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多发性肌炎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8385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多发性肌炎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多发性肌炎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多发性肌炎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多发性肌炎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多发性肌炎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多发性肌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病因与治疗方法——多发性肌炎(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PM)PM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骨骼肌 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 为特征的综合征。病变局限于肌肉称为多发性 肌炎,如同时累及皮肤则称为 皮肌炎(DM)。PM与DM和包 涵体肌炎构成三大炎性肌病。PM多单独出现,也可是系统 性疾病的部分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PM、DM与各种自身免疫障碍疾病有 关,包括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 斯耶格伦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等。PM病因不明,是细胞免疫 失调的自身免疫疾病,与病毒 感染骨骼肌有关,电镜检查肌 肉发现,肌纤维中有病毒样颗 粒,但至今未分离出病毒,末 发

2、现抗病毒抗体滴度增高。 PM与DM的免疫学特征不同,在DM ,免疫复合物、IgG、IgM、补体C3 和膜攻击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 提示免疫反应直接累及肌肉小血管, PM无此反应;在PM的肌内衣的炎 性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活化T细胞和NK 细胞,B细胞很少,外周血淋巴细胞 对肌肉抗原敏感;PM损害由细胞毒 性T细胞介导;DM主要为体液免疫机制。极少病 人有家族史,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 有关。病 理 1、骨骼肌纤维:广泛破坏和细胞 反应,即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及较少的粒细胞和浆细胞。可见 以肌膜细胞核、嗜碱性肌浆和新生 肌原纤维增生为表现的再生活动。 2、肌活检:肌纤维变性或炎性细 胞浸润的特征

3、。3、DPM:表现为束周肌纤维萎 缩,肌束中央纤维完整的特征, B细胞浸润主要在肌束膜的结缔 组织小血管周围。4、PM的炎性细胞散在于整个肌 肉并集中于肌纤维膜和肌内膜。临床表现 (一)发病情况 多亚急性起病。 (二)年龄性别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060岁为 多,少数在15岁前后发病;女性比 男性多一倍。(三)主要表现 1、PM:亚急性至慢性进展的对称 性近端肌无力。病前可有低热或感 染。 (1)首发症状:多在数周至数月内 逐渐出现肩胛带、骨盆带及四肢近 端无力,表现从坐或蹲位站立、上 下楼梯、步行、双臂上举或梳头变 得逐渐困难,或肌肉及关节部疼痛 、酸痛和压痛,症状可对称或不对 称; 颈肌无

4、力者表现抬头困难;部分病人 可因咽喉肌无力而吞咽困难和构音障 碍;如呼吸肌轻度受累则胸闷及呼吸 困难,少数心肌受累,眼外肌一般不 受侵犯。发生首发症状依次为下肢无 力(42%)、皮疹(25%)、肌痛或 关节痛(15%)和上肢无力(8%)。(2)神经体征:无感觉障碍,腱 反射不减低。可见上肢近端 (99%)、下肢近端(80%)和颈 屈肌无力(65%),吞咽困难 (62%)、肌痛或触痛(48%) 、肢体远端无力和肌萎缩(35%)。 (3)非神经临床征象:淡紫色 皮疹(40%)、关节痛(35%) 、雷诺现象(30)、不适感、 体重减轻和低热等。2、DM (1)发病率:儿童与成人相仿,成 人女性多见。

5、 (2)肌无力:与PM相似,皮炎可在 肌炎前或与肌炎同时出现。(3)皮肤病变:重于肌肉,典型改 变是面部呈蝶形分布于双侧颊部和鼻 梁的紫色皮疹(heliotrope rash), 可见眶周、口角、颧部、颈部、前 胸、肢体外侧、指节伸侧和指甲周 围的红斑和水肿,脸部淡紫色的红 斑和水肿最为常见。(4)早期为红色充血性皮疹, 以后逐渐转为棕褐色,后期呈 现脱屑、色素沉着和硬结。4、合并症1.1/3PM或DM合并胶原-血管性疾病 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干燥综合征、 风湿热和硬皮病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约15%并发恶性肿瘤如肺癌等;3.40岁以上发生肌炎,尤其是皮肌炎 须高度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6、, 应积极寻找原发肿瘤病灶,一时不能 发现病灶者应定期随访,有时需数月 至数年才可被发现。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2、肌电图3、肌肉活检1、实验室检查急性期血白细胞增多,约半数血沉加 快;大多数PM和DM患者CK、LDH 、GOT和GPT等血清肌酶活性明显增 高,增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24小时尿肌酸增加,部分病人见肌红 蛋白尿,提示肌肉急性坏死的可能。 合并抗核抗体(ANA)阳性示有系统 性红班狼疮或结缔组织病。约1/3的 PM存在抗细胞浆tRNA合成抗体。2、肌电图:有助诊断,约10%正常。 可见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相尖波,肌 原性损害为主,少数肌原性与神经原 性损害同时存在。MRI示受

7、累肌肉及 周围组织高信号。3、肌肉活检:光镜见巨噬细胞和淋巴 细胞浸润,细胞核内移,空泡形成, 肌纤维不等,肌纤维纤维化及血管内 皮细胞增生。PM病损班块样分布, 一次肌肉活检不能发现异常。诊 断 1、病变主要侵犯骨骼肌,以四肢 近端力弱为主,常伴颈肌无力,无 感觉障碍; 2、CK等血清肌酶活性明显增高; 3、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4、肌活检。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结 缔组织病,40岁以上应除外并发恶 性肿瘤。治 疗 (一)皮质类固醇激素 PM及DM均为首选药物。常用泼尼 松lmg/(kg.d),分34次口服;根 据肌力有否改善及血清CK变化调整 药量,有效者CK降低先于肌力改善 ,无效者CK继续升

8、高;病情开始好 转应逐渐减量,剂量可降至20mg/d ,或改为隔日40mg以减少副作用。疗程612月或更长,维持量10 20mg/d,直至停药。急性或重症首 选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冲击 疗法,5001000mg在2小时内静 脉滴注,1次/d,连用35天,然 后减量或改为口服维持。 (二)免疫抑制剂 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选用。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环磷酰 胺、氨甲蝶呤(Methotrexate)和 环孢菌素A等,用药期间注意白细胞 减少。可同时应用泼尼松15 25mg/d。(三)免疫球蛋白 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替代或 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用法为 0.4g/(kg.d),静脉滴注,连用 5日,每月1次。 (四)放射治疗 采用全身放疗或淋巴结照射,抑制 T细胞的免疫活性,用于难治性PM 的治疗。 (五)血浆置换 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时采用,去除 血液中的细胞因子和循环抗体以改 善症状。血浆置换(六)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注意休息、高蛋白及高维生素 饮食、体育锻炼和理疗等。重 症卧床患者给予肢体被动活 动,以防关节挛缩及废用性 肌萎缩,恢复期应加强康复 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