑,耐不了寂寞,最终却身陷囹圄而自身难保。真应了孔尚任桃花扇中那段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每一名公务人员在入职前和升职前有必要切切实实把自己摆进去,真切去感受、去思考贪腐后落马的凄楚境地,真正从心底根治“不敢腐”的恐惧感。 腐败是高压线,党中央刮骨疗毒的勇气不可小觑。希望领导干部不仅看懂党中央的良苦用心,更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绝不成为下一个倒在贪腐高压线的官员。最后借用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