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8032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乐器(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乐器l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 、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 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 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 继承和发展。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 ,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 ;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 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

2、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 等,都是优秀的独奏 曲目。 l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 、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 、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l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 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l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 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 、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l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

3、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 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 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 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一般 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 中起重要作用。 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 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较少采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 牌因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 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标名性标题只给乐曲取名以示

4、甲 与乙之区别,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工尺上、四段锦、九连环、 十景锣鼓等。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如流水 、霸王卸甲、赛龙夺锦等。 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 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如 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 体、联缀体最为多见。 创作中各种变奏技法被广泛运用。民间艺人在一首曲牌反复演奏时,善于用各种 演奏技巧对旋律作加花装饰而形成变奏,如喜相逢(笛曲)、婚礼曲(唢呐曲) 等。“放慢加花”也是一种常用的变奏手法,

5、它将“母曲”的结构成倍扩充,同时作加花装 饰。如欢乐歌(江南丝竹)、南绣荷包(二人台牌子曲)、柳青娘(潮 州弦诗)等乐曲都把“放慢加花”的段落安置在“母曲”之前。另一种变奏手法是采取变化 主题的结构,如二胡曲二泉映月主题在其后的五次变奏时作句前、句中或句末的 扩充和紧缩。而琵琶曲阳春白雪中之铁策板声则采取结构次序的倒装。这种 结构次序的变更在锣鼓段中更为常见。 l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 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 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程

6、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 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 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对全代有重要影 响之外,尤其在“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 传统乐器与器乐的基本模式。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久的中华 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 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 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兑争、交融, 进而衍生,发

7、展。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 古代丝绸之路经由路途对多处音乐文化传播、交融的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 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在 乐器方面,作为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代表实例,可以举出 由奚琴到胡琴类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中国音乐与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 ,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支施行,并进行音乐交流。此后 ,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 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作为 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

8、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意义。 l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 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 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 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 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咱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 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 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声期(约公元

9、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 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 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 论方面的新因素。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这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 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 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 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恶劣各国, 如朝鲜、日本等国)以重

10、要的影响。 3. 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牲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 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 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 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赵于凝固 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 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11、。l l笛又名横吹、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 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 要乐器。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 一个吹孔和 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 音。其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笛音清脆、高亢、 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 ,故深受人们喜爱。 笛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筒音(最低音)为a(实 际音)和d2(实际音)的笛子。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 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 为曲笛和梆笛。 l二胡为我国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擦弦乐 器,它广泛地流传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至 珠江流域。二胡这个名称,在南方是专指独奏用 或在

12、国乐队用的一种,北方人称为南胡。由 於全国各地不同的习惯,也有称为二弦、 嗡子和胡胡的,名称虽多,实际上是同一 乐器。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既能演奏柔和 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乐器,既 用之於独奏,也适於合奏或伴奏,在民间的戏曲 的多种剧种中均为中要的伴奏乐器。 二胡普遍采用五度定弦法,最常用的空弦定音为 da。 l 琵琶,本作“批把”,拨弦乐器,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 l一,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刘熙释名. 释乐器一书 l中曾有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 l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这名古文的意思是:琵琶l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

13、琵,向后挑进称做琶; l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琵琶)。在古代,敲、击、 l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 l上所鼓也”。琵琶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据史料记载,秦、汉时 l期就有两种琵琶。一种叫“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l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鼓发展而来的。一种 l叫“阮咸”或“阮”。它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l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 l天的阮。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 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唐代是琵琶发展

14、的高峰。在乐器制作上,将上述三种琵琶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保 留了曲项琵琶制形的发音特点,将曲项琵琶的四相和直项琵琶的十二柱结合成四相十 柱。乐器演奏为竖抱,由用拨子弹奏发展成手指弹奏。由于乐器的改革,演奏艺术也 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表现技法逐渐丰富,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合奏的重要民族 乐器,“琵琶”亦成为这种乐器的专有名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对当 时的琵琶演奏中的艺术效果和演奏技法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明、清时期琵琶的制作基本定型。艺人们师承相传,对琵琶乐曲,特别是大型套 曲的创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演奏艺术上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l击弦乐器约在明代才由波斯一带传入中国 。最初在广东

15、省沿海地区流行,以后逐步 遍及全国。扬琴具有清脆的声音,宽广的 音域,又可同时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在 合奏中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乐器,独奏方面 亦极有特色与表现。 l约4500年前,有个叫仱伦的乐官发明了 律管,将竹管一端以节封闭,由另一端 直吹而发声,这是箫的前身。到了汉朝前 ,京房再加一后孔,成为五孔,唐朝时传 到日本,叫做Shakuhachi (尺八)。到了魏 朝又多开一孔,以后就没再做多大变化。 箫为直吹管乐器,吹口成V字型,吹奏法与 笛类似,音孔有六,前五后一,音色低沉 ,音域有二个半八度,常用的箫最低音为 d. l三弦又名弦子。由秦代的弦鼓发 展而来,三弦名称最初见於明代文献中。 如北

16、方的大鼓书(亦称说书)、南方 的清音、道情等,三弦均为一种 主要伴奏乐器,由於其声音铿锵有力,在 乐队合奏中,常用来加强节奏效果。此外 三弦也是一极富特色的独奏乐器。 l古时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 西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上已有关於 和的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的诗集 经中也常提到这种乐器。 传统笙一般为十三簧与十四簧,经过改良 后有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二、 三十四、三十六簧等多种。 笙常用作伴奏乐器,由於它音色清晰透亮 ,音域宽广,亦可用於独奏。笙是以簧片 振动发音,吹吸皆可演奏,且同时可吹出 两音以上,故可吹奏和声。 l云锣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民间叫九 音锣。通用的云锣有十面小锣,悬于木框 之间,或将木框抵在桌上,右手用小槌敲 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